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願時有人建議第一個要衝一衝,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沖嗎?

珍惜內女人

大部分人不適合衝分,因為報考志願從規則設置的初衷就是“什麼樣的分數,什麼樣的位次,報考什麼層次的學校”。



很多人報考志願,想要採取衝分的策略,實際上是一種博弈心理,比如A校在一個省份2017年錄取最低位次6000名,你的位次在6500名,基於不想浪費每一分的心理,最終你選擇報考A校。


這樣做的結果呢?一是有可能你會被A校錄取,但是會被調劑到無人問津的一些冷門專業,二是你的分數由於過低,被退檔(意味著你浪費了第一志願)。

第一類情況的出現很多人應該也能理解,舉個例子,在朋友2012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北京大學在該省份錄取文科生,社會工作專業沒有招夠,直接降低到570分招生,本來按照往年的名次,北大這樣的學校與這個分數的學生是無緣的,但是新興的冷門專業,可能會被錄取。

第二類情況就更好理解了,在信息發達的現在,你所瞭解的報考信息其他人基本上都知道,很難存在依靠低分取勝的案例。在按照學校的想法,每個學校都希望自己的錄取分數線逐步上升的,畢竟這對於今後的學校的發展、招生都有幫助,把低分招進來,會給下一屆學生報考志願怎麼樣暗示?


綜上,既然絕大部分人不適合衝分,那麼哪些人可以選擇適當衝分呢?①想要985、211名校畢業生的學生,專業冷門無所謂(至少佔住一個)。②衝分學校有冷門專業,正是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且基於自己的專業選擇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最後,當選擇衝分時,一定要選擇穩妥的保底學校,這樣至少可以不會讓你沒學可上。

報考志願


學習源動力

高考填報志願時,高考生會把自己最想要考取的學校放在第一志願。但第一志願不一定能錄取成功,這時有人建議可以服從調劑衝一衝。第一志願衝一衝不排除錄取的可能性,但要看個人情況,不適合衝一衝的情況很可能滑檔。


在高考填報志願時,有五個平行志願,很多家長總結出來的經驗是第一個要衝一衝。每個考生的成績不一樣,想考取的學校與專業有所不同,所以還需要看個人成績來判斷適不適合衝一衝。學習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如果分數線達到重點高校的錄取線,就沒有必要去衝一衝。學生應該填報一所能順利錄取的學校和專業,重點高校不缺生源,如果選擇衝一衝很容易不被錄取。


學生的分數在與錄取分數線差距不大,可以選擇第一志願服從調劑,衝一衝學校。有的學生想考取熱門專業,這時可以選擇衝一衝學校的熱門專業,但最好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因為熱門專業填報人數多,即使有分數的優勢,也不能排除滑檔的可能性。


每年也有考生因為填報志願不合理,而被退檔的情況。此時的退檔會讓學生降一個批次錄取,對考生而言是最差的結果。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需要在第一志願選擇衝一衝時,服從專業調劑,第二與第三志願要拉開一定的梯度。但如果沒有選擇層次較高的學校,而是穩定的選擇層析相當的學校,這時就可以考慮填報最中意的專業。


因此第一志願要不要衝一衝,看個人情況而定,符合衝一衝的情況,運氣好的話是能順利錄取的。


決勝網

衝鋒拼幾率,滿足三條件;不衝則求穩,專業定可保。

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總是願意相信小概率的幸運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衝鋒壓線進校,又能學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專業,這種幾率微乎其微。如果是繆老師,只有在

三種情況下我會選擇衝鋒

首先就是規則對我有利,目標大學的專業不是按照所有考生的分數,從高到低來分配的,而是尊重每個考生的第一專業志願,或者乾脆前面專業志願不能錄取就需要減分再排後面專業的。這種情況命中我感興趣的專業概率比較高。

第二種情況就是目標大學在本省招生專業特別少,而且這些專業我都不太討厭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即使被調劑我也能接受。

第三種情況呢?我喜歡的專業屬於學校裡的冷門專業,本身錄取分數就不怎麼高,這種情況我也可以選擇衝。

以上三種情況,同時滿足2個或者3個條件的話,那就更好了,一樣都不具備的話,我寧願放棄衝鋒,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大學、城市、專業去就讀。

城市、大學層次、專業,這三樣東西,是此消彼長的

,通常情況下,要在錄取結果上實現三贏,是比較困難的,一般需要你一定程度上的妥協,而妥協就可以用不衝來實現。

放棄壓線進校的可能,退一步,用分數來換取地域、院校層次和專業的滿足,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拋卻所謂的面子,拋卻與別人的比較,你最想要的幸福是應該自己來定義的,而大學階段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更好的成績、不浪費時光,不就是幸福嗎?

