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你的起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

01

上週高考成績公佈,很快,高考狀元的身份被陸續報道出來,沒有任何驚喜和意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今年的高考狀元們,同樣是家境優渥,畢業於重點中學的尖子生。

比如安徽省文科狀元鄭辰筱,來自安徽省重點中學合肥一中,前身是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創辦的廬州中學堂。

她的父親是警察,母親經商,家庭背景極其殷實。初中開始已跑遍十多個國家,12歲時曾一個人去美國旅學。

比如安徽省理科狀元董吉洋,曾經獲得了中國奧數競賽金牌、小提琴專業八級,爸爸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教授,媽媽是工程師。

不管你承不承認,我們都能清楚的看到,高考狀元除了個人的努力因素外,他們無一例外具有這樣的共性——擁有豐厚優質的教育資源,城市出身,家境超群。

澎湃新聞在2017年也對全國31個省份的60餘名高考狀元進行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的狀元是城鎮戶口,只有15%的是農村戶口。

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你的起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

這說明什麼吶?歸結起來就一句話:教育資源和家境的優劣強弱,決定了孩子在高考中是否能脫穎而出。

而教育資源的優劣,則取決於父母為孩子提供的先天條件,而這,就是每個孩子的高考起跑線。

你的起點有多高,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有多高。

你的格局、學知、修養和物質基礎,正成為塑造孩子未來樣貌的基石。

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你的起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

02

劉強東曾經在《開講啦》上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給人民大學捐了1000多萬,他對人大那邊負責這件事情的人說,這錢重點是要給那些家裡窮的,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

可是過了一兩年竟然得知:這個助學金不好發,就連申請的人都非常少。

原因是,現在的人大能夠上人大的,來自農村裡面的學生可能連30%都沒有。

劉強東感慨不已,他說:

雖然過去那個時代很苦很窮,但是農村和城市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城市裡的教育也只是比農村教育早個5年6年。

但是30年過後,你現在在北京上個4中,基本上就可以上北大清華人大了,甚至是國外的名校。而你如果上了一個很差的學校,那麼你離學校大門還很遠。

所以說,農村的孩子是從幼兒園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被城裡的孩子遠遠地甩在了後面,你很難考上優質的大學。

父母學歷的不平等,資源的不平等、經濟的不平等,最終帶給孩子起點的不平等,而這些都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障。

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你的起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

想起一句話:“我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才獲得和你喝杯咖啡的機會”。

這句話背後是有多少無奈和無助。

比起一味強調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刻苦,我倒覺得,更該被關注的是,

父母有沒有意識到因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為,正在給孩子拉後腿呢!

當別人的孩子有主動選擇機會,而你的孩子只有被迫選擇時,你是否會有一絲絲心疼呢!

可這後腿絕非僅僅指父母能為孩子提供的各種經濟、物質條件—父母自己不思進取,天天抱著手機刷,看視頻,讓孩子認真讀書…這種環境下,指望孩子自覺成才真是比登天還難。

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你的起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

03

上個禮拜,一個從事教育事業的朋友在朋友圈裡感慨:孩子是家庭的縮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我的這位朋友,是小縣城市普通中學的英語老師,她感慨地告訴我,在上個月學校校慶的時候,她遇到了她曾經教過的兩名學生。

兩個當初成績不相上下,始終爭霸於年級組前兩名的女生,如今都已步入工作崗位了。

但令她驚訝的是,她們之間的差距真的有點大。

其中一名學生在四大央行之一上班。

而另一名學生,在老家的小縣城的一家小企業,幹著文員的工作,拿著每月2800塊的底薪。

這樣的差異,著實令我的朋友十分詫異。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差異吶,原來,現在央行工作的學生,在她初二時,父母來帶她到省城生活,順便便把她的戶口遷到了市區。

而另一個學生的父親是個普通裝修工,母親無業,成天混在棋牌室裡打麻將,在女兒初三時,在別的孩子忙著備戰中考時,家裡因為經濟上出現困難,她被迫週末幫父親做工,寒假出去找兼職補貼家用。

最後她因為中考失利,又在高中時陷入了早戀的泥潭無法自拔,最終與的重點學校的軌跡漸漸遠離……

看到這裡我無限感慨:

父母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並不是你的孩子比別人差,而你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孩子真正比拼的,不光是自己的努力,更是背後的父母。

你學歷不夠,如何讓孩子領悟知識的魅力。

你只知道打麻將,如何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你懶惰不願努力工作,如何提供給孩子優質的教育。

如果你都不願意努力生活,憑什麼讓孩子努力,努力不是為了自己,更是為自己孩子的未來。

高考狀元背後的真相:你的起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終點!

04

沒有傘的孩子要努力奔跑,沒有傘的父母更要努力奔跑。

我們之所以要努力奔跑,不僅僅是為了孩子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和教育資源。

更重要的是,把我們的學識、素養和眼界傳遞給下一代。

我們之所以要努力奔跑,不僅僅是要做合格優秀的父母。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都跑在孩子身邊,陪孩子一起進步。

教育的起跑線不是高考線,也不是名校,而是父母的的格局和家庭環境。

沒傘的父母,請跟孩子一起努力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