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黑暗,但要相信暗夜中有光:與孩子談論惡性事件的 5 個建議

最近在新聞中看到了很多令人難過的消息。幾天前甘肅女孩跳樓的消息已經非常令人痛心,昨天又看到了上海兩個小學生被陌生人砍殺的消息。

這樣的事情很容易激活我們大量的哀傷、憤怒、無能為力和不安全感。它好像離我們那麼近,令人非常恐慌;但是它又好像離我們很遠,讓我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但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麼。

簡單心理整理了一份心理應對指南,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對大家有幫助:

  • 如何與孩子談論惡性事件?
  • 我們如何對待新聞中的惡性事件?
  • 事件親歷者和親友如何應對創傷?

如何與孩子談論創傷事件:

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太早認識世界的黑暗,但是如果事情已經發生、尤其是發生在身邊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應對。

美國校園心理諮詢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為父母和教師提供了一些建議:

  • 向孩子保證他們是安全的

在發生悲劇事件之後,我們需要讓孩子感到學校仍然是安全的。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1)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對他們提供簡單的事件信息,同時告訴他們壞人已經被抓起來了,父母、老師和警察在保護他們的安全;

2)對於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可以向他們說明具體的應對措施,並幫助孩子區分事實和過度想象;

3)對於初中高年級和高中的學生,告訴他們學校的安全需要他們的配合,並傾聽他們對事件的觀點和建議,和他們一同討論應對措施。

  • 給孩子消化情緒的時間

如果你不確定應該對孩子透露多少信息,那就根據孩子的提問和情緒,決定應該在什麼時候告訴他們哪些信息。

鼓勵孩子自由表達感受,同時要有耐心。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當他們想要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傾聽他們的感受,並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比如,如果在你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圍著你轉來轉去,這可能就是一個想要討論的信號。

如果孩子不擅長用語言表達情緒,可以鼓勵他們用繪畫、音樂等形式表達自己。你也可以通過行為習慣、飲食和睡眠狀況觀察孩子的狀態。

一般來說,如果得到足夠的支持,孩子的焦慮、不安等情緒會逐漸緩解。但是,如果孩子親身經歷或目睹了創傷事件,或者經歷了親人朋友的喪失,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 避免繼續接觸相關信息

避免讓孩子持續接觸事件相關信息,包括對其他同類事件的報道。即使對成年人來說,觀看現場視頻和照片都可能引發PTSD症狀;而對於孩子(尤其是兒童),相似事件的信息會加深他們的困惑和恐懼。

如果需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創傷事件,那麼請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讓孩子感受到憤怒和仇恨,以免讓他們產生誤會。

  • 保持日常作息

保持日常作息能帶來一種安心感,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和老師可以督促孩子按時作息,照常學習和參加相關課外活動。不過,如果孩子一時無法消化情緒,也要給他們自我調整的空間。

  • 幫助孩子認識暴力

我們成年人都難以理解那些毫無來由的惡意,孩子可能尤其會感到困惑。這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壞人之所以作惡,是因為無法管理自己的憤怒。教師、警察和社會機構正在努力幫助這樣的人,阻止他們傷害別人。而如果你發現別人攜帶了刀具、槍支等武器,或是聽到、看到了什麼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一定要告訴大人。

我們需要學會在悲傷或憤怒的時候尋求幫助,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你或者身邊的同學感到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告訴大人。

儘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生活仍要繼續。我們照常學習、運動、做遊戲,不代表我們不在乎別人,只是我們同樣需要照顧好自己,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


如果你在新聞中看到了惡性事件:

作為普通人,當我們在新聞中看到惡性事件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到恐懼、擔憂和憤怒。

當此類事情發生時,問問自己可以幹些什麼,如果有就去做;如果沒有就不要過於糾結,承認自己對此無能為力。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傷害的二次傳播,來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 不要輕信和傳播謠言