時過境遷,在大二的時候,會有幾個人過問你的高考分數?在考研深造的時候,會有幾個人考察你是不是壓線進校的?在走上了就業崗位之後,會有幾個人問你進校時排名第幾?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我不反對你衝鋒,那就是你衝一衝可能衝進比較好的211,退一步只能選擇雙非,而你的未來是與院校標籤捆綁到一起的,比如說你要考公,而且有明確的指向性和資源。你懂的。。。


你可以不關注我,但你要關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繆老師妙筆生花

高考填志願有人建議“衝一衝”,我的看法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而事實是我孩子就經歷了這樣的情況,我們的選擇是“不衝”要“穩走”。可能大家都知道“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而是要因人而異做出不同的選擇的。

所謂的“衝”就是指自己的高考分數出來後,根據以往經驗判斷,自己不可能十拿九穩能上某個大學,要冒險選擇。這時候選擇填報這個大學,最好的結果是被錄取,當然還可能錄取不了,或者能被提檔但是可能會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如果你選擇不服從調劑,那就有可能被退檔,一旦被退檔就意味著今年就不能上本批次大學,只能報考下一個批次的大學了。如果服從調劑,那就意味著被這個大學錄取了,但不是自己心儀的專業,甚至是該校最垃圾的專業。正因為存在這兩種不如意的可能,並且是以犧牲專業為代價,才叫做“衝”呢。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衝”呢?一是填報志願以學校為先,只要能上985就不上211,只要能上211,就不要普通本科,哪怕是上該校最差的專業也能接受。因為將來就業可能很多企業和單位非985、211學歷不錄取。比如,去年河北某考生高考分數578分(河北理科本一錄取線是485分),這個孩子一心想上個985大學,哪怕是最差的專業也能接受,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並且服從調劑,如願衝進了985大學,而去年西北農林科技的提檔線是577分。

二是有復讀的打算。這種情況下可以衝一下,能成功自己就如願以償,算是賺到了,不成功大不了復讀一年再來。

像我孩子當年分數可以上985,但是上不了其中的好專業,再加上他有不願意讀的專業,而且我們不想復讀,因此在填報志願是我們是抱著“求穩” 的原則來的,我們更看重專業,就選擇了211大學裡面的某個強勢專業。

“衝與不衝”是沒有絕對要求的,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注重學校的,有看重專業的。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斟酌吧,怎麼選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處佔盡,就看自己怎麼選擇平衡了。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到題主。


道道的快樂重新來過

你們都是自以為是,想當然而已!我告訴你們我兒子17年填自願的親身經歷,重慶的考了608分,按照他的意思最差也要填重大,因為是985。去他的成績排位4200名,參考16年的排位6000多名就能讀重大,妥妥的。他和他媽就是按照沖沖穩穩保保填的,重大就填在第三被錄取了,其實完全可以在確保重大能錄取的情況下前面五個都填沖沖沖沖衝再填重大保,因為有時好的大學可能會招不滿人而在補錄中降分錄取。後來的事實就是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都降分補錄的,我記得廈門大學是臨床醫學607。所以記住要查排位確保你的最低一個大學絕對能夠錄取的情況下要敢於博一把!更好的大學,當然這個要看好大學中最差的專業你能否接受!


怡帆人

我不會選擇衝的。

我是一個家長,去年孩子剛高考完,我給報的志願。我不但沒衝,我還以高一本線50分選擇一個上海的二本學校,但專業是最好的。 我不覺得有什麼虧,而且這半年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我更加覺得我選對了。

以我兒子的分數,選個本地的一本一點問題沒有。偏遠地區的211也沒問題。但我都沒選,我報志願的時候第一關注點是地域。我當時是隻選上海,然後上海的學校裡,從高到低報,夠的上衝一衝的學校,專業不好的,我都沒選。

我的選擇標準,一是地域,二是專業。至於幾檔學校我就沒關注。我這樣選擇是因為,我們是縣級小城市,如果大學還在家門口上,那這一生可能沒機會看到外面的大世界。所以我讓孩子出去念。另一個,專業必須是他喜歡的,他高中學理科,可是理綜成績一點不好,全部精力用在理綜上,也學不會,考分都不高,所以報志願時,我有意躲開理工科專業,這樣我為了不調劑,只能拿分砸好專業了。 現在看到孩子學著喜歡的專業,每天在學校參加各種活動,增長見識,和外國交流生流暢交流,我覺得我做的是對的。

選擇衝,就意味著把你專業的命運交給老天,聽天由命。選擇用分砸,自己佔了主動,選擇喜歡專業,學起來不痛苦。這是二種選擇。


晶彩靜心

填報志願第一個學校要不要衝一衝?

