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這部作品就是2008年的上映的蝙蝠俠暗黑騎士。

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作為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開戰時刻》。

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這部作品並不像一般的超級英雄的電影,它從人性的角度深刻剖析了蝙蝠俠,他是黑夜中的騎士,懲罰罪惡,但同時他也是一個人,他跳出了法律的約束,用自己的價值觀來決定罪犯。

諾蘭不虧是大神,他將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都刻畫的生動。陷入困惑的蝙蝠俠,癲狂的小丑,黑化的雙面人。他們是正派或是反派,可電影從他們內心最深的角度解讀人物。小丑也曾是一位善良的人,可生活改變了他。

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故事從小丑帶著手下搶了一家黑道的銀行開始,手下們在小丑的密謀下互相殘殺。可以看出小丑是一個極具頭腦的反派,他癲狂又冷靜。今年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十週年,同時,也是“小丑”希斯·萊傑逝世的十週年...十年裡,《蝙蝠俠:黑暗騎士》沒有被任何漫改電影超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經典作品。十年裡,小丑更新換代,我們一邊欣賞萊託少爺炸裂般的表演,一邊又在喃喃自語:感覺和萊傑的小丑不太一樣......萊託演的挺好的,但總覺得哪裡不適應......到底誰更還原,誰更瘋癲......

萊傑無疑是偉大的,為了演好小丑,萊傑將自己關在房間,不停地去進入這個角色。他演的很完美,只是沒能走出來,得了抑鬱的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只是一個偉大演員的喪失,他的付出也最終註定小丑無人能在超越。

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2012年7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電影院在放映新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時發生惡性槍擊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59人受傷。警方隨後控制了24歲的嫌疑人詹姆斯·霍姆斯,霍姆斯當時衣著與影片黑暗騎士中的小丑相似。警方調查認定,兇手是一名沒有犯罪前科、性格靦腆的24歲研究生霍姆斯。

我相信萊傑的小丑無人能及,但這不是榜樣,小丑在歷盡各種苦難後變成了罪惡的化身,我們不應該模仿他,如果我們身邊真的有一位像小丑一樣受苦的人,我們應該幫助他。

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放張小丑劇照,膜拜一下。

這部值得被載入史冊的超級英雄電影卻被人批太黑暗,有人付出生命

“Let’s put a smile on that face!”臉上來點兒笑吧!

小丑的經典臺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