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低迷的根子原來在這兒!中美經濟一眼看出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投資資本回報率僅為3%,而美國上市公司在過去100年中已達到10%。可以說中國已經崛起,但中國公司仍然很大但並不強大。

2018年6月29日,"2018年新財富上市公司併購年會"在中國江蘇省揚州市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新電力,新旅遊,新金融,來自資本市場的700多位嘉賓雲集,包括300多家上市公司秘書,50多位投資銀行精英,300多位江蘇上市公司高管,以及更多社會智庫,行業資金,最佳分析師和其他大型咖啡來到現場。本次活動由"新世界財富"主辦,由"證券時報"聯合主辦,由揚州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由揚州市人民政府提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喬出席併購年會,並做了主題演講。他認為中國正在崛起,但中國公司仍然很大但並不強大。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投資資本回報率僅為3%,而美國上市公司在過去100年中已達到10%。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必須重塑為微觀基礎,增加投資率的邊際效應被削弱。新動能是有效提高投資資本回報率。當前槓桿的難點在於大量投資只會帶來公司規模的擴大,但卻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足夠的利潤和增值來償還債務。儘管如此,我們仍應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到2030年,中國有4億和2億大學畢業的勞動力。美國只有2億勞動力,9000萬人接受過大學教育。新興產業,新消費,互聯網和健康產業將成為中國新興產業的支柱。

A股低迷的根子原來在這兒!中美經濟一眼看出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俏

以下為劉俏的現場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新財富年會活動,高培勇院長講宏觀,我今天講微觀。因為我個人對中國上市公司做了很多分析,所以今天重點在這個方向。

01

大國崛起,中國企業大而不強

在理解中國上市公司的時候,我們得先回到宏觀經濟裡面來,怎麼理解中國宏觀經濟,這個圖把過去將近六百年中國經濟史看的很清楚(圖1)。中國經濟從人均GDP角度講,從明朝開始落後於西歐國家,但是新中國建國以後,在將近70年時間裡,我們開啟了一個急速追趕的過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是加速追趕,中國經濟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圖1:透過人均GDP看六百年中國經濟史

A股低迷的根子原來在這兒!中美經濟一眼看出

這裡有很多數字,不需要詳細擴展。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看到了總數的上升。中國經濟增長率按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4倍,近7億人擺脫了貧困。到去年年底,建設一條2.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奇蹟的展示,也是中國企業競爭力和市場拓展的重要原因。

我們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做了很多很棒的事情。在過去的40年裡,隨著中國工業化的進步,我們公司一直在不斷髮展。它基本上是一個從大到大,從大到大的過程。

這裡最有說服力的指標是"財富"全球500強排行榜。在另一個月,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可能會公佈。 1996年,兩家公司進入名單。中國的增長率為每年6到7個。到2021年,中國很可能超過美國。世界上財富500強企業數量最多(圖2)。但財富500強本身是以銷售收入來衡量的,而且是關於規模的概念,因此我們應該說它應該是五百而不是五百。

圖2:"財富"全球500強名單中,中國選定的公司從0到109

注:紅色是世界500強中美國公司的數量,藍色是在中國選擇的公司數量。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這個過程。有這樣的大型企業,其中大量集中在與生產要素相關的領域。他們還告訴我們中國經濟增長的特點。在過去40年中,投資主要刺激了戰略增長。這種增長本身往往會產生大公司,但它並不一定能產生出色的業務。

我想作證。截至去年年底,上市公司選擇了中國和美國市值最大的十大公司。中國企業集中在要素領域,提供生產要素,這基本上反映了過去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們對資本,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強勁,這些行業很容易產生大公司。這個時代可能非常輝煌。任何對中國經濟抱有客觀理性態度的外國評論員都會承認,這樣做是非常了不起的。

然而,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發展,投資資本回報率成為問題。與前500強中排名前五的公司一樣,有三家中國公司,但中國公司普遍不強。在今年中國上市公司年報之後,過去20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僅為3%。在過去100年中,美國上市公司的數量為10%(圖3)。

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微觀層面,我們需要有什麼樣的一些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來營造一個新的微觀基礎,去支撐這樣一個高質量發展。我想這裡面,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喊這個口號,我們需要新一代的企業,需要新一代的上市公司,需要新一代的微觀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