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兩塊五的青菜人都買的吃,爲什麼兩塊五的股票沒人買呢?

傳世斷腸人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也是一個可以令人深思的問題。

是啊,青菜價格兩塊五,確實買的人很多,而兩塊五的股票,卻是沒有那麼多人喜歡的,甚至有的投資者還會將其當作毒票。那是為什麼呢?很顯然,這與心態和心境不同有關。

對青菜來說,投資者是將其當作生活必須品來對待的。不管生活水平高低,還是經濟條件好差,都會買一些青菜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的。條件好的,當然可以多買的一點、買好一點。條件差的,則可以少買一點,買質量稍稍差一點的。也就是說,青菜有沒有價值,價格貴還是便宜,消費者都會買,都需要買,青菜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也是人的身體所必須要的。有時候,其他可以替代,象青菜這種消費品,在中國,有時候還真的難以替代。就象一個人出國生活一樣,長期看不到青菜、吃不到青菜,那心裡的感覺,真的會很差。

股票則不同,買不買兩塊五的股票,無所謂。更何況,能夠在A股市場跌落到兩塊五的股票,其投資價值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很多人在選擇股票時,一般不會選擇兩塊五的股票。除非是銀行股,否則,會被拋棄。因為,不購買兩塊五的股票,對投資者沒有任何損害,可能還會有好處。與不吃青菜很難受相比,兩塊五的股票就真的失去價值了。

當然了,用青菜和股票來比,完全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東西,要比出個道道來,也不大可能。但是,卻能夠說明一個道理,如果有一天,兩塊五的股票也與兩塊五的青菜一樣受人各地方見,那就說明股市真的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了,估值也完全走向合理化,價值投資的理念在投資者當中形成了。畢竟,兩塊五的股票是存在風險的,但如果能夠存在,也說明有存在價值的。現在兩塊五的股票,則大多是質量不太好的,需要遠離。


譚浩俊

很有意思的問題,我談下我的看法,青菜的是可以直觀的,一眼就看穿它的實際價值,它價值高低可以用絕對價格直接表現出來;股票就不同了,股票的價值不是用絕對價格來比的。

舉例說明一下就明白了。青菜的價格是由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加上商家的利潤決定的,可以很明確的用數字表現出來。

股票就不一樣了,股票的價格是根據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發展前景加上對它的預期後的綜合價格。比如現在的比亞迪吧,我們都知道他是產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對它的發展前景普遍看好,現在股價64元,他的每股淨資產(股票的市值/公司的實際價值)為20元

所以比亞迪現在的市淨率(現在的股價/每股淨資產)只有3倍多一點。再看石化油服,這是做石油石化的,市場前景一般,現在股價2.3元,每股淨資產0.49元,市淨率為4.65.現在很清楚了,比亞迪相當於讓你拿3元錢買價值1元錢的東西,石化油服是讓你拿4.65元買1元錢的東西,那個更貴那很明白了吧。

兩塊五的青菜的價值你可能看的很清楚,但是兩塊五的股票的價值就不是那麼容易看清楚了,這就是隔行如隔山吧。


淡淡禪風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作此般比較。甚至一樣的事物在不同地方其價格也有所不同,比如同樣的房子在一線城市兩三百萬都很搶手,而到縣城可能五十萬就沒有人要了。

  青菜是實體,可以具體的算到其價值,而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也因此,兩塊五的青菜人們能很直觀的看到其價值所在。

  而股票它是股份,看不到也摸不著,僅能對企業的經營大概的進行評估。而這評估又好像對寶石或收藏品的評估,每個人眼中的價格都有所差異。也因這種差異才會有成交,你願賣我願買,進而成交。

  如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人們普遍認為它不值兩塊五,那麼它就不值兩塊五了,哪怕持有的人認為它值十塊。可你願以十塊賣,而買的人都不願以兩塊五買,那麼持有的人估值再高都是枉然。


  但是這家上市公司真的值兩塊五嗎?沒有人知道。即使每股淨資產高於當前股價,即破淨,比如很多銀行股。可市場向下,沒有人願買,破淨股照樣下跌。

  股票是有交易才有價格的,沒交易市場就不會對其進行估值,也就是沒市值。其中市值中“市”它所指的就是市場,市值就是市場對其的估值。

  一字板漲停或跌停也一樣,如果沒有交易,是不會形成一字板的,即會保留原來的價位。可一旦交易,哪怕是一手,都會變成一字板。也就是說即使漲停或跌停都有人願意以漲停或跌停的價格賣與買。

  兩塊五的價格你看好,覺得會漲,可場外的人普遍不看好該股,覺得不如同類的股票,或它不值兩塊五,再或它值三塊五,但沒有主力牽頭拉昇,那麼兩塊五就沒有人買。

  而一旦有主力牽頭拉昇,哪怕它只值兩塊五,都可以拉昇到十塊,並且還覺得便宜。這就是熊市和牛市的區別,熊市再好的股票都會跌成泥巴,而牛市母豬都會飛上天。

  同時,這也是人們追漲殺跌的原因,情緒化是股票漲跌的主因,特別是A股。也因此巴菲特才有那句名言: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


三人聚眾

一斤兩塊五的青菜人都買的吃,為什麼兩塊五的股票沒人買呢?

