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就有鯨魚的記載,鯨魚生活在深海當時的航海技術能發現鯨魚嘛?

o不談悲喜o

圖注:神話中的鯤,原型來自於鯨,圖片來自網絡


人類認識鯨的歷史非常久遠,很多先秦的典籍中就有關於鯨的記錄,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莊子·逍遙遊》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顯然那個時候,古人並不知道鯨是哺乳動物,僅僅是將其當成是一種超級巨大的魚。

圖注:在殷墟中發現的鯨骨,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不僅是先秦典籍,考古發掘也證明我們很早就接觸到了鯨,在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就發現了兩塊屬於鯨類的脊椎骨,其中大的鯨骨高23釐米、長26釐米、寬19釐米,小的鯨骨高14釐米、長和寬同為28釐米。從骨骼的尺寸來看,這兩塊鯨骨同屬於大型鯨類。我們知道殷墟是商朝後期的都城,時間為公元前1319年至公元前1046年。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鯨的記載和實物記錄,這難道可以證明當時的人類就已經航行至深海的航海技術了?答案是否定的,這應該從鯨類的習性講起。

圖注:在近岸海域躍出水面的大翅鯨,圖片來自網絡


在我們的印象中,鯨類都是生活在距離陸地遙遠的大洋深處,其實這只是今天鯨類(一部分)的習性。在人類開始大規模捕鯨之前,淺海也是鯨類主要的活動場所,特別是大型鬚鯨以成群的小魚為食,許多魚群正是沿著海岸線活動的,今天經常有大型鯨類在淺海活動的報道。歐洲捕鯨史記載,在公元10世紀時,當時人類主要捕殺在近海活動的鯨類,會有專門的瞭望員在海邊的瞭望塔上觀察,發現鯨群之後立即報告,然後捕鯨船對鯨進行獵殺並將死去的鯨類拖到岸上處理。之後隨著沿海鯨類數量的減少,大型的捕鯨船才開始進入大洋深處捕鯨,也就是說古代在淺海發現鯨類是很平常的事情,並不需要去深海,今天許多鯨類偏向深海活動也是在人類捕殺的壓力之下造成的。

圖注:近海捕鯨的人類,圖片來自網絡


鯨不僅僅只在海洋中,有的時候鯨類會擱淺在沙灘上,這就給人類提供了近距離觀察它們的機會。許多鯨類擱淺死亡之後,身體腐敗最後只剩下留在岸上骨骼,這些骨骼也被人類發現,有的被過分解讀,就好像著名的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

圖注:中世紀歐洲人繪製的抹香鯨擱淺的繪畫,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今天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關於營口墜龍事件的報道,圖片來自網絡


從歷史上看,我們的祖先有很多機會與鯨接觸,這些接觸並不需要有前往深海大洋的能力,這些接觸變成了文字記載,為我們研究歷史和自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古生物探索

“伯杼子徵於東海,及三壽。後芒即位,元年,命九東狩於海,獲大鳥。帝芒十二年,東狩於海,獲大魚。”——《竹書紀年.夏帝紀》

這大概是我國最早的海洋捕獵記載。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詩經·商頌·長髮》

這大概是我國最早的海外領土開拓記載。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周》

這大概是我國最早的鯨魚記載。


由這三段記載,我們大概能夠勾勒出我國先秦時代的海洋文化。

“貝”:世界上最早流通使用的貨幣——夏商周乃至以前就已經流通使用。

可見,我國的海洋文化的歷史,比我們所知的要更早。

事實上,在考古遺址的挖掘上,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在我們今天說的“環渤海地區”,已經大量存在各種海洋文化的遺址,包括器具、飲食、狩獵、禮儀文化等。

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出土的船槳:

今屬江蘇連雲港市的灌雲縣,發現一個先秦時代的古海港——龍苴海港,從時間上判斷,應該屬於春秋齊國時期。

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我國已經可以出現如“齊吳海戰”這樣大規模使用船隻與長途奔襲的海上戰爭,可見,非一日之功可就。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先秦時期的人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航海技術。

至於捕殺鯨魚,不一定就要雲到遠海,一張圖就可以說明了:

時至今日,非洲的漁民還是用這種最古老的捕殺方式進行,而且,其所乘的船隻也不過是普通的伐木舟。


無風即風

古人對於鯨魚的記載,我們最熟悉的一句應該是《莊子·逍遙遊》中的: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從上面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問題:一,由於古代的認知水平限制,古人認為鯨是魚(實際上是哺乳動物)。二,那時古人稱鯨魚為鯤。

古人把鯤叫做現在的鯨魚,最早見於班固的《東都賦》:

“於是發鯨魚,鏗華鍾,登玉輅,乘時龍。鳳蓋颯灑,和鸞玲瓏。天官景從,祲威盛容。”

古人不僅見過鯨魚而且還對鯨魚有過一定的研究和利用。在《古今注》中就有“噴沫成雨”的描述。很顯然這說的是鯨魚在水面之上排除體內廢棄的過程。


還有我們時常在小說看到被視為珍寶的龍涎香,其實和龍沒關係,它是鯨魚消化不良所產生的。

在我們的印象裡,鯨魚都是生活在深海的。那個時候的古人航海實力肯定沒有那麼強,他們是怎麼見到鯨魚的呢?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現在有時候能聽到擱鯨魚淺的新聞,這可不是隻有在現代才會發生的事情,在古代也有。而且除了一些特別喜歡在深海活動的鯨魚外,其他大部分的鯨魚在海中都有分佈,還有一些淡水鯨魚,這是古人肯定能見到的。


十一月花

這個問題太好回答了。看看分佈在太平洋海島上的原住民就明白了: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憑藉簡單的航海工具、堅韌的品格、非凡的勇氣在遠離陸地的海島之間自由穿梭了。所以先秦時代哪怕沒有一個人去航海,光憑祖先留下的傳說也能知道鯨魚的存在。你可以質疑古人的航海技術,但一定不要質疑古人征服海洋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