重新認識房子和人之間的關係

最近幾年來,房價上漲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除了房價之外,也會有很多的事情時不時地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

現代的社會,使得人們之間的聯繫極為方便,這種聯繫使得我們會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事情,這種注意力的轉移,並沒有伴隨著自己處境的思考。

或者來說,我們依然以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在看其它地方的變化,並且沒有將這種變化引入到對自己的思考之中。

當某一件商品比較熱銷的時候,跟隨熱潮去購買它,這種現象後面的心裡學的因素暫且不提,但是基於自身的思考,應該想到的是這種現象的背後會折射出將來會有那些變化。

重新認識房子和人之間的關係

對社會的整個環境的判斷,不是基於對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堅持,而是認識到,在堅持理想信念的道路上有多少人跟不上步伐,最終掉隊。

而在每個階段的人都會成為一個群體,或許自己在某種現象的背後沒有太多的反應,這時可以追究這樣做的動力是什麼,或者說,是原因是什麼。

無疑,每種現象出現的背後,都會提供其值得傳播的原因,並且為其設置一個並不需要太多消耗的損失,這樣,即使接觸了也不會有太多的傷害。

但是,如果將自己設置於這個環境之中,設身處地的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而不是將自己的最終目的設定為擺脫這種環境,那麼,就可以說這是一種商業頭腦。

商業存在的條件就是交換,而交換得以存在是因為有若干而買賣雙方的存在,如果不產生買,也就不會產生賣的行為,有形的交易可以用貨幣來表現,但是,我們知道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而一般等價物和貨幣並不是一回事。

從概念中跳脫出來,就會發現,基於一般等價物的概念,才更能夠描述自己的狀態,也就是說,這樣才能夠不再使自己變得狹隘。在行動中,就會意識到除了貨幣之外的一般等價物,會讓自己的行為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中。

一般等價物和剛才所說的人們對於熱點的關注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要認識到,只有目的性不強的行為,才能夠使得自己的交易對象處於對熱點的關注狀態,這樣才不會有權衡與拒絕,只有在和氣的環境中才能夠確保交易的實現,也就是說才能夠實現貿易模型中的條件。

這樣,新的概念,與開拓的眼界,使得我們會認識到,在一切的行為中都蘊含著商業的存在,而這樣也可以平靜自己心中的躁動,不會受制於基於某一熱點而產生的狂熱。

人生道路的自信,不是說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量,孫子兵法說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只有從概念上為自己的想法開闢新的天地,才能為在激流中掌握好自己的船舵。

一般等價物之間的轉換,則是另一件事情了,這就是說,一種轉換為另一種是否值得這件事,依賴的是交換比率的概念,而這是在時間中變動的,所謂奇貨可居的概念就可以在這時發揮作用了。人總是這樣豐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