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趕集擴張後遺症:虛假招聘信息致5500人被騙近億元

“本來投簡歷過去是想找份工作,結果到了面試地方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培訓機構,根本不是上班的地點。”又到了畢業季,武漢大學生雷雷(化名)卻在求職時遇到了騙子。

“找工作”變“抽成工資當培訓費”

雷雷是武漢大學互聯網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58趕集上投遞一系列簡歷後,有一家自稱正在招聘網絡運營員的武漢本土互聯網公司給他打來電話,約好去面試。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招聘地點,並沒有看到所謂的互聯網企業,而是一家搞培訓的私人工作室。“我們這包就業,就是需要先培訓三個月。”

雷雷很是奇怪,企業招人可以自招實習生,或者培訓試用期人員,為什麼冒出一個第三方機構。仔細問了之後才驚覺,原來這背後有強制性的收費標準。“培訓說起來是免費,但是需要簽訂特殊條約合同,每個月工資需要上交近千元給他們,作為培訓分配抽成費,時間將近一年之久,而他們分配的工作每個月也就三至五千元。”雷雷感覺遇到騙子了。

自從三年前,鬥爭了十餘年之久的“老冤家”58同城和趕集網牽手成為一家人,合二為一的58趕集有限公司市場份額超過70%。

然而,合併後的58趕集平臺卻頻頻陷入虛假信息的風波。北京消費者肖驍(化名)在58同城上看到一則個人出售較高性價比二手相機的信息,隨後卻掉入了騙子設計的陷阱,最終,肖驍被騙走2000多元;夫妻倆在商務樓租下一間有模有樣的辦公室,通過在58同城、智聯招聘等知名網站發佈子虛烏有的招聘信息,忽悠求職者前來面試,並以繳納體檢費、餐費、保證金等名義,一個月內連騙25人3.5萬餘元;鄭州一女大學生在58同城上應聘模特被騙貸款整容……

“58趕集也在監管上做過一些事情,但是由於投放的信息量大、類型繁多,監管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陳濤認為,“這方面。平臺還需要在技術上和程序上再下功夫,多和相關部門配合,有效打擊網絡黑產。”

會員營收佔比近四成

把全國大街小巷的小廣告聚集到一起, 58趕集也迎來誘人的收入。然而,對會員規模和數量的追求,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

“58本身的業務模式實際上就是傳統的黃頁業務,這種業務追求的是一種流量,也就是信息流。為追求信息流,在審核的過程中是否能夠保持高標準嚴要求是存疑的。”董毅智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總營收為24.712億元(約合3.930億美元)中,會員營收為9.289億元,佔比近38%;在線營銷服務營收14.920億元,佔比近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