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巡家去扶貧

□馬宇鵬

2015年8月中旬,作為實施市委脫貧攻堅戰略的一員,我走進了陵川縣馬圪當鄉巡家村,擔任這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 作為第一書記,我的原則是吃透政策,圍繞“五個一批”力所能及,真心幫扶,盡職盡責去改變村容村貌,幫扶村民實現脫貧。我記得剛下鄉的時候,村民給我的印象是非常樸實的,激動之餘,我寫了一篇千字小文《下鄉第一日》發表在《太行日報》上,粗略敘述了巡家村的環境情況和支部書記寧晉飛給我的第一印象。

這裡空氣清新,農人樸實,可謂是山清水秀的天然氧吧。然而,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洗禮,這裡依然是原地踏步,村民的物質生活和生存環境還是另一種令人震驚的景像:全村由十幾年前300多口人的村莊,銳減成為現在只有41人的村莊,並且大多是老弱病殘。問原因,回答很簡單:有辦法的都走了,沒辦法的剩下了,都是貧困戶。41口人居然有十幾個光棍漢,大多是60、70後。41口人中,竟然有27人在吃國家低保!村集體的收入為零。黨支部、村委會多年沒有辦公場所,常年借住在別人廢棄的舊工廠房屋裡瞎對付,村委會辦公設備,可謂一貧如洗:一張搖搖晃晃的辦公桌和一張同樣搖搖晃晃的單人床,就是村委會的全部家底。村民吃水需要去四公里以外的瓦窯上村去拉、去挑,來回跑一趟得一個多小時,開個會都是坐著磚塊開。村書記、村會計也都站在光棍漢的行列,貧窮真是讓人難以想象。近二十多年了,村中無人蓋過一間新房,更無人娶回一個媳婦。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第一書記,我心情非常沉重,明白組織上派我走進巡家村去扶貧,身上的擔子確實不輕鬆。我及時向單位領導(巡家村幫扶單位)進行了工作彙報,希望得到單位的大力支持,單位領導也很重視,多次組織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到村裡瞭解情況,出主意、定措施,想辦法幫助村民,儘可能改善村民的生活狀況。

我和村主幹首先抓住黨員幹部、兩委成員、村民代表進行了多次統一思想和統一認識的學習,宣傳國家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各項扶貧政策,分析每個貧困戶村民造成貧困的根源,如何使他們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條件進行發展,才能擺脫貧困。村裡的9名黨員也認真開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身作則,事事爭做群眾的表率,讓人人肩上都有責任感、使命感,發揮了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使巡家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觀。

一年多來,我和巡家村委一班人,肝膽相照,同甘共苦,集思廣益,先後爭取資金5萬元,完成了磨河水庫水提升到村蓄水池的提水工程,結束了巡家村民到外村拉水、挑水吃的歷史。完成了兩戶村民的危房改造,給兩戶貧困戶爭取到危房改造資金2.8萬元,有一名貧困戶大學生享受到了國家教育扶貧“雨露計劃”的資金,每年2000元。爭取到村黨支部和村衛生所的建設扶持資金9萬多元,我們自籌磚塊10萬塊,總投資14餘萬元,於2016年5月25日開工,7月25日竣工,新建起上下兩層138平方米的黨支部陣地和衛生所的辦公場所。幫扶單位力所能及,為村黨支部陣地配套了全部的辦公設備,辦公桌、鐵皮櫃、會議桌等。黨建版面、制度、規劃、一應俱全,使黨員有學習的家園,村民有了活動的場所,看小病不出村。

今年7月,我們又和縣愛衛會溝通,撥款1.4萬元,為村裡修建了男女兩雙的無害化公共廁所一座,還配備一戶貧困戶做了保潔員,每月為他提高收入200元。方便了遊客和村民的生活。2015年,我村爭取資金整治硬化村周邊環境面積555平方米,今年又硬化體育娛樂場地和出行道路600多平方米,清除死角垃圾20餘噸,從根本上改變了村容村貌。

因為幫扶責任所在,幫扶單位與村黨支部多次開展互動學習,多次給村民講黨課,因地制宜,出謀劃策,為巡家村貧困戶制定了發展中藥材種植的脫貧措施,開展了具體幫扶。還在這兩年的春節前後,派多名書法家到村為村民書寫春聯300多幅,動員機關幹部職工為村民捐過冬衣服240餘件,並且完成了單位黨員和村貧困戶全面對接的全覆蓋,每個黨員還給貧困戶捐款200元、收音機一臺,幫助他們及時瞭解黨和國家對扶貧工作的方針政策,使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全新的變化,政策瞭解更透徹,脫貧的信心更高。我們還請一些專家來村為村民進行普法宣傳,讓他們明白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動員社會上的誠信商人、愛心人士為所有村民每人捐發了新西服一套,羊毛衫一件。為村委會籌捐來電腦三臺。市農發行全體職工也為我村捐款4140元,獻出了他們的一片愛心。所有這些都大大提高了黨支部的威信和村委會的辦公辦事效率。

兩年來,雖然生活很辛苦,但心中有甘甜。我相信做任何工作,只要盡心盡責,困難總是能克服的,總會有收穫的。就像那句話:有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穫,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在巡家村村民的脫貧的信心明顯提高:從以前的27人吃低保,到2016年,低保戶的全面退出,反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和精神面貌都在大力提升,各項精準脫貧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在巡家村通過“回頭看”和精準識別的過程,巡家村現有在冊貧困人口19人中,已經有一人享受教育扶貧,8人享受移民搬遷扶貧、2人出去創業脫貧,其餘的10個貧困人口,將由村委會牽頭,在巡家村範圍內,建設一個100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和其它村民共同種植連翹,每戶5畝,預計每戶每年可增加經濟收入1.5萬元。在今年的經濟收入監測中,有五戶11口人已經大大超出了貧困人口收入標準。目前,村黨支部、村委會正在和縣農開局進行著緊鑼密鼓的洽談,辦理著有關具體程序事宜,現在,已經種植中藥材41畝,在氣候轉暖後繼續種植,在陵川縣2017年摘掉貧困縣帽子的同時,相信這些貧困戶在不久的將來,都能享受到種植中藥材帶給他們的致富紅利。

習總書記說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擼起袖子加油幹!人過留名,雁過留音,這也許就是扶貧工作和我的生活必然需要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