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動力電池滿足400公里續航,能量密度最高161Wh

今年6月11日,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正式實施。按照2018年新政標準計算,6月12日之後購車,續航在400公里以上的車型可獲得國家補貼5萬元,比之前提高了將近2萬元。

目前來看,乘用車消費市場仍然以A00級車型為主,佔據了市場份額的67%左右,A級車的市場份額會維持在20%左右。在新能源客車需求相對飽和前提下,乘用車車企成為當前動力電池企業在未來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的關鍵客戶。

為此,特意梳理了今年第六批推薦目錄中為超過400公里續航車型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名單:

在52款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車46款,插電式混合動力6款)中,有13款純電動車型滿足,為其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有7家,分別是:比亞迪、寧德時代(普萊德)、寧德時代(蕪湖奇達)、欣旺達、捷威動力、哈光宇、華霆動力、妙盛動力。

7家動力電池滿足400公里續航,能量密度最高161Wh/kg

從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來看,三元依然是乘用車應用主流,13款車型中共計有7款搭載三元電池;有3款車型應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為其配套的電池企業有比亞迪、華霆動力。

從能量密度來看,搭載妙盛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一款四川野馬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最高,達到161Wh/kg;北京汽車雖然只有一款車型超過400公里,但在上榜車型中續航卻最高,達到460公里,由寧德時代、普萊德分別提供動力電芯和PACK。

從電池企業配套數量來看,比亞迪上榜車型最多,配套電池達到5款;其次是寧德時代,有3款車型搭載其三元動力電池。妙盛動力、捷威動力、哈光宇、欣旺達、華霆動力分別有一款配套車型上榜。

那麼,要滿足車企400公里續航,這對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有哪些影響呢?

根據從上述配套車型電池企業處瞭解,總結來看,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最明顯的影響是能量密度

理論來說,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配套車型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越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就越高。從上表也可以看出,有10款車型系統能量密度在140Wh/kg以上。

這也是當前,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中航鋰電、遠東福斯特等主流動力電池企業,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或導入高鎳系材料、硅基材料,或加大研發軟包,致力提升電芯單體能量密度的根本原因。

二是動力電池的安全性

除了從材料、技術環節提升電芯能量密度,電池企業反饋,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不能為了單純追求能量密度而對安全性讓步。這也對電池企業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來看,電池企業紛紛在升級自身的生產硬件條件,正從2015年之前的半自動化向智能化生產的無人車間過渡。在致力提升電芯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的同時,從熱管理方面著手也是一種主流方式。

三是PACK環節的輕量化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要滿足車型40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並不意味著只追求高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如上表所示,華霆動力配套江淮汽車的系統能量密度在125.9Wh/kg,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配套的兩款車型系統能量密度均在105.72Wh/kg。

根據電池企業反饋,在動力電芯單體能量密度不足以支撐一輛乘用車400公里續航前提下,車企就要選擇多裝電芯。但電芯過多,勢必增加整車的整體重量,最終影響到車的百公里耗電量。

為了配合車企解決上述問題,動力電池企業就要在PACK環節要進行輕量化設計。目前,已經有電池企業嘗試採用輕質鋁殼、液冷板支撐等方式,或在特殊PACK環節用有機硅粘接膠進行模組粘接,達到系統輕量化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