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後,俄羅斯爲什麼要建造火力貧弱的「斯維特蘭娜」級輕巡洋艦?

哼哈321

日俄戰爭之後的沙皇俄國是有很大海軍野心的,在戰敗後4年的1909年俄國海軍貸款10億盧布,計劃在未來3年中建造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913年又上馬在15年之內建造27艘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和24艘巡洋艦的計劃,而“斯維特蘭娜”級就在這15年的造艦計劃當中。這種不切實際的造艦計劃是因為沙俄高層沒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會在短時間內爆發,同樣眼光淺薄的認為作為巡洋艦隻要配備13門130mm艦炮就可以承擔護衛戰列巡洋艦的任務,這其實是對馬海戰的經驗教訓。

對馬海戰中東鄉平八郎的速射炮在T字陣型中依靠精準的射擊精度, 4艘博羅季諾級、1艘列特維贊級戰列艦被下賴火藥燃起的大火摧毀,這種切膚之痛讓俄國海軍下定決心為戰列艦、重巡洋艦艦隊尋找一種可以快速反應與密集火力支援的艦種,裝備13門130mm艦炮的“斯維特蘭娜”級輕巡洋艦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誕生的。它既不會像德國輕巡洋艦那樣小艦扛大炮(150mm艦炮)與敵艦死鬥、也不會像英國高速巡洋艦(152mm艦炮)那樣單獨行動去巡邏殖民地。

“斯維特蘭娜”級輕巡洋艦更像是一種伴隨艦隊作戰的炮艇,它的廊炮和主炮都是130mm,航速更是高達28節這讓它可以伴隨幾乎所有的主力艦作戰。但是隨著1914年一戰爆發沙俄海軍高層認識到這些輕巡洋艦根本等不到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問世進行聯合作戰,它們被迫用防護力極小的船身與火力脆弱的130mm艦炮單獨對抗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列巡洋艦,因此急忙命令造船廠將艦體尺寸擴大到7000噸的排水量(原先只有5000噸)以便換裝更強力的火炮,但這些計劃隨著1917年的俄國革命徹底終結。


利刃軍事

日俄戰爭結束後的幾年間,正是英國海軍引領新一代艦艇革命的開始,以集中射擊的主炮火力及指揮系統,使用燃油的蒸汽輪機產生高航速為主,由此產生了無畏艦取代前無畏艦,輕型巡洋艦取代防護巡洋艦。

1.關於噸位。

俄國人經過蟄伏几年後在19010年正式批准開始研製伊茲梅爾型戰列巡洋艦,同時開始研發使用蒸汽輪機的新型巡洋艦,為新型無畏艦及戰列巡洋艦隊執行護航及偵查任務。歷史上,英法在黑海克里米亞戰場上的勝利,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俄法開始靠近,使得俄國海軍感受到英國海軍的重重壓力,法國和俄國建造了一系列的裝甲巡洋艦,以期在爆發戰爭時,可以使用法國軍港作為基地在大西洋中進行貿易戰。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來自遠東的威脅,俄國海軍以瓦良格號開始的一系列23節,6000多噸位防護巡洋艦作為艦隊戰列艦防護的主力,又可以作為貿易襲擊艦來使用(重點是23節航速,等同於同期各國新銳的裝甲巡洋艦)。

2.火力

相對於現在吐槽的火力,其實當時各種新銳的輕型巡洋艦以及較早的防護巡洋艦,基本上都以4.7英寸作為主炮,最好,也最新的英國韋茅斯級,8門單裝6英寸,即152毫米炮,而德國人的都是一水的105毫米炮,130毫米炮在威力,射程上並不處於弱勢,並且舷側火力8門威力絕對比韋茅斯級更加猛烈。而且新款130毫米炮,射程遠,裝彈快。

3.主炮炮塔

單獨將這個列出,是因為這個也是選擇130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十世紀初,4.7英寸到6英寸雙聯炮塔由於炮塔重量,供彈系統複雜,安裝艦艇噸位又不大的情況下基本都沒有安裝。

綜上,斯特威蘭娜級巡洋艦符合俄國海軍當時的要求,但由於海軍這技術兵種發展迅猛,過時快是必然的,不能以之後的過時來否定當時的設計,謝謝

一戰後重新設計建造的斯特威蘭娜級,此為紅色高加索號


寧平220

1913年開工的斯韋特蘭娜級輕巡洋艦算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輕巡洋艦,整個設計明顯帶有摸索的意味。雖然問題裡面提到了日俄戰爭,但斯韋特蘭娜級巡洋艦卻是為歐洲準備的艦艇,俄羅斯海軍首先考慮將其使用在波羅的海,其次是黑海,至於遠東,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

英國人發展輕巡洋艦的邏輯是比較清楚的,考慮配合大型主力艦,並滿足殖民地作戰和保衛交通線的需要。德國人對輕巡洋艦的理解都有些詭異,俄羅斯人的理解相對比德國人好一些,首先考慮是配合主力艦進行作戰。俄羅斯杜馬批准建造無畏艦之後,發現沒有合適的驅逐艦和巡洋艦與之相匹配,決定從1912年開始建造4艘輕巡洋艦。當年俄羅斯舉辦了輕巡洋艦設計比賽,確定噸位在4000~5000噸,裝備13門55倍徑130毫米M1913型艦炮,這種艦炮是1911年開始設計,1912年完成的,號稱射程能夠達到20,3千米,炮口初速為861米/秒。俄方最初提出的指標與英國的布里斯托爾級輕巡相當接近,比德國的波拉級火力更強一些,當然130毫米主炮的威力與英國的6英寸主炮以及德國的15釐米45倍徑炮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是當斯韋特蘭娜級輕巡洋艦開工之後,一方面俄羅斯海軍要求船廠放大設計,增強防護,一方面輕巡的建造經費又遭到縮減,結果斯韋特蘭娜級輕巡洋艦變成了一艘排出量突破6800噸但卻只有15門130毫米炮且相當數量採用炮廓佈局的樣子貨,防護不算強,火力與噸位根本無法匹配。不過蘇聯時代完工的三艘輕巡得到了改進,並且在衛國戰爭中表現不錯。


強武堂

日俄戰爭之後,俄羅斯海軍部將更多的破交的任務賦予了輕巡洋艦,以及偵查,巡邏,警備等任務,在此規劃下,需要輕巡提高航速,增加續航力,降低對火力和防禦力的需求。斯韋特蘭娜級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