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困難,你們感受到了嗎?

登山釣水

本文從消費,出口,投資三方面數據的縱向對比來揭示目前的經濟情況,同比數據是直接除的,有興趣自己也可以去做下。
我們來看零售消費數據吧。
2018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59億元,同比增速3.05%。
2017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59億元,同比增速10.7%。
2016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11億元,同比增速9.98%。
2015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95億元,同比增速13.85%。
2014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50億元,同比增速12.5%。
2013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86億元,同比增速13%。
2012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15億元。
以上是2013年到2018年6年的數據,2011年的數據我沒搜到,所以沒法給出同比數據。
很明顯的就是今年5月的零售數據,只有3%的增幅,而在此之前,除了2016年接近10%,其他年份都是在兩位數以上。
接下來看看出口數據。
2018年5月出口1.34萬億元。
2017年5月出口1.32萬億元。
2016年5月出口1.17萬億元。
2015年5月出口1.17萬億元。
出口數據沒什麼增長,就去年5月還不錯,增長在10%以上。
再看下投資情況。
2018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6043億元,同比增速6.05%。
2017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03718億元,同比增速8.55%。
2016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7671億元,同比增速9.6%。
2015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71245億元,同比增速11.4%。
2014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3716億元,同比增速17.2%。
2013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31211億元,同比增速20.5%。
2012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8924億元,同比增速20.7%。
2011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0255億元。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到,2012年到2018年固定投資規模翻倍,這增速要比消費零售增速要高(16715到30359,沒有翻倍),不過從2015年至2017年,投資增速已經不及消費增速了,說明內需拉動力在提升。
但是,2018年5月,消費和投資增速雙降,消費增速只有投資增速的一半,由此可見今年壓力之大。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朋友,實體經濟目前之困已經非常明顯、突出,我作為一個長期在金融部門的人員已感觸很深,相信經濟界、全體民眾都有切身的感受。

目前最大的困難,橫亙在實體經濟之間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實體經濟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現實困難。近幾年國務院出臺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多達幾十項,除了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難問題,但至今這個頑疾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據權威機構預測小微企業融資缺口約在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最近國務院又出臺五項措施意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難問題,這不僅說明中央政府重視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更在於目前小微企業融資之困的形勢相當嚴峻,貸款難、難借款應是當下小微企業最頭痛的問題,也是最真實的寫照。可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到了非下決心徹底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經營陷入困境,債務違約高、糾紛多,盈利能力下降,東南沿海發生幾波關門、跑路高潮,使小微企業遭受了毀滅性打擊。過去幾年東南沿海實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廣州、深圳、東莞、溫州、福州等地小微企業因資金斷鏈、經營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關門跑路的實體企業多達上百萬家,不少老闆因此走上自殺等絕境,這一幕幕實體企業的悲慘史,應該很多人記憶猶新,始終難以忘懷。

可時到今日,這種現狀雖有所改觀,但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讓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脫困,不少實體企業依然在艱難的經營路上苦苦掙扎。

此外,還要看到不少實體經濟因經營艱難不得不背離經營初衷,踏上了轉行轉產的“脫實向虛”經營之路,使實體企業整體經濟前景瀰漫著一種悲觀情緒,不少實體企業家賣掉機械設備,加入到炒房地產、炒黃金期貨、炒股及其他虛擬經濟領域,加劇了全社會資金及其他各種資源的脫實向虛,這對我國當前經濟企穩回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相信這一切全國民眾都應有切身感受,也有切膚之痛,但願各級政府及全社會集思廣益,積極參與解決實體經濟擺脫經營困難的偉大實踐和謀劃之中,願中國實體經濟早日走出陰霾,步入穩健發展之道。

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各級政府進一步對實體經濟加大降稅減費的“讓利”力度,建立各種信貸保險基金和信貸獎勵制度,提高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興趣和消除信貸後顧之憂,讓實體經濟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機和活力。

