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今天說說趙之謙的“何傳洙印”,這方印很有名,算是趙之謙的代表作。

先說說趙之謙。在晚清的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繪畫上,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他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重要實踐者,是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各書體全面學碑的典範;在篆刻上,他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的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闢了前所未有的新境。他詩文好,著述豐,學術上頗有建樹,與其他清代藝術家相比,他全面能力非常突出,他詩、書、畫、印“四絕”在各個藝術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少有的藝術天才,只可惜他中年之後究心仕途,且英年早逝,他留下的篆刻作品並不多,在他不到400方的篆刻作品裡,還有97方是他的自用印,因此,他的每一方印都彌足珍貴,今天我們讀的這方印更是他的經典名作。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趙之謙和他的“何傳洙印”)

趙之謙學印,從浙派入手,他自己說“餘少學曼生,久而知其非也,則盡棄之。”胡澍在趙之謙的印譜《二金蝶堂印存》的序言裡這樣總結趙的學印經歷:“初遵龍泓,既學完白,後乃合徽、浙兩派,力追秦漢……”今天介紹的這方“何傳洙印”是在他接受鄧石如印學思想之後又開始取法秦漢時期的代表作品。放大了看一下: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何傳洙印)

還有邊款,因為這一方印的邊款很重要,所以也要熟悉: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何傳洙印的邊款之一)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何傳洙印的邊款之二)

把邊款的釋文放上,也是重點:

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此事與予同志者,杭州錢叔蓋一人而已。叔蓋以輕行取勢,予務為深入,法又微不同,其成則一也。然由是益不敢為人刻印,以少有合故。

1、刀法上的光潔特徵思想。我們可以看到,這方印裡,趙之謙已經完全沒有浙派切刀的生澀的效果,由於用了衝刀深刻(這是趙之謙重要的刀法特徵),印面線質顯得順暢而穩健,筆畫輪廓顯得光潔平滑,這是他邊款中“不在斑駁”的重要漢印觀的重要體現,這一點,為後來的黃牧甫極力崇尚,成為黃牧甫的重要印風特點,趙之謙的最大特點是包容性強,他雖然在創作中不主張人為的“斑駁”,故意的殘破,但對於自然的石碎效果也不排斥,比如他在“臣趙之謙”的白文印款中說:“因碎而碎,甚有致。悲庵志。”只要是對印面效果有幫助的刀法,趙之謙都是認可的。關於“刻刀入石深,表達線條肯定”這一點,其實是趙之謙審美思想的體現。

2、字法篆法上的精彩。這方印是典型的漢白文印印式,但是用字卻並不是用的漢印的橫平豎直的繆篆(漢印中出現斜筆也是“取巧寫過”的。)如果單看“何、傳、印”三字,還基本是漢印風格的用字(嚴格意義上,印字的頭部也非漢印特徵的,而是有著強烈的書寫感,認真看上去,一筆一畫交待得十分清楚),但是洙字的右部的寫法,則完全用了斜筆的弧線,這顯然是鄧石如篆書書法的特徵,當然也是趙之謙篆書的書法特徵,我們知道,在鄧石如手裡,白文印的“以書入印”並沒有完全解決好,到了吳讓之才算基本解決,我們看趙之謙這一方印,兩個弧線形成的不規則三角留紅,被滿白布局和粗壯的線條完全抵消,“洙”字右部“朱”字右下部的留紅又與“印”字三角留紅配合構成大面積留紅給章法帶來積極影響。兩個斜三解留紅可能造成的混亂不穩定因素,被整齊的線條規整堆疊以及篆法上形成的方正感(每一個字的外形輪廓是明顯的方形)抵消,足見趙之謙已完全找到了以書法入白文印的方法。甚至在刀法,篆法處理上,鄧石如、吳讓之均有不及處,相對來說,”鄧的氣魄大而病在俗,吳的工夫深而傷於熟“(張小莊《趙之謙研究》)趙之謙的優秀之處,就在於作品氣息上的雅化。這種”雅化“基於趙之謙全面的藝術素養。再放個原拓的放大版: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何傳洙印)

3、章法上的疏密安排。趙之謙當然受了鄧石如的影響,鄧石如“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包世臣《藝舟雙輯》)的思想當然深刻地影響了趙之謙,這同時也是趙之謙取法漢印的實踐積累,他曾說:““餘所得集古印譜,以《西亭印纂》為最精,又得童山人鈺手拓北平朱氏所藏古印一帙,又得強恕堂鑑存古印,又郭止亭《漢銅印選》,合計閱古印不下三千,率大同小異,蓋一聚一散,仍此數顆不壞之寶。萬事類然,無足異也。”(《銅鼓書堂集古印譜記》)。我們來看這一方印,如果是漢印的平正處理方法,何字的口部一般的安排就是佈滿“可”字框處的空間,如果那樣,口字會拉長,左右兩豎會變長,口部會變成豎長型以求勻滿,可是趙之謙偏偏不這樣,他把口字寫成扁平狀,在何字右部留出大面積的留紅,印字也是同樣道理,這兩個“留紅”與其他的“滿白”處形成強烈的疏密對比。因此增加了審美元素,使這方印更加耐看,耐讀,並且醒目,有衝擊力。重要的是:這些留紅並不突兀,口字的右部與豎線搭接找到了依託,印字的爪部與下部也進行了搭接,並不因為留紅而使文字部件出現不安定因素,這是學習趙之謙印風特別是疏密章法應當強調注意的。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黃牧甫的季度長年及邊款)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趙之謙:“何傳洙印”

(吳昌碩葛昌楹印及邊款)

趙之謙還是多面目的印學大師,如果僅僅看他的一方印是不夠的,他的三百多方印,幾乎每一方印都值得深挖細究,長年以來,對趙之謙有非議的印家極少,一則是因為作品少,一則則是因為他的藝術成就太過突出,並且達到了各門各派均認可的地步,這當然是天才才能達到的境界。只可惜,這位天才只活了50多歲,如果能活到齊白石一樣的年紀,那該是中國篆刻多大的幸事啊!

(【布丁讀印】之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