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羣」的4個祕密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們,好孩子不要說髒話。儘管如此,當我們走路踢到腳趾、聽到重磅明星八卦或者發現電腦突然崩潰的時候,許多人仍然會脫口而出:“我X!”

髒話雖然不雅,但它就像古老的咒語,總能直擊我們的腦海深處,喚起直接的情緒反應。本期 weekly 就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髒話的冷知識。

我為人民讀論文,現在開始。

需要舉例的部分都採用了委婉的表達,相信你們能看懂的。

髒話可恥卻有用

髒話的一個常見使用場景,就是當我們突然感到疼痛的時候。比如《傲骨之戰》裡,Lucca 臨產時疼得爆粗,一屋子人陪她一起叫罵——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Fxxk!” “Cxxksucker!" "Motherfxxking cxxksucker!"

英國基爾大學的 Richard Stephens 教授等人通過實驗證明,罵髒話能增加人對疼痛的忍耐力。

研究人員讓被試把手泡在 5 攝氏度的冷水裡,堅持儘量長的時間,同時測量他們的生理指標。一部分被試被要求重複一句髒話,另一部分被試重複一箇中性詞。實驗發現,罵髒話的被試堅持的時間更長,主觀感知疼痛感也更弱[1]。

Stephens 教授認為,疼痛往往意味著某種威脅,這很可能會激發我們的恐懼,並激發戰或逃反應;而罵髒話能夠緩解這一反應,起到消除恐懼的作用,從而減弱我們對疼痛的感知。翻譯一下就是:疼會令人害怕,越怕就越覺得疼,但是罵一罵就不怕了。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不過,人的心理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髒話用得太多也會“失靈”。在後續研究中,Stephens 教授證明,人們日常罵髒話的頻率越高,髒話緩解疼痛的作用就越不明顯[2]。

一句話,髒話當講就講,但別講得太多(再說為了禮貌也得剋制一下是不是)。

太愛說髒話可能是真·有病

髒話與大腦中一些涉及情緒反應的古老迴路有關。失語症患者往往還保留著說髒話的能力。根據大腦受損的不同情況,失語症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有些人無法說出事物的名字,有些人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但是他們都會說髒話 [3]。

另一個奇特的例子就是圖雷特綜合徵(Tourette Syndrome),患者會發生面部肌肉痙攣,或發出怪異的聲音,少數患者會無法控制地飆髒話。甚至有文獻記載,一個耳聾的圖雷特綜合徵患者用手語表達了 fxxk 和 shxt。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最早研究圖雷特綜合徵的圖雷特醫生(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為了表彰他的貢獻,他的導師決定用他的名字給這種病命名。(心疼.jpg)

著名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認為,我們的大腦能夠將那些被認為不該觸碰的想法“包裝”起來,貼上“禁忌語”的標籤,所以普通人知道什麼場合不能說髒話,實在要說的時候也往往會使用委婉表達;而如果這個機制受到損傷,我們就無法“正常地”使用髒話[3]。

三四歲的孩子也會不合時宜地說髒話,不過這不用太擔心。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僅僅是因為他們通過模仿學會了髒話,卻沒有完全理解它的含義。這時候,如果父母反應激烈,孩子反而可能會覺得這個詞很重要、很強大,從而更喜歡使用它;較好的做法是向孩子解釋這個詞為什麼不合適,並告訴他們這時候可以如何表達自己[4]。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髒話也能如詩如歌

髒話說起來這麼爽,可能和它的發音規律有關係。史蒂芬·平克在《思想本質》中指出:

“人們在謾罵時,往往會使用那些聽上去既快又刺耳的語音。它們往往是單音節或者首音節重讀的單詞,並且往往包含短元音和阻塞音,尤其是 /k/ 和 /g/ 這兩個爆破音。”

這一規律適用於幾乎所有的語言。中文有“靠”和“幹”,英語裡有“fxxk”、“God damn it”,日語有“バカ”(巴嘎)……歡迎學習小語種的朋友們繼續補充。

再長一些的髒話往往還會具備一定的韻律和節奏感,比如那些多音節詞,MLGB、CNMLGB、motherfxxker,還有小學生之間流傳的順口溜、方言裡的一些獨特表達等等。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九品芝麻官》裡有不少這樣的罵人rap

《九品芝麻官》裡有不少這樣的罵人rap

韻律和節奏也能催生人類語言中最高雅的成就——詩歌,在這個意義上,髒話和詩歌的界限十分模糊。中世紀的英國流行“攻擊性對詩大賽”(flyting),參賽雙方用形式規整、內容粗俗的語言對罵,一度成為流行的宴會娛樂項目。

而今天廣大網友們最熟悉的一段恐怕是這個: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癌症”比“我X”更侮辱人?

在各種語言中,髒話的內容大同小異,最常見的就是性、宗教/民族禁忌、排洩物。

也有些語言能不帶一個髒字地罵人,或者使用一些在外國人看來根本不算罵人話的詞彙。比如日語、韓語的敬語系統非常複雜,用錯敬語可能會冒犯對方,完成一次有意或無意的罵人。

有些文化對疾病有獨特的恐懼。在波蘭,老年人可能會用“願你得霍亂”來罵人,而荷蘭語中的“kanker(癌症)”是一句語氣很強烈的罵人話。如果在 Urban Dictionary 上查“kanker”,你會看到一句貼心提示:

“這個詞外國人千萬別用,否則會被揍得很慘。”

你做人不精做鬼不靈來生定是個菠蘿心|關於“對罵群”的4個秘密

不過換位思考一下,中文的一些罵人方式在外國人看來可能也挺奇怪的。比如有一次,和幾個美國和巴拿馬的朋友討論各自本土的髒話,基本圍繞媽媽+身體器官。我忽然想到,咦,我們有“X他奶奶”,“X你大爺”……解釋完畢後大家都沉默了。

參考文獻:

1. Stephens, Richard & Atkins, John & Kingston, Andrew. (2009). Swearing as a response to pain. Neuroreport. 20. 1056-60. 10.1097/WNR.0b013e32832e64b1.

2. Stephens, Richard & Umland, Claudia. (2011). Swearing as a Response to Pain-Effect of Daily Swearing Frequency. The journal of pain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12. 1274-81. 10.1016/j.jpain.2011.09.004.

3. 史蒂芬·平克. (2015). 《思想本質:語言是洞察人類天性之窗》. 浙江人民出版社

4. Wright, T. (2015, August 7). Kids are learning curse words earlier than they used t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steverything/wp/2015/08/07/kids-are-learning-curse-words-earlier-than-they-used-to/

5. Harbeck, J. (2015, March 6). Mind your language! Swearing around th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50306-how-to-swear-around-the-world


獲取最敏銳的人性心理洞察請關注「簡單心理」,全球心理諮詢資源庫,人人不可錯過的心理學知識。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