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納米機器人研究進步神速,可在單個人體細胞內操控

人造納米機器人研究進步神速,可在單個人體細胞內操控

最近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稱,在“活細胞內的磁性納米分子的可操作性”中,螺旋形的磁性納米機器人可以在一個活細胞內被操縱,這是我們身體的基本單位。細胞內環境是一個高度異構的環境。科學家曾試圖在生物細胞內操作黃金納米棒,但他們從未成功地將其以一種可控的方式移動。這就是為什麼這組科學家使用不同種類的納米機器人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設計了一種策略,可以在細胞內控制這些納米機器人。因此,利用這項技術,可以將有效載荷放置在細胞本身的一個理想位置,這在細胞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簡單地說,這些納米機器人為更好地瞭解細胞內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納米機器人是一種螺旋狀的磁性納米結構,它是利用一種叫做掠角沉積技術的技術製造的。在特定的項目中,團隊使用了兩個不同尺寸的納米機器人,較小的一個是250 nm厚,2.4微米長,大的一個是400nm厚,2.8微米長。小的納米機器人在細胞內的可操作性比大的更強,這是由於細胞內環境的自然孔隙率。這些微小的結構是通過三軸亥姆霍茲線圈的旋轉磁場來實現的。

這項工作由一組科學家完成,他們包括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在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研究所。由於工作的多樣性,來自納米科學與工程中心、分子生殖系和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們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密切的合作。Ambarish Ghosh教授的“光學、納米結構和量子流體實驗室”是螺旋磁性納米機器人領域的先驅之一,目前由於其有用的應用前景,世界各地的幾個研究小組都在研究它。

這些納米機器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它們能夠感知周圍介質的粘度。Ghosh教授的實驗室早前的一項研究報告,通過分析這些納米機器人的動力學來測量介質的粘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沒有對納米機器人的任何修飾,我們可以測量粘度,這是許多生物過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因此,它可以達到傳感的目的。

除了傳感之外,納米機器人還能以極高的速度和精確的速度運送有效載荷。Ghosh教授的研究小組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通過將納米機器人與等離子體(一種特殊的光物質相互作用)結合起來,可以捕獲有效載荷。這種技術允許選擇性的拾取、傳輸、釋放和定位亞微米對象。因此,它服務於靶向藥物傳遞的目的。簡而言之,這些微小的納米機器人在未來的醫療應用中有可能成為一種獨特的工具。

科學家將目前的工作視為邁向下一代療法的重要一步。人工磁性納米機器人在異質細胞內環境中的操控,以及這些微型馬達對環境的感知能力以及有效載荷運輸能力使其成為未來醫療干預的有力競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