同時,銀行應消除信貸門第觀念和“嫌貧愛富”信貸經營思維,向小微企業切實伸出信貸援手,給予小微企業“雪中送炭”。此外,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進一步在貨幣信貸上加大定向降準力度、對小微企業信貸不良貸款提高容忍度等等,消除銀行機構對資金來源不足及不良借款增加等方面的擔憂。


財經深思

近年來,實體經濟開始逐步走下坡路,已經持續三年之久,不僅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向著越來越糟的方向發展。以前繁華的商業街和商場如今貼出了許多出兌信息和轉讓甩賣的情況。以前造價幾百元的服裝甩賣時幾十甚至幾塊錢就賣了,可見實體確實步入了嚴冬。那麼造成實體經濟困難的真正原因有哪些,坤鵬論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虛擬經濟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現在人們已經步入互聯網時代,並掀起了一陣狂潮,人們離開了互聯網似乎寸步難行,方便了大眾的學習、生活和娛樂,但也改變了以前固有的商業模式,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大量資金流入虛擬經濟。由於虛擬經濟的銷售模式的介入,使得整個個體零售市場發生變化。原本有多層級市場,以前的市場流程是從設計研發,原料市場,製造加工,代理,批發,最終到零售,但互聯網的出現整個流程被整合了,製造工廠自己既做批發又做零售, 批發商沒有了市場,現在到東三省地區的許多服裝批發市場已由原來的熙熙攘攘變成了現在的門可羅雀。以前做零售的更沒有市場了。經過調查,三分之二以上的零售商銷售額不及原來的一半。由於層級市場被打亂,流量越來越集中到最有資本的上游那裡,電商是為數不多的高增長經濟引擎,但是電商的副作用很明顯,扼殺了傳統行業,全民網上經商,但是大家都沒有賺取太多的利潤。

二、高房價的影響

高房價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房地產的泡沫問題也是影響實體經濟的重要因素。高房價無疑會抬高租金,生產成本等。很多實體承受不起年年增長的租金壓力而面臨倒閉。而且高房價影響的不僅僅是高租金的問題。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買了一套房,窮了三代人,再不買,三代人也買不起一套房了”。所以這幾年房價的飛速上漲,為許多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再加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車子、孩子教育經費也是不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百姓手中沒有錢,自然消費水平也降低。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少,流動速度慢,自然影響經濟的發展速度。

三、競爭激烈的影響

隨著實體經濟的蕭條,很多實體為了減少開支,儘量將多餘職工裁員,無業的人員越來越多,雖然互聯網經濟解決一部分就業,但從事這一行業的業內人士也都知道,真正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雖然實體經濟不好,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湧進這個市場來分一杯羹。那麼造成的唯一結果就是供過於求,在各行業均以成熟,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一些曾經沒有太多文化,靠以前能夠吃苦和打拼的精神闖出來的實體店主們已經很難再適應時代的變革。

總之造成實體經濟困難的原因很多,國家也提出了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支持,坤鵬論希望從事實體的從業者們能挺住,也許寒冬過後,春天就到來了。


坤鵬論

實體經濟困難已經有好幾年了,這種局面到現在還沒有改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妨探究一下:

1、首先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高房價。中國的房價漲的太離譜,無形中推高了房租成本。現在很多實體經濟,尤其是一些店鋪,店面租金成了成本主要組成部分。很多老闆辛辛苦苦幹一年,房租一交,工資一發,水電費一付,到手寥寥無幾,甚至有的還是負數。沒有利潤,誰還會開店做生意,經營一年基本就是給房東打工,不如關門自己給別人打工。就這個樣子,有些房東還年年漲租。我曾見過有的飯館裝修一個月,剛開了一個月就關門轉讓。

