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爲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眾所周知,大約從秦朝以來,中國社會便主張“以農為本”,實行“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並且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近現代以來,無數學者都對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國策大加批評,認為這是導致中國近代以來落後於西方,迎來百年國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不過被這些學者忽視的是,在全人類的古代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商業的繁華程度與總額遠勝那些“以商為本”的國家。哪怕是閉關鎖國的清朝的對外貿易和商業總額都是世界第一,以至於英國要使用鴉片來改變自己不利的貿易地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首先,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並不是指壓制乃至於廢除商業,而是指政策重心在農業和商業中偏向於農業。實際上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商業的發展,尤其是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宋等等偏安於江南,無法完全憑藉農業支持社會運轉的朝代更是非常重視商業的發展。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其次,商業的本質是以買賣方式流通商品,而商人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賺取差價獲利。正因如此,完善便利的交通與統一而廣闊的市場是商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約從大禹治水時開始,中國古代就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設施領先世界幾百年。而從上古開始,中國人口就位居世界人口。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秦朝之後,“大一統”又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強大中央政府和統一國家將眾多的人口統合廣闊的統一市場,以上這些都是商業快速發展繁榮的必要條件。相比較中國,其他古代國家由於缺乏完善便利的交通、統一廣闊的市場,就算是實行“以商為本”的國策,商業發展也很難與中國相比。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最後,商業運行的根本要素是商品,而商品主要來自於實體產業。在農業時代(古代),農業就是實體產業,古代的商品只能來自於農業,所以只有農業的大規模發展才能為商業的大規模發展提供基礎。而中國古代農業在“重農抑商”國策支持下發展為世界第一,在世界第一農業的基礎上當然能發展出世界第一商業。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另外,除了世界上規模與產值最高的農業之外,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不僅在規模上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而在諸如瓷器、絲綢等商品上還擁有壟斷性的技術優勢。在規模和技術都佔據巨大優勢的情況下,中國必然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而這些恰恰是“重農抑商”國策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為什麼還是古代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綜合來講,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實際上是“重實抑虛”。中國近現代落後於西方的“百年國恥”也不是因為抑制商業發展,而是因為抑制工業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產值如今已經是世界第一,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