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孫立人,爲何在台灣被軟禁33年?

蘆方文

抗日戰場上殲敵最多的國軍將領

作為一名帶領重兵,並且遠赴國外抗日的孫立人,竟然並不是出身於老蔣的嫡系。

孫立人作為學霸從學時畢業於清華大學,從軍時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堪稱當時的軍事高材生了,但是老蔣的用人準則,從學歷上來說黃埔系或者保定軍校,再不濟也得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從關係上來說,浙江老鄉最好,以前的好友或者同僚也可,最起碼也得有點關係,即使是出國的人才,一般也是日本和德國居多。

所以,無論怎樣說,孫立人都不可能融入到老蔣的團隊當中。然而,孫立人另闢蹊徑,從宋子文的稅警總團系統,一直走到國民黨軍政系統的核心,可以說,你不服都不行。

全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率部在淞滬戰場與日軍發生激戰,孫立人身先士卒,勇敢作戰,被日軍猛烈炮火擊中,被炸成重傷,後娶香港救治。

在武漢會戰時,又兩立戰功,開始在軍界有了點名聲,孫立人也著手將稅警總團進行訓練,後來警團半數兵力改編為新編第三十八師,隨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在緬甸戰場,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七倍於己的友軍,震撼世界。

此戰役之後,孫立人撤退到印度進行修整,中國駐印度部隊改編為新1軍,鄭洞國擔任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22師,孫立人依然作為新38師師長在第二次緬甸戰役時萬象更新,勇敢衝擊日軍。1944年孫立人擔任新1軍軍長,在接下來的反攻日軍當中屢立戰功。

可以說,展現國威於外者,國軍將領莫過於孫立人。

並非嫡系的孫立人

本來打了勝仗就應該有獎賞的事情,到了老蔣這裡就變成了,嫡系的人打了敗仗也要獎賞,非嫡系的人打了勝仗也不會重用,這一點將孫立人和杜聿明進行對比就可以明確發現這一定律。

第一次緬甸作戰後撤退的時候,老蔣要遠征軍經野人山退回國內,杜聿明明知不好走,依然聽從老蔣的安排,致使遠征軍在野人山損傷的人數比在戰場上死的人數還多,但是杜聿明回國後,老蔣不但沒有懲罰杜聿明,還讓他當昆明警備司令,抗戰勝利後更是直接擔任東北保安司令。

孫立人在撤退的時候就沒有聽老蔣的意見,而是選擇了隨英軍到印度修整,在印度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不但得到修整,還得到美式裝備,如果孫立人不撤退到印度,很難想象,國民黨後來還會不會有所謂五大主力的新1軍和新6軍。

在解放戰爭初期,新1軍和新6軍也取得一系列的成績,但是因為和杜聿明不和,孫立人只能被調離戰場,被安排到臺灣訓練新兵。

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孫立人升任防衛總司令,負責整訓80萬殘軍。但是後來在臺灣發生的孫立人事件,在還沒有徹底查清楚的時候,孫立人就遭圈禁,長達三十八年之久。

可見,孫立人這種非嫡系出身的人,不管你做的再好,也入不了老蔣的法眼。

孫立人兵變事件

孫立人當時在敗退臺灣之際可以說是風生水起,當然並不是因為孫立人的戰功,而是因為美當時有棄蔣保臺的想法,想要扶持孫立人,老蔣想要獲得美的支持,乾脆將計就計,任命孫立人為臺灣防衛總司令,後來升任陸軍總司令。

後來蔣介石得到一份機密報告稱,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政變的目的是“徹底剷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

1955年蔣介石正在臺南閱兵,獲悉情報說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老蔣作為一個被兵變過一次的人,當然十分警惕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將孫監管起來進行調查。

經調查這就是一項冤屈案件,從後來的發展狀態來看,國民黨一直欠孫立人一個道歉,案件的當事人孫立人的部屬郭延亮2014年已經被平反。

可見,孫立人兵變案件實則是有著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可憐在抗日戰場上戰功赫赫的人,最後卻被囚禁長達33年之久。


史論縱橫

歷朝歷代,有兩類人的結局註定是悲慘的,一類是功高蓋主,一類是挾勢自重。

關於這個問題,猛一看殲滅日軍最多,孫立人好像屬於功高蓋主的那一類悍將。其實不然,嚴格意義上,孫立人屬於後者,挾勢自重。

在喜歡鐵血戰史的朋友們那裡,孫立人被一部分人奉為國民黨的戰神,而在另一部分人看來,孫立人的彪悍戰功似乎有言過其實的成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孫立人在緬甸抗戰中的知名度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在緬甸抗戰中創下的知名度很有國際聲譽。

