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做到土塘高產的?

我是如何做到土塘高产的?

幫邦小魚兒

拉您進養殖交流群

第一點塘不能太大(不能超過5-6畝),好管理。

第二點就是苗。

苗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產量。買苗是大事,試苗要有技巧。我買苗不用應激鹽度反映,我直接用毛巾法。就是用一個溼毛巾包裹一些苗,10分鐘後放水盆中。不死, 就是好苗,不管你是帶病不帶病。抗生素用量超標的只要能堅持10分鐘就可以。你認為孵化場年年進口種蝦嗎?

再說了最不好養的就是親一代苗。親一代苗沒有任何抗體,尤其是藻毒,沾上就死。我認為二代苗比一代苗強很多。我們這都是室外土池淡化苗每尾3分-3.5分,1釐米左右的苗。

這種苗第一適應了當地水質,第二淘汰了部分弱苗。溫差和使用能力都很高。其實這種苗也需要進一步暫養淘汰。所以說,暫養是穩產高產的基礎。我們這放苗都是5月末左右。

放苗前準備:1鹽度調節;2pH值調節。就是經過常溫淡化和水質適應後的苗鹽度 pH值一致 ,應激就減少很多。3放苗也很重要,恆溫和混水。苗袋到池邊,不要著急放。20分鐘後溫差小了再放。然後,打開苗袋往裡面舀一些池水適應幾分鐘再放苗,這叫混水放苗。

投餵開口很重要。開口食一般是一天後。這也是轉肝期維護的第一步。

我再說一點,很多人認為藻類是蝦的天然餌料,這不假 ,可我認為 ,藻類是蝦的菜,主食還是飼料。為了減少飼料更換產生的肝胰腺應激反映,我的做法是:我在暫養池全池潑灑 :海洋紅酵母 0號料+多糖+紅糖+多維+誘食酵母(早餐)。

海洋紅酵母一直維持到20天左右。一個月內 是轉肝期的重要階段,上料臺後這第一階段的肝養護就過去了等大量投餵2號料以後,那就無所謂了。北方養殖,都是前期容易偷死(一個月)。

要想高產穩產第一是保苗 ,第二點就是投餵量的問題。前期很多人認為多喂可增強體質、抵抗力。對於這種人我不加評點。首先 ,蝦苗的消化系統肝胰腺都未發育成熟。蝦本身就貪吃,你在玩命喂,消化系統就會負擔過重,為以後埋下病根。

前期 8分飽,中期10分飽 ,後期7分飽省料,減少水體負擔, 減少腸炎發病率。跟小孩子一樣,你一頓灌2斤德國進口奶粉,孩子不被撐死也得消化不良。蝦是節肢動物,蝦的體長體重。體重可以肉質增重,鈣化增重,但是體長不脫殼,體長無變化平時注重營養保健。

抗生素過量,就容易僵苗。抗生素投餵過後藥效過了要解毒。巧用噬孤菌生物抗病等,蝦真發病了,那你只有求神拜佛了。只能預防添加+潑水。蝦腸道短,排洩快。拌料讓腸道形成菌群,預防腸炎白便。乳酸菌、酵母菌定期用,調節腸道。

再一個重點就是泡料對蝦投料飼料一定要用淨水浸泡或添加劑溶液浸泡。這是防止病從口入的唯一方法。一個大塑料澡盆一次200斤料沒問題,泡料理由會吸收,塘底淤泥中的汙水很多病菌被吸入下吃了容易發病。

中後期主要猝死的原因有兩種1藻毒2亞硝酸鹽。其他病菌病毒發病都可以預防控制。

藻毒問題:藻毒是不可以分解的只能中和排除。有很多解藻毒的藥物,種類繁多。大多數還是有效果。VC、葡萄糖也有效果。但是,病不如防。陰雨天一定要注意亞硝酸鹽的含量。倒藻時馬上解毒,晴天立馬肥水,培藻雨後pH值降低要及時調整。用什麼解毒自己去找,我說了不算,攤責任。

及時降解氨氮亞硝酸鹽濃度。pH值變化不大亞硝酸鹽、氨氮不超標。心細些,一般沒啥大問題。前期底改無所謂,中後期以氧化底改為主,不然容易藍藻氾濫。有條件的可以定向培藻、排汙。至於後期,發病不發病無所謂了,不行就賣了白蝦。在鹽度3‰-8‰,生長最快發病最低。

定向培藻:保持平衡雨前施肥,雨後潑菌氧化底改。用過硫酸氫鉀比較好些。水清用腐植酸鈉,水濃用過硫酸氫鉀+菌。

@私房菜:前期為了不過量投餵飼料引起消化系統負擔,適當添加高能量物質可以提高蝦的體質和免疫能力。魚油就是很好的東西。魚油:不是魚肝油,添加3%-5%,效果非常好。投料少成本也低。中後期不用喂。

颱風沒什麼大不了的,水加深,事先底改一下,使用氨基酸肥、微量元素肥保證不倒藻。

藍藻不要怕,抽取表層水,引進藻種壓制腐植酸鈉,把池水打黑,不見光它就老實了。壓制過後,及時肥水,氮肥含量過高就會引發藍藻氾濫。磷肥過高,就會長青苔。用完氨基酸肥,要及時潑菌。沒菌,氨基酸分解不了。

@em是一個雞肋:光合細菌量不足,芽孢量也不足,乳酸菌還是不足。還得額外補充而且還貴的要命。我是不用,自己發酵的可以用。藍藻只能壓制,排除,不能殺。不說銅製劑傷蝦,效果也不好。自己發酵的em可以用補充部分光合細菌就可以。em菌種也不便宜,還要紅糖pH值到3.8-4.0就可以了。

“幫邦水產6.18 年中大促”

現金直降,全年最低價,鉅惠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