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窩棚區到爛尾樓:一座南美城市的貧民窟之道

「你以為自己在享受整個阿納斯塔西亞,其實你只不過是她的奴隸。

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在全球各地的現代化建設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城市化的進程也在迅速推進,在城市擴張的同時,也隨之出現一些問題,而“貧民窟”底層低收入人群聚集區是非常引人矚目的問題之一。

班叔原來看過一本叫做《香港造城記》的書,裡面舉了九龍城寨的例子。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貧民窟”,從英國殖民時期開始,就有許多底層人群聚集於此。

一直到1993年被完全清拆時,在0.026平方公里的狹小地界,聚集了8800間公寓1045間商業機構超過33,000人在寨城居住。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255,000人,屬於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是香港人口密度最高的旺角的9倍。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這座由居民獨立自主自治的“城邦”,和政府管理下的城市是“對立”的。它在1947年的時候,還只是一些非法定居者的聚集區,就像一個村落,大約有2000人居住。

當犯罪組織,底層貧民,非法移民紛紛來到這裡安家,管控越來越難,逐漸被政府“拋棄”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這座城寨在發現自己無法在地面擴張之後,開始向空中發展,形成了一座“立體城市”。

在這裡,鋼筋水泥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非法擴建、違建嚴重,街道狹窄如走廊。居民用水來自8條公家的水管或水井。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香港造城記》中說:

它就像一個“有機的巨大結構”,沒有設計或規劃,不停地變換形態以便適應人口、機會和需求的變化。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底層人民與執政主體間的矛盾一直在被放大。在輿論場上,複雜的事物通常會為了特定的目標被過分簡化地描述。

貧民窟似乎總是與犯罪,惡劣環境與居住條件簡陋等等問題結合在一起。好像貧民窟中的人從來就談不上有尊嚴地活著。而政府也總是為了城市的“光鮮亮麗”而清除這樣的地方

但實際上,像九龍城寨這樣的有機發展的聚集區,就像一個有著勃勃生機的生命體,它有著自己的

智慧、文化與生機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九龍城寨的剖析圖

今天,班叔要為大家剖析的貧民窟現象,並不是已經被討論得很多的九龍城寨,而是存在於南美洲的海岸國家委內瑞拉,這個國家有一座城市的貧民窟,也有著自己的“發展智慧”

這座城市,名叫加拉加斯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加拉加斯城,遠處的兩座大樓為玻利瓦爾中心

加拉加斯(英語:Caracas),是拉丁美洲國家委內瑞拉的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且在20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整個拉美的經濟中心。加拉加斯位於加勒比海之濱的卡拉卡斯谷地,城市四周環山,海拔922米。加拉加斯始建於1567年,歷史上曾屢遭地震破壞;1830年定為共和國首都。加拉加斯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城市,居民大多數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我們的故事,要從一則調味品廣告說起。

一則雞精公司廣告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歷史上最偉大的廣告》,Rufi Guerrero 攝

攝影作品《歷史上最偉大的廣告》是攝影師Rufi Guerrero於2008年2月於加拉加斯拍攝的。

這則廣告是調味品公司“美極”做的,沒錯,就是那家著名的做雞精的公司。我們可以從其他照片裡更清晰地審視這個“偉大的廣告”。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Flickr網站用戶拍攝的美極廣告

《歷史上最偉大的廣告》照片上半部分所呈現的窩棚式的非正式住房,覆蓋了圍繞在城市周圍的山丘。自建的窩棚後來又形成了較大的街區,被稱為barrio(社區),類似於巴西的貧民窟。

同時,在照片下半部分,窩棚群下方,是更為正式的城市基礎設施。這些高速公路和隧道都是在20世紀50年代建成的,當時委內瑞拉正處於關鍵的現代轉型期。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加拉加斯的貧民窟建築群,Alberto Rojas Jiménez 攝

除正式住房和非正式住房之間的鮮明對比外,政治宣傳和廣告也是加拉加斯城市景觀的另一重要元素。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加拉加斯住宅樓上的美極廣告

絕大部分大型的政治或商業性的海報都被張貼到城市的高樓大廈上,點綴著加拉加斯青翠的山谷。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從加拉加斯的公路上看到的廣告,Vanessa Catalano Domínguez 攝

《歷史上最偉大的廣告》照片中的廣告是獨一無二的,它覆蓋了一整片非正式住宅樓群,為美極單獨作推廣。美極(Maggi)是知名雞精等調味料、湯料品牌,創於1884年瑞士,是歐美家喻戶曉的烹調品品牌。