美國人很看好他,也很看重他。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孫立人將軍在仁安羌之戰中究竟是怎麼以少勝多的,也不論在二次反攻緬北的戰役中他的新一軍究竟殲滅了日軍第十八師團多少人,總之還是那句話,有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背景的孫立人經過緬甸抗戰中的那幾役,他贏得了美軍高層的尊重和賞識。

而這既是他在49年之後在臺灣顯赫一時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此後被軟禁長達三十三年的根本誘因。

正所謂成於美國人,敗於美國人。

下面咱們就在這個背景下來具體聊聊孫立人和蔣介石的恩怨。

又或者說,咱們可以一起來看看蔣介石的鳥盡弓藏是怎麼一步步推進的?

首先需要對孫立人的性格作個簡單介紹。

個性孤高自傲的孫立人不是精於權謀算計的那種人,他接受的近乎都是理工科以及美式軍事教育,因此他是個思維西化,桀驁不馴並且很是直來直去的人物。

在這種教育背景和性格特徵下,作為軍人,孫立人是一流的,但作為政客,他幾乎是不及格的。

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對政治根本不感興趣,他是個極度缺乏政治智慧的人。

然而在中國的官場混,沒有政治智慧的大人物歷來都是結局不妙的,尤其被當權者視為威脅的時候更是如此。

自緬甸抗戰以來,孫立人雖然戰功卓著,備受矚目,但在蔣介石那裡,他卻從未贏得過真正的信任,也從未被真正的委以重任,對他,老蔣有的只是猜疑以及猜疑下的利用。

不信任不重用那是因為孫立人不是黃埔出身,甚至連國民黨黨員都不是;猜疑利用是因為孫立人和美國軍方高層的關係太好了,而蔣介石本身與美國的關係卻是間隙越來越大。

事實上,早在抗戰勝利後,孫立人在蔣介石眼中就成了某種威脅。

換是善於自保的政治人物,這一質問足以拉響警報,但到了孫立人那裡,絲毫沒有進退之道的考慮,有的依舊只是軍人的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1949年初,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多次討論,確定了“棄蔣保臺”的對華政策,而孫立人就是美方重點考慮的人物。

會面時,麥克阿瑟暗示孫立人:有意請閣下負責鞏固臺灣,美國將全力支持。

但孫立人卻表明了忠於蔣介石,不能臨難背棄的態度。

不光如此,回到臺灣後,孫立人更是將此行如實地向陳誠進行了彙報,並請轉達了蔣介石。

但孫立人的光明磊落換來的卻是蔣介石更加的不安。

不安之下就是利用。

所謂孫立人之後的一度風光,又是陸軍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又是臺灣防衛司令,說白了其實是蔣介石在打孫立人這張牌,以達到和美國維繫關係,爭取美援的目的。

但表面的重用之下,蔣介石卻從未放鬆對孫立人的掌控。就在孫立人被任命為陸軍司令的同時,蔣經國的情報機關就已經滲透進了陸軍司令部。

太子監軍,孫立人其實是有名無實。

因為孫立人孤傲的性格,隨後他與二蔣的矛盾自然難以調和。

孫立人對國民黨內部的相互傾軋,明一套暗一套極度憎惡,照他的性格,有些時候的生硬對抗在所難免。

而到了二蔣那裡,他的這種硬對抗就是仗著美國人的支持有恃無恐,是終究無法容忍的挾外自重。

1954年,《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簽署,臺灣被正式納入美國在遠東的防衛圈,臺灣的安全得到了極大鞏固。

由此一來,天平被打破了,孫立人再無利用價值。

鳥盡弓藏的戲碼隨即就上演了。

這一年6月,孫立人被調任總統府參軍長,明升暗貶的結果,孫立人徹底失去了兵權。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更大的陰謀還在後頭。

1955年5月25日,在蔣的授意下,毛人鳳將孫立人舊部、步兵學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諜”罪名逮捕,一週之後,臺灣南部又爆發了所謂的“兵諫案”。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被拘捕的孫立人舊部高達三百多人。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味道再明瞭不過了。

在此期間,孫立人和老蔣見了最後一面,很意味深長,火藥味很重的一面。

老蔣問孫立人,最近看什麼書?

