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填報志願必看—上軍校5大收穫和3大風險

就象每個女孩基本都有公主夢一樣,幾乎每個男孩都有一個從軍夢。從漢朝班固的“投筆從戎”到唐朝李牧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再到“好男兒當兵去”,攜筆從戎一直是大好男兒的熱血選擇。

高考季結束,填報志願馬上開始,面對威武雄壯的徵兵廣告片,面對到處流傳的社會流言,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選擇,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該不該選擇上軍校,上軍校有什麼優勢和不足?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筆者世代貧農、家境一般,高考時剛過一本線,攜筆從戎20多年後轉業地方。回顧上軍校後工作經歷、家庭生活和事業發展,想和有攜筆從戎意向的家長和考生講幾句真心話。

概括地說,就是攜筆從戎的“五大收穫”、“三大風險”。

上軍校成為軍官的五大收穫

你將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政治頭腦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個絕對聽黨指揮的政治集團,政治建軍是我軍的基本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在軍校生活和軍隊工作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考入軍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的觀察世界、分析形勢、理解政策的能力素質也將得到比較大的提高,而這個,是其他學校無法給你的。

記得上學兩年後參加同學聚會,我對國際形勢、國家政策侃侃而談,並以嚴謹的邏輯分析批駁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錯誤觀點,與會同學刮目相看。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無論職業如何變化,政治問題永遠是社會生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問題。

雖不能說,上了軍校或者當了軍人就一定不會在政治上出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系統政治教育的軍人,在政治意識、政治立場、政治水平上,肯定比沒有受過政治教育的人好得多。

你將有一段比較穩定的職業生涯

攜筆從戎,懷抱將軍夢自然是可以的,但要當一個某傳媒集團周書記要求的成功人士(將軍)希望還是比較渺茫的,畢竟那可是省部級啊!一個普通地方大學生當上省組領導有多難,軍人當上將軍就有多難。不過,不當將軍,也可以有一段比較穩定的職業生涯。

記得當初筆者大學畢業時,同時參加高考的地方大學生同學都在到處投簡歷、找工作,全家人都焦頭爛額,特別是來自農村、來自基層、普通高校畢業的同學,不少人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同學選擇了考研,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投入家族企業或做小生意。

如果沒有家族企業可以繼承,如果家裡難以安排工作,如果無把握考上公務員,上軍校是一個比較靠譜的選擇。

很多自媒體和網站反覆強調軍校生相對地方畢業生的劣勢,問題是,你比的是最好的院校、最好的專業和發展得最好的人,而自己是什麼基礎,自己心裡沒個數嗎?

記得當年看完《西點軍校》記錄片後,有同學感嘆於西點優越的環境和良好的發展,說:“看看人家學校,再看看我們這個學校”,當時一名教官就回懟“看看人家學員,再看看你們這些學員”。也是,如果軍校象西點那樣,還能輪到一般老百姓孩子嗎?

你將有一套比較可靠的經濟保障

上軍校不需交學費,每月還有一定數量的津貼費。毋庸諱言,當時我上軍校,這是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父母為我上大學籌集了4萬元的經費,上了軍校後,家裡用省下來錢在縣城裡買了套房子,完成了從鄉下人向城裡人的轉變。

軍校期間,我沒有省吃儉用貼補家裡,卻也沒有再從家中要過錢。軍校畢業後,雖然工資不是很高,因為基層部隊衣食住行基本不怎麼花錢,畢業4年就攢夠了結婚的經費,結婚時也沒有給家裡增加負擔。上軍校可以減少家裡的學費負擔,軍人工資雖然不是很高,開支也不高,只要不追求奢侈消費,基本不會成為“啃老族”。

當然,如果想通過軍旅生涯實現暴富,也基本不可能,如果實現了,那離“紀委談話”也不遠了。

你將有一群比較放心的戰友群體

朋友,是每個人一生的重要財富,而戰友,是含金量最高的一種。戰友的含金量高,首先來自“五同”(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工作同訓練)的生活,可以說,除了在襁褓之時的媽媽外,戰友將是與你關係最親密的人。其次,來自共同經歷的苦難考驗,戰時是互相掩護、同生共死,平時是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很多軍人回憶戰友的通用句式都是“那次,假如沒有他……”。

再次,來自平等真誠的交往,不管上學前是學神學霸還是學渣,到校後都是“學員”;不管在家穿LV、阿媽尼還是杉杉、棉衣,到校後都只穿軍裝。相對平等的環境下,戰友之間就能敞開心扉,成為知心朋友也就不奇怪了。軍校可能是你唯一可以不自卑地平等交上一大批知心朋友的地方,而且是“四大鐵”之首的戰友!