2、價格戰導致利潤已經低到骨子裡了。這幾年實體經濟越來越不好做,為了應付高租金,老闆只好提高銷售價格。但是,網購越來越深入人心,最關鍵的就是網購便宜。有很多人認為是網購擠垮了實體店鋪,有這方面的因素,也不完全是。按理,線上和線下是兩種渠道,兩種不同的銷售模式,商家不可能笨的選擇一種渠道而放棄另一種渠道。比如像家電等大件,你仔細看,在實體店出售的商品型號,在網上根本查不到;而在網上銷售的產品,在實體店也找不到。說明很多商家根據不同的銷售渠道因地制宜的銷售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研製出的新款新品,多數先在實體店推出,所以價格會貴;而網上多數都是老款或者即將淘汰的型號。但是消費者不管這些,只看價格,不看你的功能或者創新。而打價格戰,受傷的不但是商家,也有消費者,甚至整個產業。商家打價格戰,無疑要減少利潤,利潤減少必然導致創新能力減弱,品質落後,而作為銷售末端的消費者,最終就成了這些產品的買單者。而沒有了創新,整個產業也談不上發展。

3、人力資本的上漲導致實體經濟越來越難。過去很多企業就是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來維持發展。隨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人力成本的漲幅在所難免,而且工資多數還是剛性增長。這樣就導致利潤減少。所以說,現在很多老闆辛苦一年,有的還沒員工掙得多。

4、競爭越來越激烈,品牌塑造越來越難。現在總體來說是供大於求,消費者選擇面大,品牌也很多。打價格戰就是找死,不打價格戰就是等死。加上電商、外賣平臺的加入,實體經濟日子越發不好過了。而現在的品牌塑造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不管是打廣告還是到網絡上做營銷,錢花了也不見得有實際效果。一些沒有特色的小店面,沒有推廣和營銷,只能坐等客人上門,當然撐不了多長時間。

5、消費者的忠誠度越來越低。過去有很多老字號、百年老店,現在就很難說打造百年老店了。傳統營銷思維必將決定傳統營銷模式。而現在的消費者口味越來越刁,今天喜歡這個,明天說不定又喜歡那個。另外就是銷售的業態變化很大,現在很多外賣平臺,想吃啥直接大拇指一動就送上門了。過去就近按點吃飯,過了點只能吃泡麵充飢。現在平臺24小時供應,再遠都送上門,沒法比。現在很多店面挖空心思搞“網紅店”,沒辦法,都是業態變化給逼的。

總之,實體經濟困難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只能越來越糟。


長安那片月

外在客觀的方面大家都說得挺多,我來說些不一樣的。

思維方式!!

公司手上有代理某一個零食品牌,老牌國營廠家。在國內單一分類裡面也算是10強之一了。代理了有個四五年吧,新產品每年也有陸續更新。但是!!重點來了,沒有一個新品有競爭力!!

技術部門和管理層,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口味需求,在我看來是有些守舊,口感都是老一套。沒有推陳出新的思維。導致了年年都是賣老品,競爭力也逐年下滑。

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外部客觀條件應該是比較嚴峻了。原料漲,人工高,場地貴,融資難,稅負重,等等等等。這麼嚴峻的局面,大多數人還是抱殘守缺,用老一套的經驗去面對,失敗是大概率的事情。

只有重視研發,推新品,出新招,才能革新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才能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國產手機越賣越便宜,低價拼市場,你有本事研發出個摺疊柔性屏看看,賣到蘋果價也不是不可能。

市場並不是沒有錢,只是都沒有GET到消費者的G點而已。


我就是個做零售的

實體經濟困難,這是不容否定的

大家可以看一看身邊,幾年前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頭來做成的有多少?我身邊就有朋友生意失敗,轉而給別人打工的;也有越戰越勇,創辦公司倒閉三四回的,這些朋友至今還頑強地“活著”。

實體層面為何困難?我不想從太宏觀的方面說,因為都被人說“爛了”:無非就是融資成本高,銷路又不好(內外需下滑);有些行業還有行業壁壘,私企競爭存在障礙···這些原因說多了“都是淚”。今天我想換個角度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從學術角度,也不講大的企業,而是探探我身邊的創業型小企業,簡單跟大家“聊聊天”。

