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蔣自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堅持自主創新 強化國際合作

6月26日,第五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正式拉開戰幕。作為連續五年的參賽方,北汽集團攜三款純電動車型EU5、EX5、EX360投入大賽。

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蔣自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參賽車型展現出北汽集團的最新發展成果,在續航里程、智能化與新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未來,北汽集團將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的廣度和深度。

北汽蔣自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堅持自主創新 強化國際合作

挑戰賽展示北汽集團最新實力

據蔣自力介紹,本屆環青海湖挑戰賽,北汽主要有兩大特點。首先體現在續航里程的提升。以EU5為例,這款車最大續航里程超過了500公里,採用的智能電驅系統,比上一代系統體積減少46.5%,重量降低40%,能效達到98.5%;配備的電池容量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更高、壽命更長;能量回收系統有效延長18%-22%的續航能力。

“智能化與新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是另一大亮點。”蔣自力稱,智能電驅動、智能大屏、智能語音、智能輔助駕駛、智能互聯等技術的應用,讓北汽集團的產品達到了行業一流水平。

新能源化、智能化是全球汽車科技發展的趨勢,也是北汽集團科技創新的方向之一。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將新能源、智能化科技深度融合,將為用戶提供更加清潔、舒適、便利、高效的出行體驗。

掌握核心科技 全面新能源化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5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水平,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22.9%和141.6%。其中,北汽新能源前5個月全系車型銷售48,753輛,同比增長101.7%,業績突出。

北汽集團何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蔣自力稱,北汽集團是中國最早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憑藉前瞻的戰略眼光,從2009年起,就成立了專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平臺,真抓實幹,走在了行業前列,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科技。這是我們將先發優勢轉變為領先優勢的秘訣。” 據蔣自力透露,北汽集團掌握了國內領先的整車系統集成與匹配、整車控制系統、電驅動系統三大關鍵核心技術,推出EC、EV、EX、EU、EH、LITE六大系列十餘款純電動乘用車,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大、中、小”“高、中、低”以及續航里程300、400、500公里的全面覆蓋。

“北汽集團更加註重產業鏈與生態圈建設。北汽集團從整車、零部件到汽車服務貿易的完整產業佈局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蔣自力說。

同時,北汽集團與國內外的產業鏈夥伴展開廣泛合作,打造了國內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據統計,截至2018年3月,北汽集團已自建公共樁4.65萬個,自建私人樁3.3萬個。北汽集團還率先在行業內探索推廣換電模式,已在北京、廈門、蘭州、廣州等地建成換電站103座,投放換電車輛5000餘臺。

2018年初,我國首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北汽集團。北汽作為建設牽頭單位,將聯合國內知名的新能源整車及相關產業企業、互聯網企業、科研單位等一起打造新能源汽車創新生態圈。

北汽集團於2017年末正式提出了以全面新能源化為主要特徵的“引領2025戰略”,包括:發展主體的全面新能源化,產品技術的全面新能源化,產業鏈佈局的全面新能源化,服務生態的全面新能源化。

堅持自主創新 深化國際合作

伴隨著汽車產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北汽集團在新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如何繼續保持優勢?

“我們還是要堅持自主創新,堅持把自主品牌發展好、建設好。在自主品牌方面,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方向。” 蔣自力說。

此外,堅持國際合作,將合作深度、領域進一步拓展。近日,北汽集團和國際著名汽車供應商麥格納的整車合作項目已正式啟動。這是北汽集團整車業務方面第三個大的合資合作項目。

北汽集團還在與德國戴姆勒、韓國現代的原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合作深度,拓展合作領域。北京奔馳位於北京的新能源豪華車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中,未來將實現本地生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北京現代正在構建“基礎車系、性能車系、新能源車系”和“電動技術、智能技術、網聯技術”為主導的“三縱三橫”產品佈局。

“除了整車項目,北汽集團還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零部件、智能化等方面開展新的國際合作。”蔣自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