孫立人說,看南宋史。

老蔣說,那很好。說完又接著說,你沒有什麼,你以後少跟政客來往。

孫立人說,是的,我一生最討厭玩政治和與政客打交道。

這時候老蔣話鋒一轉面色很難看地說道,這次我要把你給孤立起來。你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

孫立人回敬老蔣的話相當的孫立人,他說,將不知兵,何以為戰?兵戰實為一體兩面,不可分離。竊職總髮從軍追隨鈞座卅餘年,轉戰國內外大小凡百餘戰,從未辱鈞命,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守無寸土之失。殊不知鈞座所言“打仗不行”何所指也?若言爭權奪利,欺世盜名,則我不屑也。

說完,孫立人敬禮走人。

可這一走之後,接下來發生的就是製造陰謀的經典橋段了。

在嚴刑拷打以及拿家人威脅下,毛人鳳等人最終讓郭廷亮寫了自白書。接著辦案人員拿著這份自白書又去威脅其他涉案人員,幾經反覆,桌案上終於有了幾十份令他們滿意的自白書。

自此,郭廷亮“匪諜”案和南部“兵諫”案坐實,扳倒孫立人已是箭在弦上。

8月3日,“總統府”局長黃伯度帶著上述“自白書”來到已被憲兵包圍的孫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辭職。孫立人以其中有詐,斷然拒絕。黃又透過其部下陸軍副總司令賈幼慧,以及孫的侄子孫克剛等人轉達“上面”堅決整頓孫立人舊屬的立場,要孫立人顧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

到了這裡,自知回天乏術的孫立人只能無奈就範。

隨後,二蔣採取“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但也“不放”的“七不”政策,將孫立人軟禁在臺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的居所內,這一禁就是三十三年。

當時,蔣介石對孫立人看管極嚴,連孫立人的廚子身上都藏著刀,只要有人想救孫立人,立馬一起幹掉。

在這長達三十三年的軟禁歲月中,孫立人一家始終生活在清苦中,有時甚至到了沒錢買米、交不起子女學費的境地——

1988年,孫立人終於重獲自由。

孫立人的回答依舊很孫立人,他說,從未反過,何平之有!


黑句本

1955年6月孫立人因捲入反對蔣介石的兵變案被軟禁,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1988年臺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其實孫立人和蔣介石早有矛盾,孫立人他崇尚西方軍事思想,抵制國民黨的治軍方法,反對蔣經國在軍中建立“政工制度”,反對加強特務統治;對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也不以為然,主張“先將臺灣搞好再說”。這些導致他與蔣氏父子的矛盾加大,兵變只是給了蔣介石軟禁孫立人一個藉口。

孫立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內戰時曾於四平、 公主嶺、德惠等地擊敗林彪。

孫立人從一開始就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異類,受過高等教育、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而其他國軍將領基本上三個來源,保定軍校、日本陸大、黃埔軍校,這樣一來孫立人在軍中老哥一個,沒有同窗扶持,顯得格格不入。而且孫立人回國後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發跡,可以說是宋子文的嫡系,不是蔣介石的人。

1932年“一·二八”抗戰的時候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稅警總團開拔奔赴淞滬會戰前線。稅警總團駐守薀藻浜(吳淞江北支流),後因側翼被優勢日軍突破,被迫退守蘇州河(吳淞江南支流)南岸。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之後孫立人在蘇州河周家宅一線血戰中被日軍火炮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十三處,昏迷三天。

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孫立人奉命赴長沙重組稅警總團,並擔任總團長。重組的緝私總隊為淞滬會戰後傷愈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傑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個團規模。

蔣介石非常忌諱宋子文插手軍權,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 ,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但也是在這個時候孫立人得罪了蔣介石。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甸作戰失利,蔣介石嚴令軍隊必須回國,杜聿明率軍通過野人山回國3萬將士死在野人山,而孫立人則不聽蔣介石號令率新38師向西撤退到印度,後編為駐印軍。

孫立人一方面得罪了杜聿明以至於內戰時受到排擠,另一方面深深得罪了蔣介石。只不過之後孫立人戰功卓著打的日本人丟盔棄甲,又深受美國人看重,蔣介石不得不給於重用。

抗戰勝利後,新1軍與新6軍被調往東北進行內戰,憑著優勢武力,曾在作戰初期取得上風,不過卻因與司令杜聿明不和,戰功被漠視,孫立人與杜聿明爆發直接衝突,蔣介石趁機將孫立人調回南京國防部任職,實際已遠離戰場。