先是“吃哪塊蛋糕”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讓你選擇創業,你會選哪個行業。以前聽過一個經典故事:有個以色列人在一條高速路上開個了休息驛站,專門為過往的旅客提供餐飲。日子一長,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休息站了,顧客越來越多。後來,別的以色列人看到了“商機”,不久,這個餐飲驛站旁邊建起了一個加油站;再不久,旁邊又多了一個洗車店。不到半年功夫,就成了一個著名的綜合驛站,裡面洗車、加油、休息、餐飲、住宿一應俱全,誰也不衝突。

但是,同樣一條高速路,換做一箇中國人開了個餐飲休息站,日子久了生意不錯。別人看在眼裡,都來效仿。沒過多少天,旁邊又多了個餐館;又過了幾天,又多了一家。不到半年功夫,一連串30幾家餐館都開在了這裡,清一色,沒有加油、沒有住宿。又過了半年,30幾家倒逼了,還剩下兩家,還整天充滿敵視。結果30幾家倒閉的店老闆回到家中,抱怨“生意不好做”。

我想說的是,這個故事雖然略有“種族色彩”,但不得不承認,現在身邊的現實大多如此。根源在哪裡?故事又想表達什麼?我覺得肯定有朋友又會扣上“不團結”的高帽子。其實我是想說,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告訴我們選擇創業不要“一蹴而就”,要帶有商人的思維。看到大家都在做哪一塊,看到哪個行業有前景,先不要忙著進入這個行業,應該去想一下這個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自己可以為這個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提供什麼。如此一來,進入該行業的人多了,你的“顧客”也就多了。

我想聊的第二個問題是“信任”的問題,遇到這個問題的多是合夥制企業。現在合夥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也有很多是“情懷”相同走在一起的。大家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碰撞出火花,一拍即合,開始創業。如果失敗了,吃個“散夥飯”,哥們一場好聚好散;如果階段性“成功了”,問題就接踵而至,團隊中總有人想把股權攥在手裡,對別的合夥人“過分謹慎”。沒有信任的合夥制就像是“紙鍋”熬的一碗湯,材料不錯,火候也好,就是早晚得“破”。

其實,身邊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我在這裡只說了兩個偏典型的。引用一句話:“世間早無高手,你我又算得了什麼”,既然你我都是一介草民,就不應做黃粱夢,也不能整天怨天尤人。在這個年代,大城市裡,餓是餓不死的,至於怎麼過的更好,一般靠頭腦,一般靠勤奮


張瑋崑崙宏觀

一群文盲,第一,實體困難原因不會那麼多,也不會那麼複雜,第二,原因就是大家沒事做了,房子建完了,大部分也裝修好了,而金融業給整個社會增值的工作也完成了,這導致的失業人群非常龐大,他們轉向其他行業,不僅是增加了競爭讓實體難做,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原本是其他行業的消費者,現在是少了消費者多了競爭者,可想而知。第三,房產是對經濟有利的,只是因為開發太快,讓我們陣痛而已,本來還能靠房產慢慢發展20年的,現在一下子透支了。但這是好事!!我們感覺難,但這是對比前幾年的情況,那麼和10年前比呢,就好太多了,雖然那時候工作好找,但生活水平遠遠不如現在。這就好像讓你選擇現在的中國還是現在的印度。網購也是同理,淘寶讓中國經濟至少躍進10年。如果沒有淘寶,現在你的工資水平可能2000,然後物價貴的離譜,所以明顯是進步的。所以中國經濟需要的是尋找一個新的能生產價值的行業,或者尋找新的出口點。總之就是讓百姓有創造價值的機會,也就是新的就業機會,這個機會必須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從已有的行業裡競爭出來的。當然競爭能逼迫創新,然後能創造出口,出口也是一種方式。而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能讓我們有事情做,並且生產的是大家都認同的價值,例如之前的房地產,汽車,服裝行業等,而不是泡沫類的。做個假設,某公司發明了機器人,每個家庭必備,售價昂貴,並且壽命長保值性好,生產這種機器人需要社會勞動力的十分之一,於是這群工作的人從原來的失業者,或者是其他行業的競爭者,變成了有錢的消費者,這樣給其他行業減輕的負擔就不只是百分十了,社會一下子感覺到壓力減輕很多。所以現在需要的就是這種創造,創新,而不是去計較房地產和網購。


暱稱為無暱稱

我是不將就的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我善於不將就的看問題!歐耶!

