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大平台倒閉潮愈演愈烈,民衆上萬億血汗錢被捲走誰來管

最近,新一輪網貸平臺倒閉潮興起,6月接二連三的大型網貸平臺暴雷。以總部在上海的善林財富、唐小僧、聯璧金融和意隆財富四大P2P網貸平臺集中倒閉,其鉅額成交量引起了社會輿論關注。據公安局數據和有關報道,善林財富600多億,唐小僧750億,意隆財富350億,聯璧金融估計超過400億,僅這四大平臺被圈走的資金都超過2000億元。加上前不久剛剛倒閉的錢寶網、雅堂金融等大平臺。

這一輪網貸倒閉潮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倒閉的都是投資者和交易數額巨大的大型p2p平臺,交易額在幾百億,投資者動輒上千萬。如唐小僧的註冊人數超過1000萬人;錢寶網更是號稱註冊人數達2億人,平臺流水超過500億元,被稱為自e租寶之後的第一大非法吸儲、非法集資平臺。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國內網貸平臺總數大約為6000家,目前已經倒閉了約4200家,剩下的還有1800餘家,而今年上半年就停業倒閉了約300家。

如果我們認真梳理一下我國網貸行業的發展歷史,就會認識到,這個在短短三四年間藉助互聯網技術手段突然暴漲起來的行業,實際上主要是一個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實現快速詐騙的行業。

P2P網絡信貸起源於英國,隨後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但和電商一樣,發展得最快最瘋狂的是中國。2007年國內首家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在上海成立。在初創期,絕大部分平臺創業人員都是互聯網創業人員,沒有民間借貸經驗和相關金融操控經驗,主要做信息中介服務,以信用借款為主。由於國內缺乏信用基礎,發展很慢,到2011年的5年中P2P平臺發展到20家左右,活躍的平臺只有不到10家, 2011年底月成交金額大約5個億,即年成交金額不到50億元。並且這些平臺2011年11月—2012年2月遭遇了第一波違約風險,網貸平臺最高逾期額達到2500萬,目前這些老平臺仍有超過千萬的壞賬無法收回。

從2012年開始,一些具有民間線下放貸經驗的人開始開設P2P網絡借貸平臺,網貸由此進入快速開發期。一些軟件開發公司開始開發相對成熟的網絡平臺模板,每套模板售價在3到8萬左右。所以開辦一個平臺成本大約在20萬左右,P2P網貸平臺從20家左右迅速增加到240家左右, 2012年底月成交金額達到30億元,成交額在1年內增長6倍。

到2013年,網絡借貸系統模板的開發更加成熟,甚至在淘寶店花幾百元就可以買到前期的網絡借貸平臺模板。由於2013年國內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不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或者在民間有高額高利貸借款的投機者從P2P網絡借貸平臺上看到了商機,他們花費10萬左右購買網絡借貸系統模板,然後租個辦公室就開始上線圈錢,網貸平臺從240家左右猛增至600家左右,2013年底月成交金額達110億左右,是一年前的3倍。這些網貸平臺都不是中介平臺,而是以平臺提供擔保、以高利息為誘惑,通過編造借貸人信息的方式圈錢為目的。這一階段上線平臺的共同特點是以月息4%左右的高利吸引追求高息的投資人,平臺通過網絡融資後償還銀行貸款、民間高利貸或者投資自營項目。由於自融高息加劇了平臺本身的風險,2013年10月不少網貸平臺集中爆發了提現危機。

2014年國家表態鼓勵互聯網金融(ITFIN)創新的態度,並在政策上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給予了大力支持,從而使國內P2P網貸行業迎來大爆發,各種民間金融業的騙子和債務纏身的命運企業主都加入了網貸大狂歡,紛紛進入了這個最容易快速圈錢的行業。到2014年底,網貸平臺增加到2000多家,月成交量超過300億元。2014年全年倒閉平臺達275家,比2013年增加了2.6倍。

儘管問題很多,風險很大,但網貸行業2015年繼續高歌猛進,平臺數增加到3000多家,網貸行業易額已突破萬億。

2016年,網貸整體成交額突破 2 萬億元大關,整體成交額同比上年增長102% 。同時,在運營平臺數量比前年下降了一半以上,由3800多家減少到1900多家,有1000多家平臺“跑路”。

2017年,全國P2P網貸成交額突破3.9萬億元,累計交易額在2018年5月突破7萬億元.。以e珠寶為代表的一批動輒數百億元的、投資受害者上百萬人的大型平臺紛紛倒閉。

從中國網貸10年發展史就可以看出,中國網貸是在政府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政策的情況下,將民間借貸迅速搬到了網上而得到大爆發的,網貸行業的主體早已偏離了作為中介平臺的性質,真正規範的中介平臺不到2%,絕大多數平臺都是通過平臺提供擔保的形式,以高息誘惑為主要手段的融資騙錢平臺。平臺的借款人,車輛抵押、房產抵押、資產抵押,還是房地產、新能源、生態農業、電動車、垃圾發電、養老項目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所謂融資項目,多數都是平臺老闆編造的。網貸成了一個資金鍊圈錢遊戲,一旦後來的資金接不上了,就馬上崩盤。或者平臺老闆感到無法圈更多的錢了,把圈的錢轉走了,就馬上倒閉或跑路。