國民黨敗退臺灣,蔣介石一方面倚重孫立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孫立人在美國軍界的關係(馬歇爾、巴頓都是孫立人的校友)被迫再次啟用孫立人。

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臺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臺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臺澎防衛計劃,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臺的80萬敗軍。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臺灣防衛司令,第201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新職。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重任總統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美國越發倚重臺灣,孫立人作用減弱,特別是擋了蔣經國控制軍隊的路,1954年6月孫立人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任“總統府”參軍長。

1955年6月,臺灣國民黨當局以孫立人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被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中,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


當狗容易做人難

最大的原因是到臺灣後,美國人想扶持孫立人將軍代替蔣介石,被蔣介石知道後,1955年找了個理由以“叛變”為名,將他軟禁了33年。

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又留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大學,不同於民國是的黃埔系、保定系以及日本陸官系,自己幾乎沒什麼後臺和靠山。

即便如此,孫立人憑藉自己天才般的軍事才能,以稅警起家,在“一·二八淞滬抗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抗日戰爭中戰功卓著,在軍界嶄露頭角。1941年12月,稅警部隊新編為第三十八師,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孫立人晉升少將師長。

1943年10月,孫立人率兵從印度打回緬甸,先是攻佔新平洋,再佔領於邦、太白加、孟關等地。1944年3月9日,孫立人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殲滅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過半,將他們趕出了胡康河谷。後來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軍隊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此後孫立人部連戰連捷,中間還因功升任新1軍中將軍長,直至取得第2次緬甸戰役全線勝利。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孫立人雖不是殲敵最多的將軍,卻是對日戰鬥勝利次數最多的,戰績最好的。

在解放戰爭初期,孫立人在東北作戰勇猛,幾次取得上風,將東北野戰軍打到蘇聯。後因與天子門生杜聿明不和,被調離東北,之後又被調往臺灣練兵。

孫立人因為在美國畢業,後又在緬甸戰場和美、英兩國軍隊都有過合作,很受美國人尊重和欣賞,再加上他本人戰功卓著,在國民黨部隊中威望也很高,所以美國人對蔣介石失望後,希望能扶持他取代蔣介石。

不過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蔣介石重新受到重視,而且在臺灣發展幾年後,蔣介石本身地位也得到鞏固,孫立人被美國人放棄。據蔣介石自己在日記中寫道,1955年蔣介石獲得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的消息,而且孫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屏東閱兵時配發實彈,想學張學良“兵諫”。

這件事因預謀不慎而被人告發,蔣介石立刻下令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並將孫立人監管偵訊。自此之後,即便調查清楚這次“兵諫”是被陰謀設局構陷的冤屈案,孫立人也一直被軟禁看管,直到1988年3月才被解除幽禁,重獲自由。


漁樵侃史

在瞭解孫立人案或是孫立人事件前,我們首先要大致瞭解下孫立人的生平。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安徽省舒城縣三河人,曾就讀於清華學校。在學校期間,孫立人可是明星人物,是籃球隊的隊長,獲得過華北大學聯賽冠軍。他還曾被選入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成為一名主力後衛,並在1921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上獲得籃球冠軍,簡直就是個“傳奇人物”。

之後,孫立人考取美國普渡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學。1925年在取得學士學位,在美國橋樑公司做了工程師幾個月後,他決心從事軍事,考入到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後,孫立人開始遊歷歐洲各國,瞭解考察軍事。

1928年,孫立人回到國內,先是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職,1932年,調任為調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同年在“一·二八”淞滬會戰中,立下戰功。他帶領部隊時,創立一套獨特的訓練體系,被稱作為“孫氏操典”。

1942年,中國遠征軍組建成立,孫立人率領新編第三十八師入緬甸作戰,在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萬多人。

1943年,第二次入緬甸作戰,孫立人升任為新1軍中將軍長,在多次戰役中,他的部隊擊斃日軍達到3.3萬多人,他同時被認為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被稱作為“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解放戰爭初期,孫立人被調回南京國防部任職,基本上沒有軍權,他曾一度被調任東北戰場,後又被調回。1947年,他被蔣介石任命為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同年陸軍訓練部遷到臺灣,孫立人也前往臺灣訓練新兵。

1949年,孫立人被任命為臺灣防衛總司令,參加了金門戰役,1950年蔣介石重任總統職,他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並於1951年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孫立人在臺灣主要致力於國軍現代化,整編訓練潰敗到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建立起了完善的兵役制度與預備軍官制度。

