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儋州》综述:扶贫路上党旗红

据《今日儋州》消息七月的儋州,正值盛夏。

今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基本遵循,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与促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倾力脱贫攻坚的动人之歌,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紧牵“牛鼻子” 打造“主心骨”

脱贫攻坚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7年,我市脱贫成效考核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面对这被动局面,怎样才能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目光聚焦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关键时刻,市委将扶贫攻坚作为全市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在首要位置,用主要精力抓。扶贫路上,党员干部和贫困户有了主心骨。

变化首先从市领导层开始。我市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出台了《儋州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方案》、《抓农村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方案,明确市委牵头抓总、市级班子分头协调、乡镇党委政府主体推动、农村“两委”具体实施、市直部门密切配合的扶贫工作机制。市委书记作为市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总指挥;各镇党委书记全面负责推进全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好上级的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了市、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促攻坚的局面。

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帮扶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相关精神。为了让帮扶干部更好地了解脱贫攻坚政策,我市实施《儋州市2018年脱贫攻坚培训计划》,开展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学习,强化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取经等活动,把学习教育作为激发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通过各种集中培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本领,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转化为推进精准扶贫的办法举措,让扶贫工作成为检验自身能力和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

配强基层组织 筑牢“前线阵地”

“把脱贫攻坚工作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中央对各地扶贫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我市制定了《儋州市回引农村优秀外出人才到村任职实施方案》,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动员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参加竞选,依法选出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爱农村、爱农民、能力强的党员作为党组织带头人。目前,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有148名,占53.6%。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回引外出创业致富能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回村任职,并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培育工程”,确保每个村至少有2名后备干部,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筑牢脱贫攻坚“前线阵地”。

扶贫工作越到基层,问题越发具体。上级党组织精准施策需要各村委精准落实。据了解,我市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培育大成黄皮、海头地瓜、光村沙虫等特色产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将农田改造、小型水利、村庄巷道修建、采沙采石等项目收益,优先倾斜扶持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木棠镇薛宅村利用市政府支持的1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成立全市首个村级公司,发展三角梅、绿壳蛋鸡、金钱龟等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是其中之一。

党员“扛旗”领跑 群众紧跟致富

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投向基层、政策向基层倾斜。但是钱怎么花、政策如何落地,却没有现成的模式,考验着基层党员干部的智慧。

“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精准选派扶贫一线力量”这是我市坚持在强队伍、聚合力上下功夫,把精锐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战场的最前沿。今年我市共抽调704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其中党员超过50%。他们扎根一线,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做合格党员,脱贫攻坚我带头”的承诺,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睡,不脱贫不收兵,扶贫路上党旗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