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人敢對老婆不好嗎?

上海男人敢對老婆不好嗎?

午飯時一個上海男同事說天天加班忘了在結婚紀念日給老婆買禮物,擔心老婆生氣,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個女同事語出驚人:只要禮物夠貴,晚幾天慶祝又有什麼關係?大家一陣鬨笑,話糙理不糙。

一個上海女同事說結婚紀念日一早醒來,發現梳妝檯上有一堆紅彤彤的東西,仔細一看,是兩摞人民幣和一張紙條,上書:老婆,結婚紀念日快樂,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只能送錢了。女同事看著兩摞人民幣哭笑不得,心想就不知道支付寶轉賬嗎?但心裡還是甜美的。

以上兩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上海男人對老婆好是全國出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上海生活成本高,結婚成本更高,離婚再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海本地有錢人不少,然而大多數還是普通人,在上海一套房隨隨便便就要幾百萬到一千萬,結婚是一項巨大的投入,而且幾乎沒有上海女孩願意在沒房子的情況下結婚,因此男方和男方家庭會傾盡全力搞定房子。我見過上海普通人家兒子到了適婚年齡買不起房的,兒媳婦又不願意和公婆同住,於是老兩口搬出去租房,把唯一的住房給兒子媳婦住。

除了房子,教育、醫療、日常開銷樣樣都是錢。

有個男同事正在熱戀,每週都帶女朋友看電影,我們以為他們是電影發燒友,男同事說並不是,但看電影是最省錢的約會方式,他算了一筆賬:在上海吃頓飯兩個人400元很正常,如果女朋友要逛街買衣服買包,這開銷就沒底了,如果再加上其他花費例如開房,一次約會沒有1000元是下不來的,所以相比較而言,下了班看電影最省錢,而且可以買好了快餐邊看邊吃。


2.上海女性見多識廣經濟獨立

上海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特別是外企多,女性的職位和收入非常客觀,很多女性的收入比老公高。在我就職的幾家外企,管理層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女性,經理/總監級的女性佔比至少一半以上。

有了經濟地位就有話語權,就有主導自己生活的勇氣。無論單身還是已婚,大部分上海女性朋友興趣愛好廣泛,生活多姿多彩,油膩的中年婦女很少見。

  • 拋夫棄子結伴出遊或者自己出遊很常見

  • 朋友聚會,看演出,看展覽,發展興趣愛好很普遍

  • 談論的話題永遠不侷限在家庭和孩子上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在工作日下午茶時間出去轉轉,很多餐廳都坐滿了銀髮阿姨,邊喝咖啡邊聊天,這在其他城市是很少的,但在上海很普遍。


3.上海風氣西化,女權意識強

從古至今特別是清朝中期開始,絲綢是江南地區重要的經濟產業,而生產的主力軍是女性,從那個時候起,女性地位的基礎就被奠定了。

到了近代,上海作為開放口岸,是西方國家的租界,風氣西化,經濟發達,男女平等意識強。

解放後,上海更是全國經濟的一枝獨秀,有一段時間上海的經濟總量佔比高達全國的六分之一。80年代初,上海手錶、襯衫、自行車橫掃全國,上海女工是輕工業產業的半壁江山。

之前上海有句玩笑話:一流女人嫁老外,二流女人嫁港臺,三流女人嫁本地,四流女人找外地。雖然是玩笑,但可以看出上海女人的選擇之多,也可以看出上海男人在婚戀市場上並不佔絕對優勢。

現在,隨著外地人口的大量湧入,很多上海女人嫁了高學歷高收入的外地男人,除了房子,上海男人其他方面的優勢仍不明顯。

最關鍵的是,上海女人獨立意識強,婚姻並不是唯一選擇,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首要任務,在婚姻上寧缺毋濫的心理很普遍。


綜上,在上海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風氣下,女性的話語權越來越強,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男性不得不正確審視環境和自身,放低姿態對老婆好是最經濟最聰明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