在這種罕見的情況下,廣告宣傳讓非正式住房顯得更接近正式住房,使我們能夠了解城市發展的斷層史,也傳達出一種在加拉加斯從未完全實現的現代化傾向。

黑金時代

上世紀50年代,委內瑞拉石油業迅猛發展。一夜之間,它從一個微不足道的西班牙後殖民地變成了一個充滿現代化和機遇的國家。

出於對首都這座城市中全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成千上萬的人離開鄉村,前往大城市尋求生計。這些人中大部分收入都不高,因而只能到處找安身之處。由於不得不為新居民安排住宿,同時又受到勒·柯布西耶

“馬賽公寓”(Cité radieuse)的啟發,政府規劃的大規模的住房便被設計和建造出來以容納新市民。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馬賽公寓(Unité d'Habitation,AKA Cité radieuse)

馬賽公寓(法語:Unité d'Habitation)是坐落於法國馬賽市郊的一處公寓住宅,由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於2016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公寓高18層,共有337戶,可容納約1,600人生活其中,內有23種不同類型的房間,從單身漢到有八個孩子的家庭都可找到合適的住房。馬賽公寓代表著勒·柯布西耶對於住宅和公共居住問題研究的頂峰,結合了他對於現代建築的各種思想,尤其是關於個人與集會之間的關係的思考。

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解決方案遠跟不上鄉村人口的急劇流失。此外,住房單位也越來越不能滿足原計劃的雄心勃勃,事實證明這些代表了整潔城市面貌的住房隔離情況嚴重,且常常會發展成為危險的禁區

於是,人們自發聚集在一起,建立起了非正式的定居點,一點一點地,成群的窩棚開始吞沒加拉加斯山谷周圍的山丘。居民們用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表達了對政府官員制定政策不當的不滿。

正如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人——賈斯汀·麥克奎克(Justin McGuirk)所說:

拉丁美洲是現代主義烏托邦的葬身之地。……在這些‘超級街區’間,一條鋪滿貧民窟的地毯已經形成,這個有機體現在似乎在某種共生關係中將這些街區結合在了一起。在拉美國家的城市裡,這種混合形式正在蓬勃發展,20世紀中葉的合理想象正在讓位給非正式城市不可避免的生存邏輯。”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被貧民窟包圍的住宅樓,Alberto Rojas Jiménez 攝

因為往往與犯罪行為有關,這些非正式建築群被貶斥為“貧民窟”,但它們也包含另一層迅息——人們用最低限度的資源和一種與他人協作的方式,根據最適合自己的需求建造自己的房屋

建造群集的窩棚是一種巧妙應用本地材料的高度社會化活動。那些被排除在“超級街區”之外的低收入市民,除了受到建築師或城市規劃者的專業干預外,還會積極地在城市的建築環境中留下屬於他們自身的印記,將窩棚擴散至整個山丘,並在barrio發展出

緊密聯繫的社區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覆蓋加拉加斯山丘的窩棚顯然為了解首都的生活提供了豐富的途徑。但是這種居住方式現在已經超越了其自然背景,並蔓延到了城市的最高建築上。近期的發展表明,這些非正式住房單位擁有超越典型住房類型的超常能力。

一座爛尾樓

大衛塔

(Torre de David),這個名稱源自這座大廈的投資人“大衛·布瑞倫堡”。

大衛塔原本要被設計成加拉加斯城市中的最高建築,作為該國最大的金融公司——嘉法安斯金融中心(Centro Financiero Confinanzas)的總部,其原本的設計包括寫字樓、停車場以及一些附屬建築。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大衛塔(Torre de David)

1990年到1995年間,委內瑞拉始終是人均收入最高的拉美國家。但這些記錄並未能反映出貧困日益嚴重的現實。1994年,委內瑞拉終於爆發了嚴重的

金融危機,大量企業破產,經濟體系崩潰,嘉法安斯金融公司也沒能倖免於難。

之後,大衛塔也被政府沒收,成為國有資產。然而政府的財力也捉襟見肘,於是,曾有望成為現代化領頭項目和經濟實力象徵的摩天大廈大衛塔,最終慘遭遺棄。一代經濟輝煌的標誌性建築成了爛尾樓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大衛塔,Julia King攝

2007年,大衛塔內開始湧入大量貧困人口

,其中也包括低收入家庭,前後共計25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當時的住房危機影響,他們窮困潦倒、無家可歸,面對這樣一座空置多年的建築,生存處境窘迫的他們別無選擇。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左圖建築展示了建築本來的樣子,右圖展示了被佔據後的樣子。

Ángela Bonadies 攝(左),Alberto Rojas 攝(右)

其實,人們棲居塔樓的行為本身的性質,屬於非法佔用,而佔用的方式與大規模佔領加拉加斯周邊山丘的方式非常類似

就連新居民發起的重建也是如此:在塔樓內建造窩棚式的住宅,使用相同的磚塊和窗戶。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從破敗的廢墟中重生,大衛塔成了1156個家庭的家,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工作場所。