事件發生後總會在朋友圈或者公共媒體上看到很多未經核實的信息,常常會激化我們的情緒。請耐心等待,並阻止謠言的傳播。

  • 合理關注新聞

定一個固定的方法,例如每天只在早上看一次,看完就關掉,不要持續關注。不管你有多麼關心這個新聞,每天看完之後等到第二天再去看。在短期內對一個新聞關注得越多,越容易讓你產生自己參與了這個事件的錯覺。

不要看現場圖片和視頻,如果已經看過也不要反覆觀看,這可能會引發類似PTSD的症狀。

  • 關注自己的情緒

如果感到難受,請關閉社交媒體。這樣的行為不意味著你不在意周遭發生的事物,它僅僅意味著你知道看著這些新聞令人難過,而且於事無補。

  • 調整睡眠

擔憂會導致失眠,失眠又會加劇擔憂。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儘量不要在睡前一個小時對著屏幕刷手機,電腦,和iPad,找一個不用對著屏幕的睡前活動。

  • 接受不確定性

想要減緩焦慮,很重要的是要明白,不管你做了多少防護措施,這個世界上總有不可控的事。每當你告訴自己“只要這麼做就會萬無一失”時,你實際上在強化你的焦慮。只有當你接受了世界的不確定性,你才能很好地面對生活。


如果你或親朋好友經歷了惡性事件:

目擊一起惡性事件本身就是一場創傷。創傷後的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之內,目擊者往往會經歷一些令人難受的情緒和生理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 焦慮或恐懼
  • 易怒,坐立不安,情緒化
  • 悲傷,無助,無望
  • 冷漠,麻木
  • 作為倖存者的愧疚感
  • 做噩夢,或反覆出現記憶閃回(flashback,即不自主地回憶起相關場景)
  • 與世隔絕的感覺
  • 對於環境過於敏感
  • 無法集中注意力
  • 頭疼
  • 噁心,胃痛
  • 疲勞

這些症狀都是我們面對創傷事件的正常反應,一般來說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緩解。它們通常在事件發生後三個月內開始出現,但也有人在幾年後才出現症狀。

這裡我們會提供一些小建議給大家,來更好地應對這些負面情緒:

  • 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不要回避創傷發生的場景。不要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哪怕感到抗拒,也儘量保持日常的作息,吃好睡好。保證自己處於一個忙碌的狀態,不要讓自己閒下來。

在每日生活中多做一些小決策,例如晚上吃什麼、要不要去健身房等,這一些小決策會讓你恢復對生活的掌控感。但不要做一些如搬家、換工作之類的重大決策。

  • 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不要試圖通過酒精來麻痺自己的感受。

不要試圖對抗那些反覆出現的噩夢、想法和記憶閃回,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逐漸消失。

許多目擊者會體驗到倖存者愧疚。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提醒自己:你經歷的事情不是你的錯,你的倖存不是以他人的生命為代價的。真正需要為這起事件負責的是那些作惡的人,不是你。

  • 尋求人際支持

不要覺得自己瘋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你是一個正常人,你經歷了一次創傷,僅此而已。多與人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可以和親人,朋友交流,也可以和同樣受到創傷的人分享。與人交往能治癒你的內心。

如果你的親朋好友經歷了惡性事件,你可以:

  • 提供陪伴和幫助

向他們保證他們是很安全的。不管他們有沒有提出要求,儘可能向他們提供幫助。多花時間和他們待在一起,協助他們完成一些日常活動,例如煮飯、做衛生、照顧小孩。

  • 照顧他們的感受

不要說類似於“本來可能更糟糕的”這樣的話。

不要把他們的憤怒當成對你的憤怒,他們需要發洩。給他們一點消化情緒的私人時間和空間。

記住,你愛的人正在經歷一次令人痛苦的事件。傾聽他們的感受,告訴TA你愛TA,你能理解TA所遭遇的痛苦,也很樂意提供幫助。

希望以上信息有所幫助。祈願這世上善意常存。


​>>>文末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