1954年,孫立人被任命為總統府參軍長,基本失去軍權。1955年,所謂的“孫立人案”爆發,孫立人被蔣介石軟禁,從此失去自由,而有關孫立人的一切也成為禁忌話題。

再來談談這個“孫立人案”。

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後,美國人想要扶植孫立人,迫於美國人壓力,蔣介石故意提升了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1955年,蔣介石接受到有關情報,說孫立人想要發動兵變,意圖迎合美國,推翻蔣介石的統治。

當局宣稱孫立人的部下郭廷亮等人早就準備借蔣介石6月初在臺南屏東閱兵時,發動兵諫,臺灣保安機構得知“陰謀”後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孫立人也被控制監管起來。8月,孫立人“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被革除,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等罪名被調查。

當時,由副總統陳誠為首組織起了“九人委員會”,又由監察院組織了“五人小組”。“九人委員會”審核後認為郭廷亮是“共諜”,孫立人失察被利用,而“五人小組”得出的結論是郭廷亮曾主張軍事改革,卻沒有兵諫行為,是被政敵所誣告。蔣介石理所當然地採用了“九人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並表示念孫立人抗戰有功,又有悔過意思,將其軟禁監管,部屬親信調離或是徹底查辦。

1956年,孫立人被遷往臺中市,從此被軟禁,他的部屬被牽連人員達到300多人,都受到了不同的處罰。1988年,臺灣監察院做出新的認定,認為孫立人沒有叛亂企圖,同年,孫立人被釋放,獲得人身自由。1990年,孫立人因病在臺中去世,然而直到2014年,臺灣監察機構才承認郭廷亮並不是“匪諜”間接為孫立人平了反。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夜狼文史工作室

孫立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時曾赴緬甸作戰,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人,是抗戰中國民黨軍級將領擊斃日軍人數最多的人。內戰爆發後,孫立人也曾在四平,公主嶺等地擊敗過林彪,後來隨國民政府敗退臺灣。那麼為什麼戰功卓著的孫立人會在臺灣迎來他長達33年的軟禁生活呢?這一切大概都是政治的原因吧。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此時美國對臺政策並不明確。蔣介石內心其實很擔心美國會拋下他,所以這時候他提拔了一批像孫立人這樣和美國人關係比較好的將領,來博得美國的好感。孫立人也在這段時間被任命為了“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可以說孫立人這段日子應該是春風得意的,對內他有蔣介石的支持,對外他有美國的幫助,但是他大概不會明白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得意的日子了。

1953年,隨著韓戰的結束,美國對臺政策終於明確了,那就是扶持蔣介石政府對抗大陸。但是美國不會想到蔣介石對待某些人的態度也明確起來了。蔣介石在美援到手後,就開始著手解決一批攜美自重的官員了,當時的孫立人就是老蔣的眼中刺。


1955年6月24日,蔣介石免去了孫立人國民黨軍隊“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總統府參軍長”,其實是剝奪了孫立人的軍權,隨後便將孫立人羈押。蔣介石很快就讓孫立人以前的部下控告孫立人意圖兵諫,並且還特地組成以陳誠為首的“九人調查小組”,寫出了一份十幾萬字的調查報告,結果當然只有一個,孫立人開始了長達33年的軟禁生涯。

為什麼孫立人會被蔣介石軟禁,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其一,中國的一個成語“功高震主”。孫立人一向受到美國的支持,加上他的戰功在那,蔣介石擔心萬一美國選擇孫立人做臺灣的代言人,那麼情形必將對自己不利。

其二,也是中國的一個成語“狡兔死,走狗烹”。孫立人的上臺是因為美國對臺政策的不確定,自然孫立人也就有了自己的作用,通過他來博得美國的支持。韓戰爆發後,美國選擇支持臺灣,那麼孫立人自然也就沒有作用了。

其三,蔣氏父子的換班導致。五十年代的臺灣其實已經面對蔣經國接班的局面了,這時候孫立人作為臺灣軍隊的二把手自然成為了蔣經國接班的障礙,所以蔣介石也只能處置他了。



孫立人將軍落得這個下場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唏噓的,他在抗日上面也是有功的。我記得他有一次身上中彈十幾處,也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的軍事能力也是非常高超,有“東方隆美爾”“叢林之狐”的美譽。最後卻敗在了政治上,可嘆可悲。


