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圆是几何中最讲究对称的图形,也具有最别致的曲线,人们赋予它圆满、轮回等意义,既迥然不同,又包含对生命的思索。

可谓是最具哲学意象的几何图形。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条“”满好消息——《班门》新书已经于近日上市啦!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班门》迎来了第二个抽象主题“”,距离8月上市的《班门·方》,这本“圆”似乎让大家翘首以盼了好久。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在等待“圆”的过程中,有人将“方”反复品读、琢磨。如果你对《班门·方》有什么想法,欢迎参加我们的新书活动。在这篇文章最后,小师妹会告诉你怎样获得一本《班门·圆》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班门·方》与《班门·圆》的合影

气球

装帧设计的小心思

新系列的《班门》艺术设计总监顾瀚允老师说:

你的生活里充满了营造,而我想将这种感觉放进一本书里。

他精心营造着每一种感觉,在这本书里,见到的颜色、碰触的质地、翻启的声音、捧读的重量……那些你在生活里可能忽略的、错过的,日常。

在为《班门·方》做设计时,顾老师为封面拍摄的照片是一块糖与一张糖纸,他希望借此表现一块方形的糖纸与它可能形成的“空间”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营造”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翻开《方》的封面,你会发现一张银色的,有金属光泽的环衬纸,我们的设计师期望你真切的感受到糖纸的质地,想象从平面到空间的可能性。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班门·圆》的封面是一只气球,封底是气球失掉气体之后,一种可能的破碎的命运。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这组“蒙太奇”,诉说与方形糖块不同的一种圆形的“空间”营造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本期的环衬,设计师从上百种纸样里,选择了一种摸上去具有橡胶质感的纸。

希望它能让你亲身感受到碎裂气球的意象,及其诉说的一种生命循环的诗意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著名画家保罗·克利的画作《红气球》

行将破裂的肥皂泡,用完即弃并在风中吹得膨起的塑料袋,天空中将陨灭的星体,生物体内将凋亡的细胞……

你也许没有注意到它们,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一次空间诞生与消逝的瞬间。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油画《肥皂泡》,18世纪中期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

在版式设计上,设计师在这里用了书籍排版里很罕见的版式——让文字彼此角力,正如同一场战役。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班门·圆》的精彩

大题材与小局部

在讨论选题的时候,我们曾经进行了上天入地式的头脑风暴,最先想到的,是宇宙中的一个个星体。

于是,我们找到了一本讲述离我们最近的星体月亮的书籍,从中摘录出文字,形成《对月遐思》这篇文章,探讨了人类从古至今对月亮的

种遐思。

今天我们知道月球的真实情形,但在以前人类有限的认知中,月球环形山深色的阴影就是湖水,亮处是高山,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猜测起月球上存在的生物,并形成神话。当伽利略举起望远镜观测月球,他发现月球并不如之前所想那样完美,而是布满坑洼,同地球山脉、海洋一样有高有低。对月球的探索,就此开始了。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让我们回到地球。

罗马万神庙在古罗马灿烂辉煌的建筑群中,虽然乍一看并不像大角斗场或者卡拉卡拉浴场那样宏大,但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才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与艺术最高的成就的代表

《天花板上的人类精神》这篇文章中,你会了解到,万神庙整个空间设计的高潮是古罗马同时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穹顶,其部所留圆洞,能让阳光自然洒进圆形大厅中,便形成了每一位观者所见的神秘莫测的光影的表现,心中油然而生崇高感

这种崇高感是怎么来的?中国古建筑的天花板有这样的崇高感吗?

已经在“读库”出版过《万神殿堂》、《营造天书》等畅销建筑书籍的建筑师

王南老师,将为你娓娓道来。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说起圆形与建筑,大家应该很容易想到,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有一枚“巨蛋”,没错,就是刚落成时很受争议的经典建筑国家大剧院

你真的以为那是一个“蛋”吗?我们请来了与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一同设计大剧院的胡绍学先生

给大家仔细说说这座建筑的来龙去脉。

看完《送给北京一个月亮》这篇文章你就知道,这座建筑的意象是“海上升明月”。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现在,让我们的眼界扩大一点,从一座建筑看到一座城市

通过卫星图看法国凯旋门时,会发现那是一个中心辐射图像,在12条向外延伸的道路衬托下,凯旋门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

明星

这种中间广场,街区对称地辐射向外的设计,曾一度是人们对理想城市的幻想

而意大利帕尔马诺瓦城的建立,更标志了这种趋向圆形的“理想城市”的实现

但我们生活的城市,为什么不按照这种理想来建造,这种乌托邦,究竟有怎样的问题?《圆形城市与人类乌托邦》一文将为你解读。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说到圆点,很多人定会想到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这位“怪婆婆”和她的波点,现在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标志。

但是,本期的文章《草间弥生的圆点:精神深处的战场》会告诉你,草间圆点实际上一度是她痛苦的来源,是她孤独童年的幻觉的衍生品,而她的艺术成就,几乎就来自于和圆点的战斗。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日常生活中来。

《班门·方》中我们约了邮票收藏家常江先生的一篇文章。邮票、手写的信件是“慢生活”时代的标志,现在几乎消失了。我们为了让这种数字时代的生活物种灭绝得不那么快,于是继续对邮品收藏这个题材进行挖掘。

《二手记忆:我的邮戳收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个“90 后”年轻人,他还在念研究生,他会从童年偷偷在家看父亲邮票册的故事,说说他如何开始收集邮戳,以及邮戳本身的故事。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期最重磅的文章,是第一篇《美与物理学》,文章作者,是杨振宁先生

探讨选题时,编委会成员除了想到了地球、月亮以致宇宙这样宏大的题目,而当讨论深入,我们就将目光回收,想到了分子、原子这些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班门》此前刊载过关于建筑大师、画家乃至研究瓷器的历史学家的文章,我们很容易从中寻找到“美”的存在。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的本质与性质,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似乎很难将它与“美”联系起来。

但当你看过杨振宁教授这篇著名文章之后,你会明白,美的确是无处不在的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新书活动

做个“有圆人”

关于“圆”,聊了那么多,不知道你想不想成为一个“有圆人”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如果你手里有《班门·方》,如果你愿意留言和我们聊聊读完“方”之后的感受,小师妹负责送你上留言墙。

获点👍最多的前十位,就是第一批“有圆人”,我们会给你寄上

最新的《班门·圆一册!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班门·圆》目录

【门内】

《美与物理学》(门内_美与物理学)

文:杨振宁

《送给北京一个月亮:和安德鲁先生合作设计国家大剧院》

文:胡绍学

【门】

《对月遐思》

文:贝恩德·布伦纳

《圆形城市与人类乌托邦》

文:宋晓冬

《万神狂想:穹顶上的人类精神》

文字:王南

《团城:最小城池的秘密》

文:般若

《龚扇细语》

文:邓建永

《草间弥生的圆点:精神深处的战场》

文:汪徽

【门外】

《二手记忆:我的邮戳收藏》

文:贺鹏

《我在故宫修木器》

文字:唐糖

《韵味“石”足:于家石头村》

文:黄波

持方有道,做个有「圆」人|《班门·圆》上线,我们有书相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