首先,股票不是青菜,何況青菜也分等級。

其次,當下市場跟十年前的A股已不可同日而語,隨著退市機制的逐步完善,未來退市個股數量會越來越多,以前退市不暢的時候,低價意味著起死回生,現在低價可能意味著瀕臨退市邊緣。成熟市場比如中國香港和美股,好股票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差股票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最後,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在強化,之所以低價,說明市場在用腳投票。所以兩塊五的五股票,自然有它便宜的道理。

所以,未來投資股票,不要再貪小便宜了。買好股票,才是硬道理。


張春林

  • 流動性偏好理論:

  • 青菜和股票,代表了凱恩斯所說的流動性偏好裡的兩種功能。

心理上偏好現金是因為三個動機:(1)交易動機。方便日常生活開支;(2)謹慎動機。預防意外,存留現金;(3)投機動機。為了尋求更大的收益,留現金,以備隨時調用。

青菜:代表了交易動機。

股票:代表了投機動機。

謹慎動機通常指的是發生意外,而花費的錢。比如手機壞了,需要維修;手錶丟了,需要購買等。


按照現金的偏好程度的優先級,交易動機>謹慎動機>投機動機。

也就是說,如果僅有100元,而這三項都需要100元,一定會選擇交易動機,其次在選擇謹慎動機,最後錢多在選擇投機動機。

可悲的是,很多人並沒有對自己的現金做出管理,分出優先級來,甚至拿自己的全部家當去炒股,最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 價格彈性理論:
  • 再者說,用另一種經濟學理論來解釋:青菜是必需品,股票是奢侈品

無論必需品的價格有何變化,人們都是要購買的,因此對於價格比較不敏感。

奢侈品則不同,價格只有大幅度下降,才會增大購買量,因為我們需不需要它都可以正常生活,沒所謂。





家族財富密碼

提這個問題就反映了潛意識對判斷問題的認識單一化。

這個問題裡面的兩個事物只有一個共同點:兩塊多錢,但買的決定因素不只是一個價格問題,還有需求及造成需求的多種參數。買菜,是吃的剛性需求決定的,價值顯而易見,而且貴一些還是要買的,除非貴過肉或手裡沒現金了。而股票,是投資型“消費”,目的是增值,當某個股票你認為不能增值或增值預期不過大甚至會貶值或損失時(會跌,或其他股票或投資更好或退市損失等,至於具體因素就不詳說了),多麼低的價錢都不會買的,即使是一毛錢.

當然最終由某人的當時的個人認識造成的判斷決定購買與否,如做出錯誤判斷,就是非理性經濟人的行為了,不一而足。


用思考擊敗名言

按照題主的思路,是其典型的在偷換邏輯。例如一斤小龍蝦要88元一斤,而一斤奔馳gla200才78元一斤,看似同為消費品的兩者,咋一看原來奔馳那麼便宜,還沒小龍蝦貴。但其實這是一種邏輯誘導,兩者消費的功能完全不一樣。小龍蝦可以買一斤兩斤,奔馳能夠一斤兩斤的買嗎?買得起一平米房不代表我就買得起一套房啊!同理,我買一萬股每股2.5元的股票其目的是為了投資,即長期回報。買兩斤青菜是為了給身體補充維生素和植物纖維,即短期回報。我們不可能買一股股票作為投資,也不可能買一噸青菜來屯著吃。


山海傳說


原因很簡單,兩塊五的青菜能實實在在地吃進肚子裡解餓,這是百分之一百肯定的事情;但放到股票裡可就不一樣了,分三種情況:一是漲,一是跌,一是平,但股市裡一賺兩平七賠的格局永遠不會變。青菜所代表的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剛需;而股票所代表的只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並且這部分需求並不是那麼明顯。

菜價的漲跌與股票的漲跌不盡相同,菜價漲了大家只會抱怨一句但該買還是買最多少買點,菜價跌了大家都感到高興,但量還是那麼多,也不會趁便宜多買多少。但股價就不一樣了,漲跌都是不是我們這些小散戶能看得懂的,並且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股票的價值和蔬菜的價值的體現方式就有本質上的不同,二者其實並沒有多少可比性。


這麼多年以來,其實在國人的眼裡,股票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投資範疇,更多人都將股市看做賭場一般,進場的都是抱著賭徒的心理去的,就想撈一把就走,但往往撈沒撈著,自己還被套牢了。奉勸大家,股市有風險,入手需謹慎吧。


三益寶

兩塊五買青菜是小民經濟,一頓夠吃就好了,沒見過誰買兩塊五一斤的青菜買幾頓吧!

股票是個高風險的投資,投個兩塊五有什麼用呢!而且買股票開戶選股,沒點錢誰會搞呢!股票要看合適的人群,而這類人要不就是非常有錢,要不就是抱著賭徒的心態。

要知道股票這種高風險投資,雖然收益高,但是賠本的風險也一樣高。


心安無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