錢寶網的經營倒閉過程,能很典型地詮釋中國網貸的發展過程。錢寶網老闆張小雷作為曾經的泛亞美公司的CEO,在2003年因泛亞美事件詐騙1000萬元,被判刑入獄。他從監獄出來之後,重操舊業,隨即創立錢寶網,藉助P2P平臺開始進行大騙。錢寶網的年收益率曾經高達72%,在跑路前也高到40%。錢寶官方聲稱用戶註冊量已超過2億,平臺流水超過500億。在全國註冊投資了30多家公司、遍佈全國10餘省市的規模。媒體估計投資者損失高達500億元。

以投資理財為幌子、騙錢為目的的網貸平臺,成為我國網貸經營的主要模式,其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平臺的不斷倒閉和跑路,得利的是平臺圈錢者,受損的是全國上億被騙的投資者。目前倒閉的平臺已經超過70%,未來還會有更多加速倒閉。

對於這種借網貸之名瘋狂圈錢的狀況,政府主要採取項措施進行治理:

一是加強對平臺的規範管理,要求其迴歸中介性質,讓銀行監管,避免被平臺老闆捲走。但這種備案政策很難推行,大多數平臺無法達到這個要求。因為在國內信用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民間借貸者根本就不可信,借出去通常都是有去無回。何況在中國金融環境下,有信用和有財力的優質客戶都被銀行圈完了,被迫到民間借款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沒有信用的劣質客戶。所以作為中介平臺,根本不會有多大發展空間,早年網貸發展緩慢,根源就在於此。

二是對倒閉欠債或跑路的經營者抓捕判刑,通常是以非法集資或集資詐騙罪判刑了事。但對全國投資網貸被騙的廣大受害者,卻沒有進行絲毫的救濟補償,以致這成為一個特別突出的影響社會穩定的大問題。

網貸受害人群數量之多、損失金額之大,是共和國曆史包括人類歷史上所沒有的。

目前對網貸投資受害人的數量和金額沒有統計,以投資人的註冊人數、目前每月高達1000多億的成交額,高達1.5萬億的未還款金額來大致估算,受害者應該超過1億人,損失金額應該在1萬億元以上。如此巨大的財產損失,通過公檢法機關追回來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計。e珠寶作為公安部掛牌辦的大案,才追回了20%,而其他99%的案件基本是1分錢沒追回來。

其結果是,幾千名P2P平臺經營者,通過互聯網手段,在短短4年的時間裡,騙取了全國上億投資者上萬億的財產,受害者無可奈何,欲哭無淚!

憲法和民法都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保護,但這些投資者上萬億的鉅額財產被騙了,詐騙的人也很清楚,但現有的公檢法體系就是對此一點也不管。

按照現有的司法體系運行機制,公檢法只追究網貸非法集資或詐騙罪的刑事責任,並不負責追討這些犯罪分子轉移的贓款,只是在查封平臺賬戶是發現有款項時加以凍結。所以投資者的鉅額財產損失沒人管。這是中國司法體系和民眾的巨大悲哀。

其實,追贓、盡力挽回投資者的財產損失,才是法律保護公民利益最重要的事情,才是司法之本。而國內法律體系卻本末倒置,以對詐騙者就進行刑事懲戒為主,反而讓這些經濟犯罪者得了經濟上的利益,順利實現了其騙取他人財產的目的,其代價只是坐幾年牢而已。

讓誠實守法者受損,讓欺詐犯罪者得利,這就是目前我國公檢法體系運行結果。而另一方面,法院本身卻能從這些詐騙者所得的利益中得利,因為對每一個這類案件都有鉅額罰款,而這些罰款往往都從被追回的款裡出,或者讓詐騙罪交。比如e租寶一案就罰款高達20億元,而這20億元就先從追回來的150億元中扣除。更有諷刺意味的是,詐騙罪往往會乖乖地交足罰款,卻一分錢也不願意返給投資者。因為他們騙取了那麼多錢,交點罰款不成問題,他們本能地在內心裡感謝司法人員沒有追贓。

上億的民眾、超過萬億的血汗錢被騙,卻無可奈何,對司法系統的憤恨、對政府的不信任、對正義的衝擊、對生活的打擊……將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的巨大的後遺症。

投資者的億萬財產誰來管?公民的合法財產被侵佔誰來保護?這是政府在處理網貸倒閉問題時需要面對的問題。

目前的司法處理方式產生了三大不良後果:一是讓騙子得利,誠信的投資者受損失,使道德和正義沒有得到伸張:二是公民的合法財產被侵佔沒有得到保護,司法機關沒有盡到基本的責任;三是政府反而從罰款中得利,違法基本的道德和正義。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進行司法管理考核機制的根本改革,在經濟犯罪案件中,堅持打擊犯罪與追贓並舉,將追贓效果作為辦案質量考核的主要標準,以履行保護公民財產不被侵佔的基本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