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球评:更软更慢更平庸

世界杯球评:更软更慢更平庸

三场乏味的一比零,像一枚硕大的感叹号,为俄罗斯世界杯前七个比赛日,钉上了乏味的铁钉。细心的球迷或许早已搬出统计学,对如此高频率的一比零,做了概率上的计算。毕竟,已经完赛的二十场比赛里,打出了九个这样的比分。

一比零主义,曾是功利足球的代表,也曾是杯赛教练的圣经,但它同样是丑陋足球的代名词。如果说世界杯这样的赛事,允许因为奖杯而向功利低头的话,那么小组赛里那些强弱分明的对垒,也打出如此不具备观赏性的结果,则是对足球美学的公然挑衅。

世界杯球评:更软更慢更平庸

凡事有因果。这么多乏味的比分,或许不仅仅是耀眼的奖杯,而是世界杯扩军和名额再分配之后,参赛队伍实力两极化严重。单纯从比分来看,可能并不够具体,但从比赛进程分析,往往都是强队在进攻和防守当中,做到了收放自如,他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血拼每场比赛。积分、进球,甚至体力,都可以靠建立在实力之上的算计去完成。

不少人开始炮轰梅西、攻击内马尔、指责格列兹曼,无外乎是巨星没有发挥出领袖作用。巨星是足球场上悖论,他们是双刃剑和矛盾体,正如包办了葡萄牙队四粒进球的C罗,再度被封神。梅西的迷失,从精气神都被问罪和批判。

世界杯球评:更软更慢更平庸

表象是巨星集体迷失和新秀纷纷失位,其根本是捏合之下的国家队,无论从硬度还是打法,都变得柔软和娘炮。近几年交替掌管足坛权杖的西班牙和德国,都在控球率当中为球迷催眠。讲究控制本身没错,但以控球去消耗对手的体力与锐气,却不主动取争取进攻机会,这多少会让熬夜的国内球迷失望,准备好烧烤和啤酒的他们,并非在等待一场毫无高潮的抢圈游戏。

场面被控制,节奏也被带入到拖沓当中。那些被英超节奏惯坏的球迷,在世界杯上偶尔可能会怀疑自己看了很多场养生足球。在足球场上,胜利者的战术打法,是注定被复制和模仿的。我们怀念全攻全守的荷兰、激情澎湃的阿根廷和充满灵性的巴西,我们唯独不怀念那些将足球变得乏味和丑陋的所有场次。

强调整体,是足坛演变至今的趋势,也必将在世界杯当中主导最后的的冠军归属。有些特点鲜明的球员,甚至没有被带到世界杯赛场。如果皮尔洛、里克尔梅等这些球员生于这个时代,他们荣耀簿将会被怎么书写,这恐怕是你无解的谜题。

奥运会历史上,我们曾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伊辛巴耶娃、博尔特和中国乒乓球,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将口号变为现实的可行性。如今比照足球场,统治者们正在将足球变成“更软更慢更平庸”的游戏,那些虎视眈眈的挑战者们,但愿他们能将足球带回我心澎湃如昨的冲动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