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最燦爛的盛夏時節 一組生動的情趣畫面,滿滿的都是溫馨


打蛤蛤。蛤蛤是地老鼠(鼴鼠)的一種。在隴中一帶旱塬山區,蛤蛤專門禍害莊稼,是農人的天敵,屬“五害”之一。打蛤蛤~是個技術活,有訣竅,靠感知,難度係數為6,沒有文字記載,全憑祖輩口授相傳悟性實踐。知農者一看就懂,不知農者使勁去悟。

收蜂兒。土蜜蜂有土養法。一窩蜜蜂,一旦有新蜂王產生,一山不容二主,新老蜂王爭不相容,要麼老的趕走新蜂王,要麼新的趕走老蜂王,無論誰被趕走,都是鬧分家,是要帶走大批追隨的“擁護者”。於是乎,成百上千的普通蜜蜂簇擁著它們的蜂王尋找新“家”,此時,主人就要收蜂,收蜂用的“神器”很簡單,一般是用麥杆編織的錐形的小籠子,有時收蜂很順利,只要家人揚土灑灰四周截堵,同時眾人反覆高喊:“蜂王蜂王進兜了……”

蛐蛐籠。小時候,農村孩子沒有玩具沒有遊戲,蛐蛐籠是小孩子的最愛,一般用麥稈變成,形狀根據愛好可以使菱形的可以使四方四正的可以使螺旋式的可以使錐形的......燦爛的大夏天來了,麥子熟了,鹿角解,蟬鳥鳴,螞蚱、知了、蝗蟲等等各種在田間農作物飛旋,一群小孩子們捉住這些小傢伙,裝進籠子,掛在樹上掛在房簷下,聽螞蚱在籠裡鳴叫,看知了在籠裡折騰.....這就是童年的樂趣。


編掩子。掩子、背鬥、席及、草腰繩、槤枷……這些農人生產生活中常用的物件,過去都是自給自足的。掩子,呈圓盆狀,一般用韌勁較好的榆樹條編成,可大可小,中間有一個用彎木棍做成的能將掩子提起來的圓弧形的梁,可供手提或擔挑。掩子,在農家用途廣泛,它與背鬥互為補充,可肩挑手背,儲裝運送,不可或缺,比如攬柴填炕擔糞……

精氣神。小故鄉大精神,故鄉的精神:敦厚、包容、 堅韌、 自強。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老人姓羅,在這黃土旱塬上放羊30多年。季節的一抹嫩綠給了時光安暖,生活裡的小浪花載著潺潺的風帆。肆意的思念在浩瀚的過往裡循環著味甘,尋找遺失的容顏,滄桑寂寥的人海中朦朧誰的笑臉?守望誰的家園?

鏟苦菜。苦苦菜,在家鄉隴中旱塬上漫山遍窪都是。夏天的雨,落在嫻靜的田野,喚醒季節的浪漫,苦苦菜,攜其溼漉漉的頭尖,在季節裡盡顯飄過,心緒總是那麼萌動,農家大媽帶上轉孃家的女兒,背上背篼,在山上的地埂邊,一小時鏟了這麼多苦苦菜。苦苦菜的用處可大了,熱水炸了涼拌上餐桌,也可以牲口吃.......


鋤田禾。隴中旱塬山區大田裡,是農活中屬難度較大的一種,除雜草,有講究,既不能損苗,也不能傷土。可以用長鋤頭站立著鋤,也可用小鏟子蹲跪著鋤,農人們一般在膝蓋上綁有護膝…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些長時間疏離故鄉的遊子們,在其記憶裡總有一個回味無窮的故鄉,儘管這故鄉其實可能是個貧困凋敝毫無詩意的僻壤。但,只要他們樂意,便可盡情地遐想丟失殆盡的某些原生態的東西,從而自我原寡

老桿秤。在家鄉,這種幾十年前的老桿秤還很吃得開,鄉里鄉情的都認可。老人走村串戶幾十年,小本買賣童叟無欺。這一路的山水,承載著天地間最為寬闊美好的情懷。細嗅塵世的芬芳,左手煙火,右手詩意,悠然自在。只願在季節的交替裡,盈握一抹恬淡的光陰。

太陽灶。太陽灶是利用一種太陽能輻射,通過聚光等形式獲取熱量,進行加熱,是利用凹面鏡會聚光的性質把太陽能收集起來,用於做飯、燒水的一種器具。太陽灶的作用就是把低密度、分散的太陽輻射能聚集起來,進行烹調作業。它不燒任何燃料、沒有任何汙染;方便快捷、簡單易制。在家鄉每家的院子裡,都有一臺這樣的太陽灶,燒水方便節儉,是農家不可或缺的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