首先要明確定義什麼叫衝一衝?我們理解的衝一衝是相對考生分數實力而言,一般來說填報高於自己實力的學校就屬於衝一衝。

填報志願要不要衝一衝?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也很有代表性。如果是順序志願的情況下有人建議你衝一衝,他不是外行,就是故意害你。因為一志願一旦衝不上去落到二志願學校,錄取學校的層次就會一落千丈。

現在填報志願要不要衝一衝?肯定是指的平行志願。因為平行志願的一個最大優點,也是帶給考生的福利就是允許考生衝一衝。因為平行志願可以填報A、B、C、D等若干個貌似平行的學校,只要梯度掌握好,投檔的時候考生的分數達到哪個學校的投檔線就能投進哪個學校。於是“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幾乎成了考生家長們填報志願的法寶。首先幾乎所有省市高招辦的專家都這麼說,各個高校招辦的專家也這麼說,各個中學老師還是這麼說。在談到C的時候,還要補充一句“要拉開足夠的梯度”。於是,有考生家長堅信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就能“夠上哪個錄取哪個”。“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幾乎成了在志願填報中佔主流地位的填報方法。所以填報志願時候有人建議第一個要衝一衝再正常不過了。這樣填報志願的最大優點是簡單。由於各省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同時,也同時實行了考後知分知線報志願志願。說句實話,在考後知分知線的情況下,選擇五六所平行志願的學校,保證命中一個所選高校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如果在選擇一所滿意的高校的前提下,保證所選專業也比較滿意。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方法是很難奏效的。

上面提到的考生家長堅信“夠上哪個錄取哪個”應當不是專家說的。嚴格地說應當是“夠上哪個投檔哪個”。高考錄取有“投檔”和“專業錄取”兩個程序。投檔的時候是隻看分數“夠上哪個投檔哪個”,投檔成功之後再進行專業錄取。有考生家長也許這樣幻想:衝高的A校只填報能接受的專業不服從調劑,萬一A校專業衝高進不去,拉開梯度填報B校滿意專業,至少保證B校滿意專業的做法。千萬注意,這是絕對行不通的。

專業錄取的時候要根據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進行,如果考生不符合專業錄取條件(例如身體某項不合格)或者所填報的專業都不能錄取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將會被退檔。千萬要注意退檔可不是從A校退到B校,而是一下子直接退到徵集志願或者下一個批次。要想規避退檔風險,一般來說A校絕對不敢填報不服從專業調劑。因為被A校調劑到不滿意的專業也總比下降一個批次好吧!所以只要A校選擇“衝一衝”,就等於宣告不在乎A校錄取你的專業。

那麼是不是平行志願下,多數考生不可能獲得滿意的專業呢?否!我們看看如果考生放棄“衝一衝”是一種什麼情況:

平行志願A放棄享受衝高,A校選擇提檔線低於考生實力定位的學校,填報考生心儀的專業。比如說考生的實力至少達到A校平均分的位置,考生選擇專業的空間變大。這樣就能保證既不擔心退檔又不擔心服從調劑的專業不合心意。其實每個考生都可以這樣做。說明錄取專業不滿意不是平行志願的錯,而是採A校“衝一衝”的錯。

放棄A校衝高雖然能保證較滿意專業錄取,但是這樣做會喪失可能上更高層次高校的追求,考生和家長們未必願意這樣做。這個只能您自己去權衡了。如果考生沒有足夠高的分數,又想上好學校,又想上好專業,幾乎就不太可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A校到底衝不衝高呢?

