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今年6月1日,一則重磅新聞震驚了整個光伏行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當日聯合發佈了一份《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降補貼、限規模力度超出預期,被稱為“史上最嚴光伏新政”。

自“531新政”公佈以來,光伏市場風雲突變。回想今年上半年光景,光伏產業界風風火火,企業也大都忙著擴產,分佈式裝機更是突飛猛進,凱歌高奏。然而未曾想,“531新政”一盆冷水,澆透了整個光伏產業鏈,也澆醒了沉醉在一派繁榮景象中的光伏人。

“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不可否認,“531新政”的目的是引導市場和行業調整發展思路,將光伏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來。然而,似乎有點操之過急,壓得光伏產業一時喘不來氣。好在隨後國家能源局對新政作出瞭解釋說明,表明了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並下發緊急通知緩解光伏行業界內的緊張情緒,為光伏產業穩定發展開闢了一段緩衝期。

然而細細想來,我國光伏行業所面臨的產能過剩、棄光限電、補貼缺口等問題,如不及時調整,沉痾積弊,中國光伏行業再次出現“光伏寒冬”,而導致無數企業破產倒閉、大批人員失業的慘淡景象,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上演,恐怕這將是更讓人難以承受的結果。

亮點:市場大爆發 裝機量全球第一

近幾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至2017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30.3GW,其中光伏電站100.6GW,分佈式光伏29.7GW。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而累計光伏裝機規模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太陽能光伏電站美圖(由企業提供)

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9.65GW,同比增長22%。其中,光伏電站1.96GW,同比下降64%;分佈式光伏7.69GW,同比增長217%。受補貼政策傾斜的影響,分佈式光伏發展變得十分迅猛。

“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2013-2018年Q1中國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量情況表(由OFweek行業研究提供)

然而,光伏規模化的擴產發展,為行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埋下了隱患。目前,我國光伏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棄光限電、技術創新力差、補貼拖欠、融資難等諸多問題,在短時間內恐難以緩解。而一旦光伏產業鏈其中一個環節供需脫節,資金鍊上出現斷裂,極有可能會引發“群體性失血”,無數企業頻臨險境。而事實上,合理控制裝機規模,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中國光伏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冰點:重磅來襲 光伏人深感“透心涼”

6月1日,國家三部委聯合發佈通知要求嚴控規模,補貼退坡,事後引起了光伏行業極大的反應。因通知涉及 “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等核心內容,國內市場需求瞬間降至冰點。

“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自“531新政”公佈之後,光伏各界也都震驚不已,紛紛表示難以接受。國內多家光伏企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股價隨即集體跌停、一路狂洩。光伏大佬們也十分驚愕,深感時間倉促形勢嚴峻,企業發展危機重重。隨後組團進京陳情,求取寬限期。

其後,國家能源局出面對新政作出瞭解釋說明,並表示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但在光伏市場上卻仍然出現一些波動,部分地區已停止了新增項目備案。由於光伏產業鏈下游項目受限需求驟降,傳導至中上游,則引起了光伏組件、電池片價格紛紛暴跌。

暖點:緊急通知 提供發展緩衝期

就光伏人驚慌恐懼之際,6月20日,國家能源局以政策文件緊急印發了《關於做好光伏發電相關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電網企業應依法依規繼續做好光伏發電項目併網、(代)備案和地方補貼墊付等工作,不得以項目未納入國家補貼建設規模範圍為由擅自停止;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要加強對電網企業的監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此次通知,為正處在“寒冬恐懼”之中的光伏企業送上一縷陽光,為光伏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贏得一定的時間。事實上,目前光伏行業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依然制約著光伏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平價上網的共同目標也非朝夕可達。此番緊急調整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在新形勢下,需要引導市場和行業調整發展思路,將光伏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來,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共同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才是我國光伏未來的希望之所在。

痛點:市場需求驟降 “馬太效應”將凸顯

事實上,自“531新政”出臺以來,光伏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倍增,行業競爭急劇升溫。由於新政所導致的國內需求急劇萎縮,致使原本產能過剩的光伏行業的供需關係雪上加霜。

近日,國內兩家單晶企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再度下調硅片價格。6月14日,單晶硅片龍頭隆基股份宣佈180μm厚度、低電阻單晶硅片價格由國內每片4.25元人民幣降至國內每片3.65元人民幣、海外0.495,每片下降0.6元人民幣,價格跌幅為14.1%。此次價格調幅,創近半年來該產品價格降幅之最。其後6月25日,另一單晶巨頭中環股份對外宣稱,考慮近期市場供需關係及供應鏈的變化情況,對7月單晶硅片價格進行調整。180μm厚度常規單晶硅片價格每片3.32元人民幣、低阻單晶硅片則每片3.37元人民幣。

“531新政”後記:光伏市場風雲錄

而從今年初至今,多晶硅片的價格已經從4.7元/片一路降到了2.3元/片。單晶和多晶產品價格目前已經降至約1元/片的差額。同樣,硅片、電池片價格下跌傳導至產業鏈中游的光伏組件,近期組件價格大幅下調也成為必然。而今年以來,光伏組件價格降速也較快,常規組件平均價格已降至今年5月的2.5元,少數企業低至2元,與去年底相比降幅高達17%。

不難看出,受行業發展環境影響,未來光伏行業巨頭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將顯露無疑,而中小型企業處境更趨艱難。可以想見,未來兩三年內,光伏行業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馬太效應”將日益凸顯。

後市看點:困難依舊,今年裝機將下滑

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首先,在我國光伏市場高速增長之下,光伏製造企業紛紛擴張產能,光伏製造產能過剩、電站質量問題屢見不鮮。其次補貼拖欠嚴重。截至2017年底,累計光伏補貼缺口高達455億元,且呈逐年擴大趨勢。其三,棄光限電的問題雖然有逐年下降趨勢,但是部分地區仍然十分嚴重。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今年“531新政”調整方向,國內光伏市場將向高質量發展上傾斜,2018年總體裝機量下滑已無懸念。據OFweek產業研究院預計,2018年中國國內光伏裝機量將控制在30-32GW,即今年下半年將只有12-15GW新增併網規模,主要將由第三批領跑者+村級扶貧項目+基地/示範項目等構成。與2017年相比,下降幅度大約40%。

而對於光伏企業而言,今年下半年的日子恐怕都不太好過。目前看來,2018年國家能源局暫停下發地面光伏電站指標,今後將把領跑基地建設作為普通電站建設的主要陣地和重要方式。這意味著地面電站未來將只是少數企業的競技之地,而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處境將尤為艱難。

“531新政”的出臺,為光伏產業帶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禮。而控制規模、補貼退坡,已經成為今年下半年光伏行業的主題。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光伏企業必須儘快轉變發展思路,迎難而上,提升質量和技術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跑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大力推進平價上網的早日到來,共同迎來光伏行業發展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