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改行造車

微商改行造车

【獵雲網北京】6月25日報道(文/探馬)

自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成為一個巨大的風口,引來各路人馬在風口癲狂起舞。這場面像極了萬里黃河,泥沙俱下。

隨著電動汽車產品陸續投放到市場,很多被掩蓋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今年5月有人爆料,一輛剛買3個月的野馬U能E350在充電時發生自燃,整輛車燒得面目全非,只剩一個框架,所幸無人員傷亡。

微商改行造车

這一事故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和質疑,然而蹊蹺之處在於,被質疑的重點不是野馬汽車及電池供應商穀神能源,輿論的利劍幾乎全部指向穀神電池配套的另一車型——威馬EX5。網絡上開始質疑威馬汽車的電池質量,一時間,威馬汽車被推上風口浪尖,甚至網傳威馬EX5退訂用戶“高達三成”。被“誤傷”的威馬很無奈,在澄清的同時又被找出新的問題。

然而遺憾的是,這起事故本身卻少人關注。野馬U能E350自燃的原因、事故調查的結果無人問津,慢慢地這起事故將被遺忘。

獵雲網多次致電野馬汽車和電池供應商穀神能源,二者均對自燃事故調查結果守口如瓶,野馬U能系列用戶的安全關切沒有得到回應。

實際上,野馬U能E350其本身就提供了大量不為人注意的信息,這次自燃事故也掀開了造車亂象上面的那層遮羞布。

用“隱性宇宙能量”造車?

野馬U能E350是中能東道集團有限公司(“中能東道”)與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川汽野馬”)共同研發生產的電動汽車產品。2015年11月,中能東道與川汽野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出野馬U能系列電動車產品。

“野馬U能E350這款SUV,美其名曰‘集群化創新’,不過是中能東道攢出來的東西而已。”一位知情人向獵雲網透露。

所謂“共同研發”,二者具體分工為:中能東道提供技術和動力系統,並負責野馬U能系列電動汽車的市場運營和銷售;川汽野馬提供車身並負責整車生產。

中能東道稱,其旗下中能國盛動力電池技術(北京)股份公司(“中能國盛”),負責打造U能品牌的動力電池,“以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發展源動力”。

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實際上,中能國盛只是一個關於動力電池的運營平臺,扮演著撮合投資人和動力電池項目以及動力電池供需雙方的中間人角色。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野馬U能E350裝配穀神能源,而非中能國盛自己研發的動力電池。

“野馬U能E350與野馬T70如出一轍,造型上就是一個翻版,僅僅在細節上玩兒了些花樣”,知情人表示,“野馬U能E350就是中能東道為了快速上市,攢出來的一款車型罷了”。

中能東道官網有這樣一段高深莫測的自我介紹:“中能東道是一個創新型新能源產業集群化發展平臺,集團以東方智慧為思想核心,以開發隱性宇宙能量為技術核心,以五行架構為管理核心......”

一些新造車企業主張的“顛覆出行”、“重新定義汽車”已足夠新穎,但中能東道已達到另一層境界,它用“隱性宇宙能量”、“五行架構”和“東方智慧”來開展新能源造車活動。這一定位高端神秘,難免會給人浮誇務虛之感。

不變之問:造車還是圈錢?

每一個投入造車大潮的創業者都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造車初衷是什麼?創業者的回答大同小異,要麼是心中難以自抑的造車情懷,要麼是新能源領域不可錯過的風口,當然並不排除有造車者抱有“撈一把就走”心態。

中能東道集團的股東,大多同時為東方御道的主要股東,東方御道通過集資的方式獲得了第一桶金。

微商改行造车

“2013年,東方御道成立深圳盛世匯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微商代理的名義,在全國募資上億元人民幣”,一位知情人告訴獵雲網,“2015年,東方御道化身為中能東道,把此前玩了兩次的遊戲又玩了一遍。”

“幾年來,投資者的金錢從東方御道的股權變成盛世匯聯的股權,再變成中能東道的股權,這些股權在一個個空殼公司間跳來跳去,卻沒有看得見的實際產品問世。”這位知情人透露。

野馬U能系列產品只是中能東道在新能源領域的其中一項佈局,除此之外,中能東道還成立了負責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綠馳汽車,負責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的綠馳出行,負責新能源汽車銷售運營中能萬源,以及負責融資的中能資本等公司。根據公開資料,獵雲網發現,中能東道旗下新能源公司,在全國有數十家之多,間接參股企業更是難以統計,中能東道編織了一張相互呼應的新能源網絡。

微商改行造车

(中能東道直接參股或控股的企業圖譜)

點開這張網絡的任意一個節點,它會呈現一張與中能東道相關的新的企業網絡,各個企業的法人、參股股東等相互交織,錯綜複雜,加上頻繁的股東新增及退出變動,中能東道的股權網絡更加“迷人”。

