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內獲3.1億元補貼 「機械工業百強」山東常林涉嫌科研造假

(聯合早報上海訊)曾多次名列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的山東常林機械集團,已在2016年底年申請破產,近日卻被媒體揭發,這家所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八年內獲得國家補貼15億元(人民幣,下同,3.1億新元),其科創成果卻頗為可疑,更有員工透露,其一款產品甚至就是將日本同類產品的油漆塗掉,換上標牌。

公開資料顯示,常林集團位於山東臨沭縣,是該縣以至全省支柱企業之一,擁有九間子公司與4800名職工,核心業務包括農業機械、工程機械、高精度鑄造、高端液壓等。該集團2014年開始有資金危機,兩年來未能扭轉破產命運,今年由山東省臨沭縣法院宣佈公開競標,投資人目前還未確定。

常林集團2009年被政府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年成立子公司中川液壓,並以液壓元件為開發重點。集團自2010年起,至少向國家申報30個項目,其中獲得國家專款資助的至少有13個,累計取得資金近15億元,而獲資助的省級與國家級項目中,至少有八個與液壓技術相關。

中川液壓2012年8月曾推出四款高端液壓產品,併成功通過國家級鑑定。

不過,據澎湃新聞報道,有三名常林集團前員工指出,中川液壓一款液壓泵模仿日本川崎設計。常林集團戰略事業部高層管理人員曹軍更直言:“這個泵是將日本川崎的泵油漆塗掉,換上中川標牌就通過了鑑定。”澎湃新聞也發現,中川液壓通過國家級鑑定的AP4VO112TVN液壓軸向柱塞泵,確實與川崎的經典液壓軸向柱塞泵K5V系列造型相仿。

新聞曝光後在中國互聯網上引起了轟動。有網民指出,如此匪夷所思的造假手段居然多年都未被發現,還能騙取國家大量補貼,實在可悲可嘆。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元豐撰文指出,常林集團擁有的科研條件是中國絕大多數大學羨慕的,然而其科研造假多年未被發現,說明國家需要改善監督機制,同時也要嚴懲科研不端。他還指出,常林以日本川崎產品冒充自己產品的手法和當年“漢芯”造假的手法如出一轍。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一名教授聲稱研發了芯片“漢芯一號”,騙取國家上億元科研基金。事後有人揭發,“漢芯一號”其實是用美國摩托羅拉飛思卡爾56800的芯片改裝而成,教授將56800芯片上的標示以砂紙磨掉,然後加上自家標籤。

八年内获3.1亿元补贴 “机械工业百强”山东常林涉嫌科研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