你將有一種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

軍隊是一所大學校,軍校是學校的學校。進入軍校,幾乎是強制性地與以前不健康、不規律、不受限的自由生活方式告別。不用擔心手機依賴症,根本不讓用手機,用了也沒有信號,有信號也會被幹擾,最低限度會讓你沒地方充電。不用擔心失眠晚睡,每天訓練結束之後,你都會做到一沾床板就睡、不聽哨子不起。更不用擔心挑食厭食,當年我們班吃大饅頭的最高紀錄是16個、平均12個,不吃辣、不吃蔥、不吃魚更不要緊,如果餓一頓解決不了,那就餓兩頓唄!

入校一年,基本上肥的練瘦,瘦的練出筋骨肉。前幾年,還有“海軍海量,空軍無量,陸軍喝到天亮”的拼酒風險,“禁酒令”下達後,這個風險也沒有了。加上每月一小測,每季一考核,每年一總評,身體想不好都不行。

當然,從軍之路也有很大的風險。正是這些風險,才使得從軍成為一種奉獻的職業,才使得軍人成為最可愛的人。

從筆者的親身經歷來看,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風險:

你要面對失去自我的風險

這個失去自我,不僅僅是指失去生命,更常見的是其他方面的失去。坦率地說,生死考驗並不難面對,因為那是一時的,其他方面失去的考驗才是最難的。

一是個性的失去。軍隊講究的是整齊劃一,攜筆從戎要面對的第一挑戰就是放棄個性,成為集體中無差別的一分子,專業術語叫“完成普通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就是要從思想上行動上語言上著裝上神態上,與上級與戰友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自由的失去。不僅僅是人身的自由,還包括思想和語言的自由,人不能亂跑,話不能亂說,頭腦也不能亂想,必須保證能與上級想到一塊去。三是健康和生命的失去。雖然這種挑戰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但風險卻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

筆者2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先後寫過4次血書,2次是戰備行動,1次是抗洪搶險,1次是抗震救災。當然,這個不同的兵種、不同的部隊的概率各不相同,但父母親把孩子送到軍校後,就要做好迎接隨時可能找不到孩子的準備,即使他去的地方是安全的,你也不一定能找到人。

你要面對顛沛流離的風險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僅是一句順口溜,更是活生生的現實寫照。“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不僅是一種表態,更是軍人生活的常態。這種顛沛流離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正常調動,如升職、學習、交流、轉崗等等,要在不同崗位之間調換,可能今天還在風景秀麗的春城,明年就要到風沙彌漫的邊塞。

二是大項活動,如出差、培訓、演習、救災等等,要到新的地方遂行任務,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影響較小。

三是調防移防,如改革調整、部隊轉隸等等,這個屬於連鍋端,影響比較大,但次數不太多,5-10年有一次就不錯了。

所謂“搬家三年窮”,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傢俱配備、家屬就業、孩子上學等難題,每次搬家都要花一大筆錢。筆者經過數個崗位調整後終於到了一省會城市,與一畢業就分配到該省某機關的同學一比較,活生生少了一套房款錢。

你還要面對脫離社會的風險

由於遂行任務、保密和管理的需要,絕大部分軍隊單位通常是與社會隔離的。軍校如此,軍營更是如此。軍校在校期間的花前月下基本絕跡,有的指揮院校甚至沒有女學員,“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往往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夢想。

畢業分配後,除了少量分配到駐城市部隊外,絕大部分要到相對偏遠的軍營,客觀環境影響加上主觀管理限制,軍人與社會的隔絕是不可避免的,從軍時間越長,隔絕影響越大,對轉業或退役後的再就業影響也就越大。

總的來說,對於普通家庭來講,報考軍校是一個還算不錯的選擇。個人的感覺是,考軍校苦了自己,但能幸福一家人;不上軍校,可能自己舒服,但家人就會比較辛苦。

當然,如果你只講犧牲奉獻、不求任何回報,那麼,攜筆從戎一定能實現你的想法,不需考慮。反之,如果你害怕吃苦受累、不想任何付出,那麼,也不需考慮,軍校肯定不適合你,軍隊肯定更不適合你!

選擇從軍,就是選擇了一條犧牲奉獻的人生道路,平時要犧牲自由和團聚,危險時刻要犧牲安全甚至生命,沒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和準備請慎加入;

選擇從軍,就是選擇了一把堅決服從的自律枷鎖,心中不能亂想,事情不能亂做,很多時候要有頭腦和心胸都屬於組織、無條件服從,沒有做革命鏍絲釘的精神和準備請慎加入;

選擇從軍,就是選擇一種相思相守的生活模式,別離是生活的常態,相聚是長久的奢望,你將牽掛世界的每次動盪、關注國家的每個動作、揪心社會的每種變化、死守自然的每場災害,因你隨時可能參與其中,你最關心的人隨時可能出現在現場!

為了國家,為了社會,也為了每個人,希望軍隊歡迎所有值得歡迎的人,拒絕所有應該拒絕的人!

軍校填報志願必看—上軍校5大收穫和3大風險

以軍人的視角解讀世界

Powered by 81號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