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打-後悔-怒打,3招打破惡性循環

怒打-後悔-怒打,3招打破惡性循環

來自網絡


曾有一位媽媽來向我求助說——兒子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跟我說話了,我該怎麼辦?事情起因於媽媽要求兒子:要先把毛巾疊整齊,然後再掛起來。

兒子:我不喜歡疊

媽媽:你必須疊,像我之前教你的那樣

兒子:我就不疊

媽媽:這是我家,你在我家住就必須聽我的!

兒子:那我不住了

媽媽:空口無憑,有本事你給我寫個保證書

接下來,兒子照辦了,然後奪門而出。。。。。。

在這個故事中,疊毛巾這件小事卻造成了離家出走的後果,而根因是媽媽的憤怒。我們來一起看看憤怒是如何發生以及升級的:

憤怒起因於無能感或不公平感

。故事中的媽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還有些潔癖,很顯然她感覺不公平,覺得自己生活的習慣和規則被兒子打破了,這種怒氣在兒子多次的反抗下被激發並升級了。

憤怒會讓人的行為具有攻擊性,它會使別人疏遠我們,對人際交往以及解決問題,弊大於利。

故事中的媽媽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盛怒之下,只顧一時的口舌之快,對兒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兒子有被遺棄感,而對於正處於叛逆期兒子的離家出走和疏遠,我們也便能夠理解。

與媽媽溝通後,她表示很後悔,但又說自己脾氣大,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不知該怎麼辦?
怒打-後悔-怒打,3招打破惡性循環

來自網絡

為了避免憤怒情緒的爆發,第一種方式,也是第一步,需要覺察,也就是觀察並記錄憤怒出現的生理體徵。

如,語速加快、音調提高、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等。這種覺察行為不僅讓你發現自我的憤怒情緒,而且有時候本身就可以緩和怒氣。

怒打-後悔-怒打,3招打破惡性循環

當你覺察到自我的憤怒情緒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講的第二種處理方式。你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1離開事發現場

你可以選擇走出去散散步,或者乾脆轉移到另外一個場所。

2做體力活動

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書記在有情緒時會通過刨地來宣洩一樣,打打沙袋、挖地、打掃房間、擊打枕頭、跑步,或者進行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可以幫你暫時緩解憤怒。

3腹式呼吸

緩慢的深呼吸,可以幫助身體緩解劇烈反應,也可以使前額葉重新運作起來

有些聽眾可能會問,我雖然是家長,但我也是人,也會有情緒,難道我就沒有表達憤怒的權利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你有!只是表達憤怒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回想一下,與孩子溝通時,你表達憤怒是不是喜歡用“你”開頭。比如,你怎麼總是拖拖拉拉;你怎麼還在打遊戲;你怎麼又粗心了。

“你”開頭給人一種評判感和指責感,很容易引起對方的警覺和反抗。

今天介紹給你一個新的表達憤怒的方法,也是憤怒的第三種處理方式——“我”開頭法。首先客觀陳述孩子讓你生氣的事情/情境,然後表達我很生氣。另外,你還可以加上讓你生氣的原因。

例如,看到你沒有按約定停止玩遊戲,我很生氣,因為我感覺我沒被尊重。

有些聽眾可能還會問,如何根除某一情境下的憤怒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四種處理方式。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艾麗斯的情緒ABC理論,案例中家長的反應結果C(憤怒和說狠話),不是因為事件A(孩子不疊毛巾)造成的,而是由於她大腦中的想法B決定的,這種想法就是我的孩子應該像我一樣有“把毛巾疊得整整齊齊”的好習慣。這種想法一定是正確的嗎?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根除憤怒,就需要跟自己的不合理觀念進行辯駁,然後替換以新的合理信念。

當然,這個過程是有難度的,如果有專業人員的輔助,進步會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