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有一機構專門管理皇帝私生活,不少妃子常感到有點難爲情

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皇帝擁有著絕對的權力,而他們也大多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為了管理那麼龐大的後宮,就非常有必要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進行管理,例如明清時期就在內務府下面設置敬事房,他們最高負責人叫做敬事房太監。

明清時期有一機構專門管理皇帝私生活,不少妃子常感到有點難為情

有的時候敬事房要管理太監和宮女的賞罰,但更多的是負責管理皇帝的私生活。每當皇帝傍晚用餐完畢後,敬事房太監都會呈上一個大盤子,裡面裝了好多塊膳牌(因為都是在晚飯後呈進,所以就有這個名稱),每個牌子都寫了一個妃子的名字。

如果皇帝不打算找妃子侍寢,就會讓他們退下。如果要找妃子侍寢,就會把其中一個牌子翻轉過來,然後再由太監去傳達命令,通知被選中的妃子沐浴更衣做好準備工作,最後再由馱妃太監將其背進皇帝寢宮內。

在這一個過程中,不少妃子都會感到有點難為情,畢竟要先鑽進被子裡面,再由太監馱到皇帝的寢宮。除此之外,在晚上侍寢的時候,太監們還會在門外聽牆角,以防止皇帝太過於興奮中風而死。時間稍微長了之後,敬事房太監都會在外面大聲喊,“時間到了”。

明清時期有一機構專門管理皇帝私生活,不少妃子常感到有點難為情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皇帝都會招太監進來結束侍寢工作。不過有時候皇帝興致好了,就會故意裝聾作啞,但一般都不會超過第三次提醒。這個時候,敬事房太監就會問皇帝留還是不留?如果皇帝決定留的話,敬事房太監就會專門在一個小冊上記載下來,這是為了方便日後查證。如果皇帝決定不留的話,那麼敬事房太監就會對妃子採取一定的緊急避孕措施。

到了清朝的時候,雍正皇帝覺得這種制度可以很好的驗證皇室血統是否純正,於是便大力提倡這種存檔制。不過後世有些皇帝就不樂意束縛太多,於是想了不少方法來規避這個祖制。因為圓明園等一些行宮不需要奉行這個制度,所以咸豐等皇帝就很喜歡住在圓明園,這樣你就管不了我啦!

明清時期有一機構專門管理皇帝私生活,不少妃子常感到有點難為情

雖然說敬事房太監可以約束皇帝的私生活,但敬事房太監還是聽命於皇帝的,所以他們也是看人下菜碟。遇到強勢的皇帝時,他們也不是很敢打擾皇帝的興致,畢竟小命要緊啊!例如康熙皇帝的時候,敬事房太監就比較少喊時間到了,至於同治皇帝就只能乖乖遵守祖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