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兩儀拳的發展計劃及保護政策

中華兩儀拳的發展計劃及保護政策

兩儀拳,起源於《周易》,盛於宋,全國獨樹一幟。《繫辭》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拳功法自然,根據陰陽變化,五行生剋原理,經過歷代弟子們總結探索,集武術、中醫、經絡、針灸、氣功之大成,創立了以武術技擊、氣功養生、中醫診療為一體的兩儀拳。

兩儀拳發展現狀:

1983年,張震領大師編寫《兩儀點穴》一書,被中華寶庫收藏。2001年在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全國文化產業成果交流會上兩儀功夫被評為“中華一絕”稱號。2004年元月,在河南省電視臺《武林風》欄目的首播式上,兩儀拳弟子現場表演點穴功夫,引起轟動。沈丘縣縣誌關於兩儀拳點穴都有詳細的記載。之後張震領帶領其弟子多次在各大電視臺展示兩儀點穴功夫,2009年兩儀拳被確定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兩儀拳成功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瀕危狀況及保護計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較大變化,一些年輕人無法認識中國傳統技能,人們多從事一些短期內見到效益的普通工作,或外出打工、經商其它行業等;因此,學習傳統技藝的人越來越少。

兩儀拳第十四代掌門人張震領兩儀拳嫡系第十五代傳人張坤,為將兩儀拳發揚光大,毫無保留地將混元養生奉獻於社會,獻出兩儀秘方造福人類;為此,呼籲各界武術愛好者將這一傳統古老拳種繼承發揚下去,如不緊急搶救此項文化遺產,不僅是中華民族武術史的一大缺憾,而且是世界武術文化史無法彌補的遺憾。

進一步全面深入細緻地開展調查挖掘工作,將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存檔。成立兩儀拳武術研究會,建立兩儀拳培訓基地。打破舊的風俗和門規,發展會員,為國家培養高技藝人才,服務社會,使這一中華國寶發揚光大。

中華兩儀拳的發展計劃及保護政策

發掘、搶救、保護兩儀拳有三個主要價值:

(1)學術價值。在中華民族的眾多武術拳種中,兩儀拳獨樹一幟,目前僅存於沈丘縣一處,其他並無此拳種,對此稀有武術的發掘、搶救、保護,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武術,乃至對世界武術史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2)實用價值。兩儀拳既能點穴又能解穴,制人而不傷人,尤其是對有關經絡的疾病療效十分顯著,對跌打傷、摔傷也有很好的醫治作用。

(3)益壽價值。兩儀拳集氣學、醫學、經絡學、力學及武術於一體。由中醫理論演變而來,此拳種處處有陰陽之分,剛柔相濟,以內氣催力,鍛鍊五臟六腑及周身關節和肌肉,調解神經,能使全身得到陰陽平衡,氣血暢通,減少疾病,有養生益壽延年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