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愛紅:築夢通途

雷爱红:筑梦通途

築夢通途

雷愛紅

群山蒼茫,翠峰如屏,萬物競長。

雲屏,夏日,清晨。一輪鮮紅的太陽,在晨風中輝煌地升起,磅礴美麗,震撼著寰宇。山巒裡的光芒,映襯出群山的連綿起伏。霧嵐變幻飄蕩,抒發著恬靜與祥和。一幅生機盎然的圖畫,懸掛在天地之間。

雷爱红:筑梦通途

站在鄉政府街邊,向皮良村所倚靠的大洞山望去,峰頂在雲霧籠罩下,若隱若現;山腰處松柏挺拔、石崖裸露,綠白黑相間的成色,仿若千年的水墨印痕;山麓,黃土的坡地上,一片片麥田漸次泛黃,阡陌之間充滿著生命的顆粒。被田地和樹木合圍的皮良村、坐落在山坳裡,農舍潔白的牆面、藍灰色牆裙、紅色的屋頂,錯落有致地點染在水墨的佈局中。道路,蜿蜒而平坦,在村莊的懷抱裡,糾纏、嬉戲。隔一道南家渠,國家4A級景區雲屏三峽著名景點“姊妹競秀”天然石雕,陪伴在皮良村的身旁,美好得令人遐思。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所在,2012年以前,還是隴南十萬大山中的偏僻一角,全村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皮良村周圍山大溝深,道路崎嶇,交通不便。尤其是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冰雪封路,村莊與外界幾乎隔絕。

然而,當我們走進皮良村,古色古香的村門、屹然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寬闊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地延伸到村莊每家每戶;特色鮮明的文化廣場,村級活動室、農家書屋、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明亮寬敞、鳥語花香的農家院落,處處可見勤勞的身影和富足的笑容……種種景象,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昔日這個破敗蕭索、凌亂不堪的小村落的印象。

雷爱红:筑梦通途

如今皮良村這一切的改變,都與精準扶貧息息相關。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一個百變而顛撲不破的真理。在這個方向上,2014年到2017年來, 300多萬元的累計投資,完全打開了皮良村的交通局面。侯家磨便民橋架起來了,環鄉、環村、通組道路拓寬硬化了,連戶路、院落全覆蓋硬化了。不僅如此,農戶室內地面硬化、房前屋後沉積溝渠清理等細節,也是一絲不苟,體貼入微。國家的政策,在堅持“最後一公里”的信念中,使農民增收的致富路、農村發展的轉型路、老百姓的脫貧幸福路,通到了家門口。

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樣一個四通八達、山水相依、精緻如畫、品味不凡的嶄新村莊,彷彿時代濃墨重彩、格外用心的一筆。心中湧起的所有感慨,不能不與這個同向助力、和諧發展、奔向小康的時代有關。

“一路通,則百業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皮良村的道路,解決了農副產品銷售困難等問題,農民的臘肉、核桃、清酒、中藥材等,成了致富源源不斷的資源。村民發展鄉村旅遊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更加飽滿。從無到有,全村建成農家樂4家,農家客棧6家,青酒作坊2家。2018年皮良村20戶貧困戶中,19戶貧困戶順利脫貧,人均收入逾五千元。農民日子如滿院盛放的繡球花兒一樣絢麗多彩,他們的愁眉苦臉,也像平整的道路一樣舒展開了。

運營皮良村到兩當縣城班車的魏建軍,不無感慨地說:“過去,遇到雨雪天,我們就得停工,一天的收入沒了,跑車也是看天吃飯。路修好後,我們再也不用為路況而提心吊膽,開車輕鬆,心裡也暢快。”村支書魏建軍騎著摩托車回來,他說:“現在去鄉政府,沿環線騎車10分鐘,孩子們沿步行道走路上學,也只要10分鐘的時間”。話語間無不充滿了自豪與幸福感。

雷爱红:筑梦通途

慢生活,似乎天經地義,只為賦予雲屏別樣的風采。2017年,慢城創建機遇,投資200多萬元,對皮良村的環形道路,鋪設了陶瓷顆粒路面的自行車道和步行道,質量規格達到了專業賽道標準,引得遠近的人們都來學習參觀。兩個公共自行車點已經建成。村民們在藍天、白雲、天然氧吧裡騎行,外地遊客見了,更加流連忘返。豎著大拇指說,兩當縣城的自行車道是全隴南市各縣的第一家,而在旅遊鄉村鋪設自行車道和步行道,也在全市首屈一指。

在路上,我們遇到一撥由七八個村民組成的道路維護隊,他們頂著烈日,肩扛電動刈草機修剪野草。皮良村委設立的公益性崗位,專職維護道路,每人每年有6000元的工資收入。他們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村裡的道路,由內而外散發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

“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皮良村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他們懷揣滿腔的熱情和前進的正能量,團結互助,不斷奮鬥,緊隨時代的脈搏,跨入新的里程,為建設美麗雲屏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雷爱红:筑梦通途

“一夜東風起,萬山出色歸”。努力踐行、深情駐守、感恩奮進,在大山深處、脫貧路上,幹群同聲、同步、同向。夢想綻放,步履堅實,足音鏗鏘。

雲屏河水,在皮良村前緩緩地流淌。太陽俯瞰著大地,以飽覽滄桑變換的姿勢,閱讀著扶貧路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詮釋;又像是在大地的胸懷裡,注視著夢想的目光。陽光下的奮鬥、扶助,傾注著汗水和希冀,在皮良村的青山綠水間,形成一座座蘊藏富足的金山銀山,在歷史長河的字裡行間,散發著陽光般的啟迪與昭示。

雷愛紅,女,甘肅兩當縣人。甘肅省作協會員,兩當縣作協副主席,現供職於兩當縣文化館。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散文等作品散見於《飛天》《星星》《甘肅日報》《北方作家》《開拓文學》等,2016年出版詩集《慢城流光》。

雷爱红:筑梦通途雷爱红:筑梦通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