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Aala Kaf Ifrit

美女與獵犬

2017

解毒指數:7.5/10

導演: Kaouther Ben Hania

類型: 劇情 / 犯罪

主演: Mariam Al Ferjani / Ghanem Zrelli / Noomen Hamda / Mohamed Akkari / Chedly Arfaoui /

美國金融危機後,通過使全球其他國家吸收通貨膨脹從而轉嫁危機,導致了阿拉伯世界物價上漲,失業率飆升

2010年12月17日,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而做起街頭攤販的26歲突尼斯大學生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為抗議當地市政官員濫用職權沒收貨物和對他的騷擾及過度言語羞辱,進行自焚,並於2011年1月4日不治身亡。

此事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成為了

突尼斯革命的導火索,1月14日,長期擔任總統的宰因·阿比丁·本·阿里下臺並逃往沙特阿拉伯。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本·阿里下臺”

高失業率、食品通貨膨脹、腐敗、民主、缺乏政治自由(如言論自由、民主和貧窮的生活條件)造成的示威活動,構成突尼斯30年來最劇烈的社會和政治動盪,最終導致了該國的徹底民主化和自由民主的選舉。

突尼斯革命的影響蔓延到其他五個國家:利比亞、埃及、也門、敘利亞和巴林。在這些國家,要麼政權被推翻,要麼發生大規模起義和社會暴力,包括騷亂、內戰或叛亂。

這場由暴力和非暴力的示威、抗議、暴亂、政變、外國干涉和內戰組成的革命浪潮從西亞到北非,最終蔓延到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發展成為著名的“阿拉伯之春”。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示威者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口號“人民要推翻政權”

今天我們要講的突尼斯電影[美女與獵犬],入選今年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阿拉伯之春”到來前的突尼斯

它是根據現實中發生過,而且仍在發生的事件改編而成的。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年輕女孩瑪利亞姆前來參加派對

認識了男孩尤瑟夫之後兩人結伴出門卻遭警察攔路,尤瑟夫被帶走,瑪利亞姆被兩名警察拖進車裡實施強姦。

全片運用九個手持長鏡頭,帶領觀眾進入主角的視角,跟隨故事的行進,觀察著男女主人公在這一晚上試圖找回公道的過程

黎明到來前的漫漫長夜,正義究竟何處可尋?

01

無助和摸索

誰能出手幫我

午夜時分,從派對出來的瑪利亞姆和尤瑟夫正享受著與彼此的親熱,卻被突然出現的警察

以“執法”的名義打斷。

女孩被性侵,男孩被限制行動。兩人被放走時,瑪利亞姆已幾近崩潰,隨身攜帶的證件和貴重物品也遺落在警車上。

一場看不見希望的求助和控訴,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開始了。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私人診所前臺護士冷漠不屑

最開始,瑪利亞姆甚至意圖尋死,被尤瑟夫制止。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婦科醫生和法醫接連推拒

即使瑪利亞姆不想再接觸警局,此時也毫無別的辦法。

醫護人員打太極著實讓人無比心寒,但更惡毒的還在後面。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警察的輕視、嘲笑和否認都使他們寸步難行

“你自己就沒問題嗎?”

“穿這麼少還怪別人?”

“不會保護自己才會有這種事!”

這些話,是不是似曾相識?

果然高高在上指責受害者的論調,放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其他警察的建議也是滿滿的漠然

藉此也要給大家科普一條:遭遇性侵後,一定不能立刻洗澡,保留證據很重要。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見過冷淡的女警後,瑪利亞姆意外地找到了那輛警車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拿走證物驚慌逃走,誤撞一群警犬,遭遇警察們的圍堵

那些狂吠著的獵犬,和追著她不放的警察們,彷彿是一體的。

嚎叫著,推搡著,試圖撕碎她脆弱的神經。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警察無恥偷窺、尤瑟夫莫名被捕、自己返校不成,幾乎使她徹底放棄

但警局老人的勸說,讓瑪利亞姆決定堅持下去。

警察們發現他們持有監控錄像,開始使用暴力制止他們申訴的企圖。

最後一幕到了徹底攤牌的階段,警察用最無廉恥的話語逼她撤訴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從受害者變為國家罪人

“你熱愛突尼斯嗎?你熱愛我們的國家嗎?”

