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 外国人对落后的一面很感兴趣


人力车夫,拉着两名女子,照相馆摆拍。这些老照片来自1907年上海Max Nössler公司出版的图书《上海》。这本书面向外国人群体发行,一方面增进外国人对晚清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上海的独轮车,坐着8个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可能已经达到它的承载极限了。上海是晚清最繁华的都市,充满了现代化因素,但是这些照片所展现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很传统很落后,不能不说是出版者有意为之。

上海老闸捕房里的犯人。老闸捕房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分区捕房,相当于警察分局,位于南京路51号,里面有一处可同时关押60人的牢房。该捕房成立于1860年10月,解散于1943年。

上海老闸捕房的印度巡捕。老闸捕房有19名欧美籍巡捕、31名印度巡捕和80名中国籍巡捕。印度巡捕多为锡克族人,头裹红布。

一男子吃米饭,乐不可支的样子,照相馆内摆拍。

理发师与顾客,照相馆内摆拍。来华外国人对清朝男子的发型很不理解,长长的发辫既不卫生,也不美观,经常对此投以鄙夷的眼神,甚至加以耻笑。

上海小朋友合影,个个萌萌哒。

5个男子吃午饭的场景,照相馆内摆拍。这本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外国人却很感兴趣,还特意在照相馆内布景拍照。不过,我们也可以借此了解晚清百姓的社会生活。

上海四马路,即福州路。晚清上海最大的商业街不是南京路,而是福州路。这条马路上,妓女、戏子、官员、商人和文人都混迹其中,三教九流,醉生梦死。那个“中西大药房”的广告牌很显眼。

上海豫园湖心亭。湖心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855年改为茶楼,至今仍在,已经历了160多个年头,有“海上第一茶楼”的美誉,很有文化气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