雖然是爛尾樓,但是大廈內水電供應還算正常,因而居民們在這裡生活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

漸漸的,不止水泥“窩棚”,大廈裡甚至出現了教堂、超市、診所、美容院、汽修廠等,居民們還自發組織了保潔隊和保安隊伍,大衛塔已演變為一個垂直社區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2012年8月,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金獅獎授予Urban-Think Tank 的“Torre David / Gran Horizonte”項目。

該項目再現了大衛塔中由居民自建的餐廳“Gran Horizonte”,展覽期間,餐廳也供應與原塔中餐廳相同的傳統美食。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雙年展上的"Gran Horizonte"餐廳

當時,這個項目在委內瑞拉建築界引發了很大爭議,有些人認為該項目公然支持非法佔用,並且刻意避開了委內瑞拉的社會現

,沒有選擇用批判性的眼光對這種特殊的社會行為進行觀察。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觀眾在雙年展上的"Gran Horizonte"餐廳參觀

而且,“理所當然”地,這個建築的居民沒有獲得獎項,但他們無疑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目光。

這個展覽項目對居民帶來的影響,也很耐人尋味。它讓這個垂直貧民窟備受關注,城市政府覺得面上無光,自2014年7月起,政府便啟動了驅逐塔內

所有居民的進程

住到哪裡去?

要調動這麼多人,就意味著不得不廣泛實施政府戰略。早在2011年,委內瑞拉前總統烏戈·查韋斯(Hugo Chavez)就開始實施“大住房使命”計劃(Gran Misión Vivienda),試圖解決加拉加斯持續的住房問題,其中就已經包括了大衛塔居民的搬遷。

“大住房使命”計劃於2011年制定並實施,該計劃覆蓋全國,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計劃旨在為無家可歸的人、生活在“高風險”地形區和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體面住房,收入達到國家最低工資四倍的任何人都有資格參與該計劃。參與計劃的人能夠直接獲得完工的住房,或者也能夠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之。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大住房使命”計劃的安置房,Flavia Rainone 攝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同上,Juan Camilo García 攝

全國各地因此興建了許多包含多戶單位的大型建築,其中一些位於加拉加斯黃金地段,而有些,很諷刺地,則位於已建成的barrios一旁,離市中心更遠集體主義、家庭和社區一體化的思想再一次被政府強加給廣大人民。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建設在貧民窟旁邊的新樓房,Alberto Rojas Jiménez 攝

然而,“大住房使命”計劃中的建築很快便因各種“不詳因素”而臭名昭著。

作家麥克·岡薩雷斯(Mike Gonzalez)在《思索:委內瑞拉革命的未來》一文中說:

具有象徵意義、建築社會住房的“大住房使命”計劃常常被作為查韋斯主義成功的光輝案例來加以展現。每週四,馬杜羅都會在電視銀幕上分配委內瑞拉某地的住房,並拋出十萬級別的數據——而實際情況又和這類誇誇其談大相徑庭。事實上,在建住房比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66%……查韋斯對社會住房項目的願景還包括學校、體育設施、商業和社區設施,而現在的項目卻僅限於一般住房,而且其中許多還沒建成。而在政府仁慈的漠視下,這些半拉子工程往往被地方犯罪分子接管,他們買進又賣出這些“空間”(而非房間或公寓)。

人們重新又開始不斷尋求鄰里模式的自治,窩棚的建設依舊不減。事實上,這似乎已經脫離出政府戰略之外了,他們顯然還沒有把該計劃視作為目前處境的一種最終解決方案。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貧民窟被認為是這座城市“最糟糕”的部分,然而,人們卻在這裡展示了對任何城市來說都非常關鍵的一種關於居住密度,鄰里相聚的理念

委內瑞拉建築師Vanessa Catalano在批評文章中說:

所有這一切都是那麼不光彩,因為多年來自下而上的房地產革命所造就的貧窮現象可能不僅僅只是暫時性的。唯獨令人振奮的是,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開發特別的拉美式住宅原型的嘗試。


缺乏明確的目標已然成為委內瑞拉最大的政治圖景。該國的政客們仍在探索解決住房問題的方法,堅持一個完全不合適的自上而下的現代化解決方案,而且他們已經栽過一次跟頭

與此同時,像美極這樣的國際品牌則能夠更快地將品牌傳播與城市的自然建築環境相結合。他們選擇將廣告投放至當地的城市軌道交通列車,以及城市高樓上——接受當地的風土人文,他們便有機會利用它來獲得優勢。

美極集團非常清楚,窩棚正是加拉加斯城市生活中不可否認的一部分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參考網站:https://www.failedarchitecture.com/the-best-ad-in-history-capturing-caracas/

从窝棚区到烂尾楼:一座南美城市的贫民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