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匠人精神

人生需要匠人精神

2011年有一部廣受好評的關於日本壽司的紀錄片《壽司之神》。

故事的主角是現年已九十三歲高齡的小野二郎,他是全世界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和“壽司第一人”。

他主持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門廳狹小,乍看上去只是一家地下室店鋪而已,沒有常見的菜單,沒有酒水飲料,沒有獨立的洗手間,總共只有10個營業的座位。

人生需要匠人精神

在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吃飯,食客需要提前一個月才能預訂到座位,平均用餐時間還只有30分鐘,並且價格還貴得要命,人均消費3萬日元起,相當於人民幣約1800元。

但就是這樣一家小小的壽司店,卻連續兩年榮獲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最高冠冕,接待過眾多的社會名流,2014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日期間,安倍就請他在這家壽司店用餐。

為何這麼一家外貌看上去有點寒磣的壽司店,能讓食客們趨之若鶩,答案就在於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從事壽司工作約六十年了,可謂一生都奉獻給了壽司行業,精益求精、嚴謹自律、追求極致是他的工作宗旨。在壽司店裡,他只用頂級的食材,並從醃魚的時間長短到處理章魚的力度都親自監督,而且在食客用餐時,他會根據食客的性別、喜愛、用餐速度來微調做壽司的細節,只為讓食客獲得最佳的用餐體驗。

俗話說壽司三分看味道,七分在手勢,壽司師傅嫻熟的握壽司技巧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小野二郎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甚至連睡覺時也不懈怠。

在一切講求效率、減少成本而盡力獲得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追求極致完美的小野二郎永遠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認真的、飽含熱情的、甚至近乎偏執的對待自己的職業。他曾經說道:“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

人生需要匠人精神

追求技藝的完美,精益求精的態度,對細節一絲不苟,對工作嚴格自律,這就是日本傳統文化推崇的“職人”,在當今社會,就是手藝人或者匠人。

一個匠人,不僅意味著世俗的職業身份,更是需要內在的精神追求、自我磨鍊和發自心底的熱枕,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種修養和道德品質。日本作家鹽野米松在《留住手藝》中,走遍日本,傾聽和記錄下了不同業種匠人們的生活和技藝,採訪了十六位傳統的手工藝人,他這樣評論到:“(匠人)磨鍊自身的技藝、做出好的東西,這是他們的生活本身,是他們的人生哲學”。

在日本的各行各業都有一批對自己的工作追求完美,近乎神經症的匠人,他們認為如果任憑質量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場上,不僅僅是一種失職,更是一種恥辱。在匠人眼中,工作不僅僅是一種賺錢的途徑,更是一種對自我的確認,精神人格完成的方式,並且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這種匠人精神已經被內化為公司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

或許可以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在2010年世界五百強中日本企業就有68名,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為什麼日本會產生如松下、豐田、索尼、佳能、三菱等等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企業,為什麼日本品牌的產品,在許多人眼中是高品質,高質量的代名詞。

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匠人只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只是會重複再重複,並不是特別重要,其實大不然,匠人不僅要對產品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就像《壽司之神》中的小野二郎,更要有追求卓越、堅持不懈的韌性,永不滿足,永不止步,不斷進取。

匠人精神是無論小到一顆螺絲帽,還是大到一部手機,一輛汽車,都努力做到極致,盡善盡美,這是一種態度,一種追求,甚至是一種人格力量,直接塑造出產品的氣質和公司的境界。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曾說,堅持不懈的做好一件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它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認真,敬業,執著,專注。

2016年總理將“匠人精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是對中國製造業邁向中高端提出的殷切盼望。弘揚和重塑匠人精神,是當下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必經之路,要想做出一流的產品,必須要有一流的“匠人精神”。

那麼,匠人精神有哪些內涵?如何培養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又如何引導和激發出我們的生命力量呢?..........,王振華的《匠人精神:激活生命價值的源動力》對以上這些問題給出了清晰有力的解答。

在《匠人精神》中,王振華收錄了世界上那些匠人的奮鬥經歷,從內涵、品質、方法、創新、傳承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匠人精神的萌芽和發展進行闡釋,並詳細分析了在他們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匠人精神是如何演變的。通過妙趣橫生的講述、精彩翔實的案例,在王振華的筆下,“匠人精神”不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詞彙,而是一個又鮮活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

大道至簡,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不懈不怠,不懼枯燥漫長,對自己的所愛投入百分百的熱情,功到自然成,匠人匠心,這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從中可以體會工作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人生需要匠人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