一樹梅花一放翁

1949年初,孫立人擔任臺灣防衛司令官,因為其部隊保存完好,所以很快升任臺灣“陸軍總司令”一職。當時美國政府對蔣介石不滿,孫立人被美國政府認為是最合適的接替人選,這種說法雖然沒有見諸官方文件,卻很快傳到了蔣介石耳中,也引起了蔣的疑慮。1954年,蔣介石解除了孫立人的“陸軍總司令”職務,改任“總統府參軍長”,巧妙解除了孫立人的兵權。1955年,孫立人的部下郭廷亮被情治部門逮捕,隨即傳出孫立人獲得美國支持,欲發動兵諫的消息。一時間,孫立人有300多名部下被捕,被認定為“匪諜”,孫立人也受到牽連。此案在臺灣被稱為“孫立人案”。

孫立人案發生後,蔣介石命陳誠、王寵惠、許世英、張群、何應欽、王雲五、黃少谷、俞大維、吳忠信等9人組成調查委員會,陳誠任主任委員,負責調查此案。

據陳誠之子陳履安回憶,當時陳誠找孫立人到家裡談話,孫立人是陳誠的老部下,說話比較隨便,他脫下衣服,露出滿身傷痕,對陳誠說:“我們軍人,一個忠字最重要。”隨後,陳誠委派一名上校軍官劉和謙負責審查孫立人案卷,劉和謙推辭說:“我一個上校怎能看一個上將的事情?”陳誠對他說,就是要你看,因為你是一張白紙。劉和謙審查完後彙報說:“孫立人沒有事。”

陳誠根據調查結果向蔣介石彙報了孫立人案件,報告稱孫立人對部下“確有疏忽”,但其本人“忠誠無虞”,這是九人調查委員會的共同意見。然而蔣介石沒有采納這份調查報告的結論,而是對孫立人實行了“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的“七不”政策,將孫立人一直軟禁,直到33年後才恢復了自由——此時的孫立人已垂垂老矣,而蔣介石也逝去多年了。


民國年間那些事

蔣介石一輩子軟禁了兩個人,一個張學良,一個孫立人,張學良被軟禁地球人都知道,孫立人遭軟禁純屬天下奇冤,充分體現了蔣光頭的心胸狹窄。

孫立人是學霸級名將,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1942年,率新38師與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

194年4月19日的仁安羌之戰,孫立人以800人的兵力,戰勝數倍於己的日軍,救出7000名被俘英軍,引起中、英、美三國轟動,蔣介石授予他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國會”勳章,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勳章”司令勳銜。此後,孫立人屢次大勝日軍,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隆美爾”。

如此戰功赫赫,換來的結果卻是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長達33年,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張學良。在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將軍一貧如洗,不得不靠種花賣花、養雞賣雞蛋來供子女上學讀書,淪落到這步境地,完全是拜蔣介石所賜。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跟蔣介石素來看重的黃埔系不是同一派系,他甚至一生都沒加入過國民黨。眾所周知,蔣介石最重派系,不屬於黃埔系的孫立人立功再多,也得不到重用,甚至引來蔣介石的猜忌。



壓倒孫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崇尚軍隊國家化職業化,跟反對蔣經國在軍隊中推行的政治制度背道而馳,他的觀點與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一致,蔡斯又是美國代表,長期壓制蔣介石,蔣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在日記中惱恨地說,“孫(立人)屢屢挾外(美國)自重”,心裡把這筆賬全記在了孫立人頭上。


1955年5月25日,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將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以“間諜罪”為名逮捕。一週後,臺南又發生“兵諫”案,孫立人的老部下300多人遭到逮捕。

郭廷亮被捕後,遭到嚴刑拷打,始終不肯承認。7月14日,毛人鳳使用詭詐手段,謊稱孫立人遭到誣告,如果郭主動承認是“間諜”,便可消除孫立人的嫌疑。郭廷亮不知是計,寫下“自白書”,此後毛人鳳照著葫蘆畫瓢,又拿著郭的“自白書”威脅臺南“兵諫案”涉案人員,成功地騙取到幾十份“自白書”。

“匪諜”案和“兵諫”案的目標直指孫立人,很多人都勸他遠走高飛,但孫立人認為自己問心無愧,蔣介石不會隨便冤枉好人的。

耿直的孫立人實在高估了蔣介石的道德水平,他太傻天天真了,很快蔣介石就派人脅迫他寫下“辭職書”,在免去孫立人全部職務的同時,下令調查。不久後,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為罪名,將孫立人送往臺中向上路軟禁,這一軟禁就是33年。