A校衝高(注意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B、C等校適度拉開梯度,能夠充分利用考生的分數錄取一所較高層次的學校,錄取專業不會太理想。

A校放棄衝高,填報較為心儀的專業。能夠充分利用考生的分數錄取一所層次適當的學校,但是錄取專業會較滿意。

懂得了這些,填報平行志願第一個學校要不要衝一衝?相信你已經會選擇了。


晨霧

看到了很多答主的回答,在這裡說說個人的看法也說一點其他答主可能沒有涉及到的觀點。

現在大部分省份除了提前批的批次,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目前採用的都是平行志願。平行志願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和一次投檔。而這個一次投檔也給考生的報考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也就是你一旦被院校提檔了,但是你的分數不滿足專業的錄取分數線而且你不選擇服從調劑的話,你就會直接掉到下一個批次。舉個例子,假如說清華大學在你所在省份提檔線是680分,你考了682分,在檢索的過程中你被清華提檔了,但是你填報的幾個專業當中最低的錄取分數線是683分,然後你還不選擇服從調劑,這個時候你就會被學校退檔直接掉到下一個批次也就是二批裡面。所以對於一本線上五十分以上的學生一定要填服從調劑,否則掉到二本對孩子分數損失太大。


就是因為有了平行志願一次投檔的特點,才會涉及到我們說的衝穩保梯度的設置。作為衝穩保的院校該不該衝,我們也要分開來看。因為在高考的過程當中有大小年的情況,就是報考人數多少的情況,所以有些院校的分數波動是比較大的。比如像今年在黑龍江招生的天津大學,平時提檔線在600左右,結果17年最低提檔線降到了四百多分,再比如在遼寧招生的中國醫科大學平時提檔線560左右,17年490分左右,那麼對於這類學校我們是值得衝一衝的。所以衝的院校大家要考慮清楚這所院校是否值得孩子去衝,比如一本線邊緣學生想不想上一本,211/985院校邊緣學生是否有名校情節,這所院校的招生專業是否是孩子能接受的,都是我們選擇衝一衝的院校應該考慮進去的。
衝一衝的院校也不都是超出孩子高考分數的院校,比如說一本填報五所院校,如果你都填報相同分數段的學校,一旦當年分數偏高,你很可能出現調檔的情況。所以再設置衝穩保的院校,要兼顧專業的分數,比如你考了500分,就要預留出5-15分作為專業選擇的分數,這樣梯度拉開的同時也兼顧了專業的選擇,不至於被調劑到不理想的專業。


進擊的唐老師

這只是一個常用的規則,它看似簡單,事實上,報考操作起來,要困難的多!

一、沒有特殊要求,採用這一原則是最佳選擇。

並不去每個學生在報考時都那麼有主見,事實上多數學生不知道未來能幹什麼,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在缺少職業規劃的前提下,能上一個更好的大學,有助於學生開闊眼界,提供更多的機會,所以不要浪費平行志願下“衝一衝”的機會!能衝進985大學就不要上211大學,能衝進211大學就不要上一般的省屬重點大學。



二、對專業有要求的學生要慎用!

衝進好大學,還有一個很現實的風險就是你很可能會被錄取到冷門專業,或者你不喜歡的專業。因為你的專業一般需要服從調劑,否則就可能會被退檔,所以這個時候,你可能要為了專業而放棄“衝一衝”的機會。


贏在高三


對於高考填報志願要不要衝一衝,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是非常糾結的事,一方面總希望好運降到自己頭上,衝上一所錄取分比考分高的學校,一方面又十分擔心衝不了,造成滑檔。個人意見,對於大多數,特別是農村考生來說,還是應該衝一衝的。

為什麼我堅持認為需要衝一衝,那就從一些不贊成衝的朋友們的理由說起。

一種觀點,衝更高的學校需要犧牲專業和個人的意願,與其進入高校後後悔不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道理是這個道理,問題是在這個只看分數選人才的年代,有多少同學不是被書本淹沒,被題海纏身,有多少同學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要說沒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有的甚至連這個詞都沒聽說過。

所以即使是自己選擇的學校和專業今後也未必喜歡,衝上去的學校也未必不喜歡。


一種觀點是衝的學校一定上不了熱門專業,只能進冷門專業。這肯定是實際存在的,但何為熱門,何為冷門?現在是熱門,今後還一定熱嗎?我認為專業不在冷熱,而在學得怎樣。

況且各高校也是看見當前考生對專業的迷茫的現狀,大部分高校在大一時基本都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只是條件不同,有的看成績,有的要考試。哪位同學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可以努力達到轉專業條件,而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把握不了這個機會那也只能怪自己了。

一種觀點是在平行志願下,衝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這也是實際。舉個不恰當,但道理一樣的例子,誰都知道買彩票中大獎是多難的事,但仍有那麼多人買,原因就是總還是有人能中大獎的。

而且現在平行志願,同一批次可填的志願有六個,二本還有十個,拿一兩個志願來衝一衝,風險並不大。

要知道,能上211的上了985,只能上一般一本的上了211,起點和平臺肯定不一樣,這個險還是值得冒的。大家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