造車是一項大工程,沒有上百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保障將難以為繼,因此,新造車企業大多選擇公開從投資機構進行融資,這也成為新造車企業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但中能東道是個例外,它以旗下中能萬源、綠馳汽車、綠馳出行、中能國盛等公司規劃上市為由,向社會公眾出售“原始股”。充滿誘惑性的投資說明會”、“創業說明會”、“路演招商會”一場接著一場。

微商改行造车
微商改行造车

中能東道旗下的中能萬源和綠馳出行招募“車主合夥人”,即花25萬元購買一輛野馬U能E350電動車,然後將車輛放在共享出行平臺上運營,“車主合夥人”可從車輛每天實際運營的訂單收益中分傭40%,5年預期收益可達25.224萬元,加上股份變現、用車福利等,5年預期總收益高達295.509萬元。如此高回報秒殺了市面上的大部分正規投資項目。

然而,投資者與綠馳出行等簽訂的股權證書與委託投資協議書,由於未做工商變更,投資人的入股且成為股東不會得到法律的承認。

“集團成立多年來,一直從事新能源技術的研發,並無公開的經營業績。”中能東道向媒體表示。中能東道無業績、無生產資質,以即將上市為噱頭大量吸納社會資金,屬於變相吸收公共存款,有非法集資的嫌疑。

“原始股騙局層出不窮,投資者只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承擔新三板交易結算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這三個公開市場買賣股票,才受法律保護,其他形式都屬於私下轉讓。”一位證券從業人士告訴獵雲網。

實際上,社會上對中能東道非法集資的質疑越來越強烈,甚至其控股公司綠馳汽車也跟著受到質疑。

綠馳汽車意欲何為?

在業內偶爾聽說過綠馳汽車,但瞭解這家企業的人並不多。綠馳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綠馳汽車”)成立於2016年8月24日,當時其唯一股東是綠馳汽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系中能東道集團旗下公司。目前綠馳汽車的股權已經發生變更,其官方網站的公司介紹顯示,綠馳汽車集團註冊於香港,總部位於上海。

綠馳汽車的煩惱起於一樁糾紛,這樁糾紛把綠馳汽車帶進了公眾視野。

2018年5月5日,與綠馳汽車合作的意大利I.DE.A公司高層向媒體透露,綠馳汽車欠I.DE.A公司2700萬歐元,公司已停止對綠馳汽車的所有工程項目,如果綠馳汽車方面一直不付款,I.DE.A將採取法律途徑解決,並要求補償其損失。

微商改行造车

綠馳汽車“金星”轎跑參加2018日內瓦車展

I.DE.A是意大利著名的設計院,主要從事轎車設計等工作。I.DE.A曾受綠馳汽車委託開發“金星”這款A00級轎跑產品,與此同時,綠馳汽車也展開了對 I.DE.A的收購工作,由於未能通過國家相關部門審批,收購工作告敗。因此,綠馳汽車暫停了意大利“金星”轎跑項目,而這輛車也被I.DE.A扣留在意大利,錯過了2018北京北京國際車展。

“我們懷疑整個綠馳汽車項目是騙局。”I.DE.A公司CEO Morali表示。他認為,綠馳汽車應該付清剩下的2700萬歐元。

為了與控股股東中能東道撇清干係,綠馳汽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將公司法人程三崗變更為王向銀、朱承明不再任職、退出在綠馳出行所佔股份、變更與中能東道相關公司的股權關係等,與中能東道劃清界限。

綠馳汽車副總裁梁嘯透露,中能東道曾是綠馳汽車的大股東,但未來綠馳汽車不會和中能東道有什麼關係,也不會使用中能東道的產業中心,綠馳汽車正在尋找代工方。

綠馳汽車常務副總裁任亞輝則更乾脆:“目前除了綠馳汽車之外,所有打著“綠馳”旗號的公司,實際上都與綠馳汽車沒有關係。”

其實,無論在股權上或表面上是否與中能東道脫離關係,這都不能給出綠馳汽車是否在認真造車的結論。即無論是否與中能東道劃清界限,這都改變不了綠馳汽車的造車初衷。之前投入的自有資金,無論來自何方,投資者終歸要收回成本。

獵雲網瞭解到,綠馳汽車制定了詳細的融資計劃:2018年,將完成B輪融資20~30億元;2019年,將完成C輪融資60~80億元,實現產品量產上市,且半年發佈一款車。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進行上市輔導,目標是在2020~2021年間實現上市,上市的目的地是香港或者美國的納斯達克。”,任亞輝表示。此外,他還強調,綠馳汽車造車不忽悠、不圈錢。

綠馳汽車產品還未上市,代工方還未確定,現在就開啟IPO輔導,還制定瞭如此激進的發展計劃,如果目的不是為了圈錢,那是為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