33年的時間裡,孫立人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他就好像毫無徵兆地突然從人間蒸發,島內凡是與他有關的東西,都被有意剷除,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一樁別有圖謀的案件。

孫立人清廉正派,一生沒有餘財。有人認為“官久必富”,孫立人聽了卻說:“為官哪有工夫去發財?只有官久必窮。”


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失去了收入來源。為補貼家用,他用僅有的積蓄買了一塊地種植花草和果樹,由夫人騎著三輪車到街上叫賣鮮花和水果。後來,夫妻倆又買了一群雞,以養雞賣蛋度日,四個子女的學費,便是來自夫妻倆種花賣花、養雞賣蛋的收入。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竟淪落到如此境地。

1988年3月,被軟禁33年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但他並沒有被正式平反昭雪——無論誰都不能去打蔣介石的臉。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他的遺體上覆蓋著清華大學校旗和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校旗,唯獨沒有國民黨黨旗,這或許是對這位中華抗日名將一生最好的寫照吧!



狄飛驚

首先,孫立人並不是什麼“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

和日軍作戰最多、從抗戰前期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始終不曾間斷的第五軍杜聿明部、第74軍王耀武部,殲滅日軍的數量肯定大大超過抗戰初期才是個稅警團長的孫立人。四戰長沙的薛嶽雖然戰績水分很大,得享大名主要靠長壽(自吹的時間長,能反駁的人都死在前面了),但長沙戰役日軍動輒出動11個師團,雖然打了幾個消耗戰,但消耗戰的消耗是雙方的,日軍雖未如薛老虎頭吹噓的那般被殲滅多少多少,傷亡也是很慘重的。

而孫立人呢?加入遠征軍之前,並非正規軍事訓練出身(清華-留學-在美國讀了個野路子的弗吉尼亞軍校)且起家稅警團的他官職卑微,起不到太大作用;入緬之初他只是遠征軍下轄3個軍(5、6、66)9個師中一個師(66軍新38師)的師長,仁安羌之戰雖然打得不錯,但當面日軍其實只有一個大隊(相當於連,不會超過200人),他則出動一個有英國坦克掩護的加強團,所謂“以少勝多全殲日軍一千餘人”水分有多大不問可知;第一次遠征軍失敗後他抗命未回國而是去了緬甸,保存了較多實力,這和他的“野路子”兼留美背景有關,從戰術上是對的,但也給上司留下“抗命跋扈”的負面印象。

駐印期間他的部隊和後續空運來的國軍編為新一軍,軍長是後來在長春向解放軍投誠的鄭洞國,孫僅為副軍長兼38師師長,駐印軍反攻緬甸時即以鄭洞國為新一軍軍長擔任主將,孫只是副將,“孫吹”津津樂道的“緬甸戰功”即便擠掉汪汪水分(當時緬甸境內只有日軍3個殘破不堪的師團)也該記在主將鄭洞國名下,1944年8月,新一軍拆分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的新38師改編為新的新一軍,廖耀湘的新22師升格為新六軍,這時孫才成為這個“縮小版”新一軍的主將,但此時緬甸戰役已接近尾聲,英國惟恐中國軍隊在緬甸影響擴大危及其殖民利益,因此極力阻撓駐印軍繼續參加一線作戰,所以這個“拆分版新一軍”幾乎沒有打仗,又何來戰功?至於莫名其妙的“活埋1200日本戰俘”更是豈有此理——且不說在美英眼皮底下留洋出身的孫立人敢不敢這麼幹,除卻日皇下詔書投降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一戰俘虜日軍50人以上的戰役恐怕兩隻手都數的過來,他上哪裡弄這麼多日俘?再往後他的新一軍就去廣州接收,並鬧出了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的軍紀廢弛傳說。

孫立人之所以被誇大抗日戰功(其它戰功同樣誇大,這裡就不多說了),是因為他在遠征軍、駐印軍兩個階段的主官杜聿明、鄭洞國一個投共,另一個被俘後積極改造第一個被特赦,島內“國軍吹”不便吹噓,於是解嚴後好歹恢復名譽的孫就貪天功為己功——當然,他本人不應負太大責任,不過早在東北他就以喜歡搶攻著稱,為此杜聿明廖耀湘都和他關係險惡(好在廖耀湘也“變節”了哈哈哈)。

