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遐园三题

印象|遐园三题

朋星

北京圆明园曾有四十景,其中一景名为“水木明瑟”。这个词最早的发源地是在济南,北魏时期的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考察济南,最先用此形容大明湖(今五龙潭);现今济南大明湖南岸司家码头的长廊北门上,即悬挂着“水木明瑟”大字匾额。它该如何解释?较有权威的《汉语大词典》释“明瑟”为莹净,即明净;众多注释都认同此说。但是仔细想想,说“水明瑟”当然没问题,可说“木明瑟”就有点牵强了。

解析此词,需寻源头。为便于讨论,先不加标点引录郦道元《水经注·卷八·济水》原文: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这段写济南的文字堪称佳作,广为传诵,清代学者阮元《小沧浪亭笔谈》描述济南即曾袭用其语其意:“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现今古籍整理的版本,绝大多数都是这样标点的:“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这样断句恐怕是有起因的,因为早在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发行《中国文学史》时就做了“示范”:该书作为文史教材,由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影响巨大,其在“南北朝的散文”这一章节介绍郦道元时,写道:《济水注》写大明湖上“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风光。

印象|遐园三题

然而这样断句,“负日俯仰”讲不通。“负日”出自《列子·杨朱》,是公认的“晒太阳”的意思。说楸树桐树“负日”(即遮蔽阳光、遮荫)顺理成章,但树木怎么能“俯仰”呢?因此,符合情理的标点断句应是:

“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这样语意就顺畅了:亭子两边楸桐遮荫,游人仰视鸟儿,俯视鱼儿。“俯”字是对“鱼”字的,“仰”字是对“鸟”字的。由此再看接下来的“水木明瑟”,“水”承“俯”、“木”承“仰”,所以应理解为“水明木瑟”。“水明”好理解,“木瑟”有讲吗?

有。瑟,在古语中有众多、茂盛的意思。早在《诗经·大雅·旱麓》中就有“瑟彼柞棫”的诗句,毛传:“瑟,众貌。”孔颖达疏:“言瑟然众多而茂盛者,是彼柞棫之木也。”木瑟,就是树木众多、茂盛。

印象|遐园三题

圆明园的水木明瑟殿旁,立有一块太湖石,石上刻有乾隆九年御制词:“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词中正是把木、水分开来看的。

简而言之,“水木明瑟”宜应理解为水明木瑟,即水清澈、树茂密。

印象|遐园三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