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公衆號賺錢真的好嗎?

靠公眾號賺錢真的好嗎?

前天有個粉絲跟我說:“小公舉,幫我看看我的號值多少錢?現在政策太緊,時評類的號容易被刪帖,還不如賣了賺筆錢。

但這個虧本也是相對咱們這個行業的,跟打工的比那就是賺的,原因有兩個:

1、一是兼職時間做的,落袋為安。社會上很多人還處在利用兼職時間學習的階段,沒達到利用兼職時間賺錢的階段。

所以長久以來,我發現幾個現象:

上班獲得企業支付的酬勞,但這筆酬勞只有利潤的一個零頭。比如騰訊人均創造營收300萬元左右,但人均收入可遠沒有300萬元,這300萬元要扣除掉很多東西,最後才落在員工手上。

但有些行業卻不是這樣,比如外賣行業。某知名020外賣公司,外賣小哥全職跑單,一個月跑400單才能拿到3000元的底薪。當完成500單時,多出來100單,一單提成6塊錢,那麼工資就是3600元。也就是一個月跑1400單,每天跑46單,月薪差不多10000元左右。

靠公眾號賺錢真的好嗎?

這個薪資看起來不錯,但卻是外賣行業的天花板。因為一個人每天跑46單是要跑死人的,很多地區沒那麼大的量給外賣小哥跑,有單子就賺錢沒單子就賺不到錢,這種狀態的工作是很危險的。換句話說,外賣跑單的天花板非常低,投入成本決定不了外賣跑單的天花板。

大家要注意了,千萬不要選擇天花板非常低的行業。

大號吃肉,小號喝湯,大家都有錢賺。

1、廣告變現

有流量、沒產品、不能提供價值的做這一種。

流量的價值在這種盈利模式下被充分體現了,為什麼咪蒙一條廣告賣80萬元大家覺得不可思議?原因在於精準推送,以前是廣告推送給用戶,現在是用戶點擊廣告,點擊一次生效一次,廣告投入基本上沒有浪費。

2、知識變現

沒流量、沒產品、能提供價值的做這一種。

要麼為用戶真正提供價值,要麼讓用戶感覺獲得了價值,這兩點都不容易做。現在普遍的運營方式是,在文案中體現足夠的價值,這點做到了問題就不大了,坐等用戶付費,完成交易。

但是知識變現一定要建立信任感,在文案中要塑造足夠強的影響力和資質。比如某明星的英語老師賣英語課、某知名企業的投資人賣創業課等。

3、電商變現

但傻子越來越少了,代理分銷這事現在可不好做了。

加入小公舉創辦的新媒體頂級大咖群吧

年收入百萬的90後自媒體人

集運營+策劃+推廣+變現等本領於一身的運營

4年新媒體運營

撰寫了60萬字新媒體運營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