他在臺被蔣整肅,藉口是“郭廷亮兵變”,其實郭廷亮是否兵變、即便兵變孫立人是否知情,都是一筆糊塗賬,一般認為,孫並非蔣嫡系,卻在蔣下野、新中國成立前後出任臺防衛司令部司令,蔣退臺時美方曾有人建議孫拒絕蔣登島,孫雖未照辦,但在蔣看來他可能這麼辦且有美國背景,不可不防(事實上島上仍是蔣系軍隊佔壓倒多數,孫如果拒絕蔣登島,垮臺只怕更早)。隨後在整編逃臺國軍時孫得罪各派系人物甚多,又和借政治系統染指軍隊的蔣經國發生齟齬。除此之外,他一再附和美方指令,多次表示要自己帶兵去“反攻大陸”,這都讓蔣擔心他會自立門戶。

某半島戰爭停火之前,蔣顧忌美國壓力,不敢對付和美關係密切的孫立人,只能明升暗降削弱其權力;1954年底某半島戰爭停火後,美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這意味著美國從1949年艾奇遜“重新在中國尋找代理人”政策,回到承認蔣為自己在中國唯一代理人地位的舊政策上,這樣一來孫立人就喪失了最大的保護傘,而一向自傲跋扈、和上級及同僚關係惡劣的孫對此竟渾然不覺,即便沒有“郭廷亮”,也會有張廷亮、李廷亮讓他翻身落馬的。

但他身上的美國光環終究未散,蔣不敢置他於死地,只能以含糊不清的“不關不放”讓他自己在家生悶氣。直到1988年他才被行將就木的小蔣釋放,很快這對冤家雙雙得享天年,此後臺灣“綠化”,他的功過、以及功過中的水分,就都成了“果粉”和“孫吹”們口中繼續吹肥皂泡的大號素材了。


陶短房

孫立人出生於安徽廬江,是國民黨將領中學歷最高的將軍。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又留學美國普渡大學主修土木工程,本來他是個標準的工科男,卻在普渡大學畢業後改學軍事,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僅次於西點軍校)。孫立人不僅有高光的學歷,還是在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他參加了慘烈的淞滬會戰,又作為主要將領率領遠征軍赴緬甸作戰,仁安羌大捷是其代表作。孫立人作為前線指揮官,先後殲滅日軍3萬3千餘人,是中國軍隊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可謂是才華出眾。

雖然孫立人後來做到了新一軍軍長,但他卻始終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一來,是孫立人沒有派系。國民黨的傳統是講山頭、論派系,像孫立人這樣光有才華沒有派系是不行的。二來,是孫立人不聽話。孫立人接受的是中西方良好的教育,特別在美國求學期間,孫立人養成了行事果斷、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這是其他國民黨將領中不具備的。在仁安羌作戰時,孫立人就沒有聽取蔣介石固守曼德勒的意見,而是主動出擊,最終成功解救了被圍困的日軍,創造奇蹟。在後來的撤退路線上,蔣介石堅決要求遠征軍撤回國內,而孫立人卻站在史迪威一邊,主張撤往印度。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孫立人所部保存完好,選擇撤回國內的遠征軍幾乎全軍覆沒,但蔣介石卻大加表彰了杜聿明,對孫立人隻字未提。兩人也就此埋下了隔閡。解放戰爭時期,孫立人率部在東北作戰,期初打得不錯,但因為和杜聿明不對付,蔣介石將孫立人調回了南京國防部,讓他遠離一線。

隨著國民黨的節節敗退,蔣介石迫於美國的壓力宣佈下野。撤往臺灣後,孫立人曾一度擔任陸軍總司令,但蔣介石復出後,立馬就安排他負責國軍的軍隊整訓工作,剝奪了他的軍權,成為閒人一個。1955年閱兵時,孫立人以蓄謀發動兵變為由,被蔣介石逮捕,其餘受牽連者達300多人。蔣介石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得知美國人不滿他的統治,想要扶持有美國背景的孫立人發動兵變取而代之。事後,孫立人的所有事蹟被消除抹殺。33年後的1988年,孫立人獲得自由,1990年,孫立人病逝於臺北,終年89歲。

孫立人去世後,關於兵變案的調查才取得突破,經過調查主要證人的證言是刑訊逼供而來的,這樣在間接層面為孫立人進行了平反,當年的兵變案基本上是一出陰謀罷了。而孫立人最終有次遭遇,和他的一身才華與不受蔣介石信任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