看到這句時,我想冷笑,又想痛哭。

當權力機關執法人員失去了公信度,民主體系也就崩塌了。

愛不起,愛不起。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瑪利亞姆走出警局,決定繼續維權之路

還好,影片的最後,瑪利亞姆並沒有放棄她的戰鬥

用於禁錮她們的頭巾,此時也化作英雄般的披風,跟著她走進新一天的黎明日光

至少在結尾留白這一瞬,我們終於能看到一絲希望——

懷揣著勇氣堅持下去的姑娘,最終都會面朝著逃脫黑暗的方向。

02

壓迫與反抗

唯有放聲嘶吼

瑪利亞姆的一夜狂歡變成了一場噩夢,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都要忍受他人的無能與冷漠。

那些本應執行正義的人卻在以各種方式不斷地中傷她,她的受害經歷就此被無數次放大。

[美女與獵犬]講述的故事令人痛心,這個時代的女性權利和性侵話題,正是全球社會與政治討論的焦點。

而導演Kaouther塑造這個形象的來歷,則是一篇使她震驚的新聞報道頭條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Kaouther Ben Hania在戛納

現實生活中的女人贏了這個案子,這部電影也是在為其他的許多女性伸張正義,她們的案子有很多甚至都還未見天日

讓Kaouther想拍這部電影的,是這個女人的勇氣。Kaouther認為她可以成為其他女性的榜樣。

“我真的被她的勇氣所震撼,我在想,她是怎麼在這麼脆弱無助的狀態下,還能通過如此艱難的旅途找到內心的力量

我不知道這是否適用於所有經歷過這種情況的女性,因為每位女性都是非常不同的。但我想向她的勇氣致敬。”

在這類事件中,媒體傳達新聞的方式是允許公眾輿論施以壓力。而對導演本人來說,她專注的有意義的點,是在媒體到達之前發生了什麼。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是關於

第一個晚上的。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聚焦於白天到來前幾小時內發生的事情

第一天晚上,她獨自面對著強大的機構、承受著所有壓力,直到最後我們就能看到她是如何發掘自我力量的。之後,當所有的幫助都來自外部時,她已經準備好了。她不再害怕了。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經歷過這一晚高壓的瑪利亞姆,心態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瑪利亞姆的創傷是由強姦造成的,但也包含著對官僚主義的恐懼,二者相互結合。

當觀眾能察覺到個人悲劇正被以一種非常冷漠和官僚的方式對待,而且有時機構會因為你與事件之間的牽連而針對你,那麼這種恐懼就會變得更加明顯,甚至就像是遭受了第二次強姦

而全片運用了九個長鏡頭,令人無法移開視線。這一手法的運用,在美學和情感上都十分有效。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我們一路跟隨著人物運動

雖然存在技術挑戰,但為了讓觀眾感覺到電影主角一樣的感覺,導演認為長鏡頭是很強大很有必要的。因為它能真正讓我們參與到即刻發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中來,而這個故事就該這樣講述。

Kaouther的上一部電影是一部模擬紀錄片,因為[美女與獵犬]是真實事件改編,她也曾考慮過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

無邊的黑暗中,我們去哪尋找光亮

導演的上一部電影[扎內布討厭雪]獲得2016年迦太基電影節最佳影片

但當她聽到這個故事時,產生了一種情感上的印象,只有用虛構劇情片作為工具才能描繪它。她覺得這個女人被強姦後的夜晚就像一部恐怖片——她想用恐怖電影、驚悚片和黑色電影的元素來講述這個故事。

為了讓自己向觀眾傳達正確的感受,她需要改編這個故事。並不完全忠於真實事件,她改變了不少東西來表達這種恐懼的情緒。就這一點而言,虛構作品比紀錄片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工具。

從根本上改變事情的力量,來自擁有這種權力的政客,而處在“#MeToo”時代,導演則希望,如果她的電影被很多人看過,最終可以改變大家看待事物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