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的博物館小記|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Emily的博物馆小记|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Hi,我是Emily

現在美國的The Webb Schools 讀10年級。

Peccary Trips 就是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 Alf 當年帶領的學生中有一名學生挖到了一個古代野豬(peccary)新種的頭骨。

一開心,這就變成學校傳統了,所以這種 “郊遊” 的歷史也是有很久了(五十年代左右吧)。

每位九年級生都要去一次 Peccary Trip,之後呢,我也還總是去,因為有上古生物學的課,然後我也很喜歡這些 PeccaryTrips。

前面的文章也提到過 “挖化石”,可能很多人就納悶兒了:

01

化石又不是到處都有的,難道一行人坐飛機去挖?

哈哈,當然並非如此

(要是這樣多好啊)

細心的同學應該發現了,我提到過學校好像有點兒靠近荒漠的感覺……對!機智的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就是到學校旁邊的沙漠去挖的!

朝東北走,車程一小時左右我們就會來到真正荒無人煙的內陸沙漠,巴斯兜沙漠。

此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連綿起伏的沙丘和牽著駱駝的阿拉伯人,但是,我們的沙漠其實是長這樣滴:

(我以為我要缺水而死時拍下的壯觀景象)

Emily的博物馆小记|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隔著圖片都能感受到那種酷熱。

(可以看到中間偏右,千萬年前就已經乾涸了的河道)

Emily的博物馆小记|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一開始我覺得特別特別累。

1.要頭頂驕陽

2.注意補水

(爬山時每個人大概要被三公升的水因為只能等走回營地才能再蓄水)

3.腳下還要注意鬆軟的沙土

(這可是沒樓梯的啊,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山腳下)

不過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挖到好化石的時候心情簡直好得不得了。

也算是圓了小時候的夢,總是看到科學家們挖到了這個挖到了那個,我就夢想著什麼時候能挖出點兒珍貴的東西出來。

我的老師喜歡說 “所有的化石都是大自然無價的瑰寶”,

02

化石也是要分等級的

主要分為兩種:能進博物館的和不能進博物館的。

不能進的當然是大多數,一般就是一些骨頭碎片,因為不能辨別是什麼物種也不能辨別是動物哪裡的骨頭所以上不了廳堂啊!

其餘的,特別是動物關節處,牙齒,脊椎,和頭骨化石都非常具有研究意義。

Webb 的學生的發掘對博物館裡收藏的化石的數目還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啊!

(博物館不對外開放的collection)

Emily的博物馆小记|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03

我還很喜歡動植物

除了能看到珍稀植物約書亞樹,白天登山的時候也能偶遇一些小動物,比如說小蜥蜴和受到保護的沙漠龜。

凌晨和晚上其實會有更多的動物活動(白天太熱)。

有一次一個同學大氣不敢出地,邊裝睡邊眼睜睜地看著一隻沙漠豺喝自己打開了的可樂。

睡前我們還喜歡拿紫外線手電筒找蠍子(紫外線下會發出美麗的綠色熒光)。

不用害怕,這些野生動物絕對不會直接攻擊人的。

(仙人掌花~)

Emily的博物馆小记|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04

其他

吃的一般是從學校帶來的,直接吃的一般是一些簡單的水果,能量棒和雞肉卷兒什麼的,剩下的都是要煮熟的。

我們自己會帶一些做飯工具,生個火,然後早餐可以做煎餅和培根,晚餐可以做炒飯。

我們睡覺時是敞篷的,會睡在比較平坦的,靠近我們的麵包車的地方。

就是簡單地鋪一個篷布(類似麻布袋材料但厚些,結實些的布)然後一組人可以各自睡進自己帶來的睡袋裡面。

晚上的沙漠還是很冷的,有一次我失策了,沒帶夠衣服,睡袋也不夠厚,看著銀河系數了一晚上的星星。

(沙漠的天空晚上非常非常美,沒有城市的光汙染就是好啊)

雖然感覺比較艱苦,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啊!

END

Emily的博物馆小记|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Emily的博物館小記

第四篇:Peccary Trips去挖化石的小旅行

第五篇:很快更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