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在農村,我們可以隨處看到年紀在60、70歲以上的老人,挺著身板在種地,甚至有的上了80歲的老人依然不閒著,還在伺候著自己的幾畝薄田。這種現象,出身在農村的人並不覺得奇怪,大家都司空見慣了,可是有很多不瞭解農村的城裡年輕人,就會覺得不可思議。在他們的觀念裡,一個人到了60歲、70歲,應該是在家享受退休的老年時光,正是綻放夕陽紅的時候,怎麼一大把年紀還在工作、吃苦呢?

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甚至有的人竟然斷言說,這些一大把年紀的老人,晚年不享受閒暇時光,還在辛苦種地的,都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太懶,到老了吃苦活該。對於這樣的評價,但凡是農村出來的人都表示很氣憤,這很明顯就是一點也不瞭解農村的鍵盤俠,自以為是的發表觀點。那麼究竟為什麼咱們農村那麼大年紀的老人還在種地養家呢?主要有4個原因。

1、不幹活沒錢養老

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農村的老人和城市裡的老人不一樣,農民是沒有退休這一說法的,所以說農民是沒有退休工資的。在國家還沒改革開放前,農民不管多大年紀,大部分都是在家務農,從年輕力壯的小夥一直幹到老到拿不動鋤頭;到了近十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大家都是趁著還年輕,還能幹得動,儘量在外多掙錢,這樣雖然生活水平不至於提高多少,但是養家還綽綽有餘。可是一旦農民的年齡過了60歲,很多企業就不在要你了,那麼沒有退休工資也沒有額外收入的農民,就只能回老家拾起自己的老本行,繼續種地,靠種地的收入來養老。、

2、要補貼子女

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一般農民到了60歲、70歲,子女都已經結婚生子。大家都知道,現在一對夫妻除了生活開支,還要撫養小孩,這需要源源不斷的收入,而大部分農村出身青年自己的工資頂多夠家庭支配,如果有的人買了房子,那就更加緊張,所以在老家的父母就會盡自己的努力來補貼他們。種地當然就是農民收入的首選,這樣這些老人就會繼續種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3、種地已然成為農民的生活習慣

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雖然說農村老人還在堅持種地,有很多的無奈,但是不得不說,在農村,農民對土地的情感是非常濃厚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地,雖然辛苦,但是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只要自己還在種地,說明自己還是有用的。而且,如果農民不種地,這些田一旦荒廢上一段時間,那麼土地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農民當然不忍心讓良田變成荒草地。

4、在村裡不種地,面子上掛不住

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在農村,像這麼大年紀還在種地的人,有很多。農民最討厭的一種惡習就是懶惰,很多農村出身的年親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體驗,比如過年回老家,本想趁著假期好好的睡個懶覺,但是往往家裡人會早早的把你叫醒,把窗簾拉開,被子疊好,睡懶覺是要被人笑話的。農村人大多沒有睡懶覺的習慣,這是祖輩的教育,睡懶覺說明這家不是什麼勤快人家。所以,大多數人都在種地,你要是不種,就會臉面上掛不住,這有違農村人勤快的好習慣。

農村老人70歲還下地幹活,有人說:年輕時太懶,到底怎麼回事呢?

農村人祖祖輩輩都以種地為生,他們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只是時代沒有讓他們成為像城裡人一樣,能享受有退休工資的閒暇生活。並不是因為他們年輕時懶惰,才會到老了還在辛苦種地。如果還有不理解農民的,又不想真正去農村感受一下農村的生活,那麼推薦一本書看看,這本書叫《平凡的世界》,你可以看看中國的農民到底是怎樣的一群,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