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拆遷:遇上拆遷辦區別賠償,農民應該怎麼維護自己權益?

近幾年,國家大力地扶持農村建設,致力於建設“城鄉經濟一體化”。對農村很多地方,比如城中村等,都實行了徵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拆遷。

大家都知道,拆遷對於農民而言,若賠償到位,是很有利的。農民住了一輩子的農居,而拆遷,則可以讓農民住上新房。

但是拆遷卻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它需要一系列的程序要走,正常程序走下來,最快也要半年。而拆遷,最讓農民頭疼的,就是賠償金額的問題。

農村拆遷:遇上拆遷辦區別賠償,農民應該怎麼維護自己權益?

在很多地方,拆遷辦對農民的賠償金額不一致,將農民分為:“外來戶”和“本地戶”,那麼遇上這種情況,農民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1. 看拆遷程序是否合理

一般來說,一個村子要拆遷,要經過“掛牌、公示、社會聽證、土地測量、賠償、搬遷、拆遷”等程序。如拆遷一個地方,政府在掛牌之後,開發商和居民談,而在談賠償方案的時候,應該舉行社會聽證。而這個聽證應該是整個村民大部分代表都要參加的。並不是極個別人參加。若只讓本地居民聽證了,然後得出賠償措施,那麼,這個拆遷程序是不合理的。

2

農村拆遷:遇上拆遷辦區別賠償,農民應該怎麼維護自己權益?

2. 是否本著自願的原則

任何拆遷,都是本著居民自願簽字的原則。拆遷辦,不得以威脅、恐嚇等手段來脅迫居民簽字。拆遷,應在雙方一致的情況下達成協議。若遇上對外來戶脅迫的情況,是可以報警的。

3. 可以協商處理

拆遷的賠償金額,是根據房屋安置補償條款來的。但是這個金額並不少唯一的,若拆遷辦對本地居民和外來居民的賠償金額差異太大,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那麼村民是可以和拆遷辦協商的,協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金額。

農村拆遷:遇上拆遷辦區別賠償,農民應該怎麼維護自己權益?

4. 走法律途徑

當農民的利益受到侵犯或是不公時,可以尋求法律途徑,直接上訴。

農村拆遷:遇上拆遷辦區別賠償,農民應該怎麼維護自己權益?

5. 尋求輿論報道

必要情況下,可以尋求媒體的幫助。但是在這裡要提醒一下:

任何尋求都必須真實可信,不得提供虛假的內容,否則要負法律責任。

拆遷本來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裡面要涉及到的東西很多。但是具體的賠償措施,還是以當地的補償方案為標準。這裡所說的區別對待,是指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侵犯。在拆遷過程中,程序不合法,受到了脅迫等等。那麼這種情況下,是可以維護自己權益的。

農村拆遷:遇上拆遷辦區別賠償,農民應該怎麼維護自己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