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台撈金,哪個平台最賺錢

抖音火了之後, 成了互聯網人的掘金現場。

但作為一個互聯網過來人,對這種宣傳噱頭早已古井無波。

為什麼這麼說?

自媒體草莽時期,這種劇情已經演爛了,哪個平臺不號稱10億補貼。

假如你是為賺補貼進入平臺,最終連饅頭錢都掙不夠,還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行。

對於糖衣炮彈,你要把炮彈吐出來,把糖吃下去。

短視頻決堤一樣的流量,對於互聯網人,流量就是金錢,我們要的是流量。

至於補貼,那是水中花鏡中月,誰願意撈誰撈,說不準人家有皮笊籬吶。

短視頻平臺撈金,哪個平臺最賺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抖音600萬讚的小視頻,深夜,騎自行車的小男孩停下車,向一路為他照亮的麵包車90度鞠躬;

四五歲的小蘿莉向執勤的戰士深情敬禮……這些感人視頻看起來沒有商業利益。

5000人的號意味著什麼?

一個2000人的村莊就可以養活一個超市,朋友圈比村頭的超市更厲害,可以把營銷的觸角伸到你的眼前,一個加滿人的號,少說也能創造幾萬塊錢的利潤。

我有位付費讀者做高端復刻表,這種表也有三六九等,有國產機芯,和進口機芯。

他後來就去抖音買號,買了之後養一段時間做微商,一塊表賺500,5000的人的號可以轉化100多塊,5萬多塊錢的利潤,還是超值的。

為什麼建議他買抖音的號?因為抖音上都是年輕人,快手主打城鎮用戶,抖音主打城市用戶,用戶群體跟手錶很相符。

能花錢買到的,就不要去苦逼研究,引流也有引流的專業手段。

以前是搬運,微博搬了油管搬。

抖音捧紅了不計其數的網紅,還捧紅了海底撈、喜茶、佩琪這樣的網紅產品。

有個長相很土氣的女孩,每天在抖音發她的充氣沙發,憑長相她沒有網紅潛質,但是商品有。

有些商品,是用戶有目的性的去購買,有些商品是激情消費,比如在步行街看到一盆多肉、一隻拉布拉多,本來沒有這種需求,路過的人多了,就會有人覺得很可愛,臨時起意買下了。

這種沙發也是這種模式,她選擇抖音這個平臺,就不是步行街的量級了,應該比長安街的人流量都大。

短視頻平臺撈金,哪個平臺最賺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以前西單女孩在地下通道唱火了,如今,有多少人在抖音唱火了,這都是藉助了流量入口的紅利。

所以,天橋擺地攤也要與時俱進,抖音不是天橋,是天an門廣場。

點進那個賣充氣沙發號,上面有她發貨的場景圖片,一屋子快遞包裹,很震撼,這也是對風口最好的詮釋。

其實,這種沙發某批發網多的是,都可以一件代發的,說白了她就是拿著產品做了個展示你,她只做了引流的事。

看出來,這種場景適合新奇特的產品,藉助龐大的人流量,說不定會成為網紅產品。

為什麼都以抖音為例?

微視、nani雖然都出自名門,但都逃不過術業有專攻的魔咒,就跟阿里做不出社交,騰訊做不出電商一樣,你在牛逼,這不是你的專業也白瞎拉到。

抖音從頭條開始,已經把算法研究到極致,他們用最頂級的工程師研究怎麼讓用戶沉迷,怎麼把用戶的需求送達手機端,盤靚條順的小姐姐加上動感新奇的音樂,刺激用戶的多巴胺,一條接一條的刷不停。

從火山到西瓜,再到抖音,雖然都是短視頻平臺,但頭條做到了清晰的人群定位,和盈利模式的差異化,佔據了中高低端用戶群。

所以,無論擺地攤還是打把勢賣藝,站對了街口就等於押對了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