實體經濟真的困難嗎?說句實話,我並沒有看到,說實體經濟困難,那麼什麼是實體經濟呢?不是經濟學家,我並不知道作為經濟理論來看,什麼是實體經濟。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只知道“實體經濟”就是相對於虛擬經濟的,是生產實體產品和實體服務的經濟組織形式。

為什麼實體經濟並不困難?

最近這幾年的實體經濟也出現了很多獨角獸公司、很多明星公司,從他們的成功來看,怎麼會困難?不管是以場景營銷發展的江小白、還是以技術領先發展的大疆,其實背後還有很多有技術、有優勢、有競爭力的實體經濟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快速發展壯大。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這個問題是一個大範疇的問題,就是肯定有部分實體經濟是困難的,這是沒錯,但是就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虛擬經濟,難道就沒有倒閉的公司?其實可能還更多!所以,實體經濟困難不困難,要看企業自己,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什麼樣的實體經濟會困難?

  • 不知道如何順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 不知道轉變觀念還想著靠經驗生存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 自以為是,不知道聽取不同見解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 只知道埋頭做事,不知道自我品牌和影響力搭建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 沒有技術優勢和鑽研精神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 不善於學習和進階轉型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 有著賭博思維的實體經濟很危險。

為什麼?因為市場在變、消費行為在變、供應鏈在變,中國現在最大的現象題就是變化太快,那麼怎麼才能把握住機會,只有你變化的更快,看準趨勢和發展去適應和擁抱。很多實體經濟在高速發展的時候,賺的盆滿缽滿就已經開始養尊處優,更不要說學習和轉變觀念,他們早已忘記了市場在變化,等他們醒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這個時候不困難才怪。所以,創業做企業,特別做實體經濟,更是要如履薄冰,時刻保持學習的姿態、進階和轉型的準備。

做企業賺錢一個靠運氣一個靠努力,但要生存和發展成大品牌大企業靠的是格局和思維。

我是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你有什麼不同觀點一起來討論吧!


不將就的張小果

一,無限放水,製造通貨膨脹,在這個薅羊毛的財富掠奪戰中,重新分配的財富並沒有集中在大部分實體經濟參與者手中,而是一如既往的集中在了金字塔上層。實體經濟參與者們,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一方面,實際財富並沒有增加,但是同時要承擔拉高的物價和生產成本,這樣不斷的蕭條就如約而至了,實體經濟的蕭條,主要原因在於財富的分配問題,在於既得利益者吃相太難看。

二,作為薅羊毛的一部分,房地產的泡沫問題也是催生實體經濟蕭條一大原因。高昂的房價讓居民負債率節節攀高,居民失去消費力,另一方面高房價催生的高房租,商鋪租金過高讓門店生意難以為繼。信貸偏向房地產業,實體經濟融資空間被擠壓太多。

三,加入WTO以後中國得以第一次進入主流現代化世界,接受最先進最有效率的生產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往生產力過於落後造成的與世界先進生產力差距過大的坑被不斷填平,差距造成的潛力被加入WTO以後獲得的先進生產力和全球貿易體系兌現,兌現以後進入緩慢增長期是正常的,放眼全世界,近些年也沒有重要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率變革,而且中國自身也無法成為一個創新國家,成為一個具有變革生產力能力國家。所以對於經濟的低迷這個長期的大趨勢要做好心理準備。

另外。為了維持高增長率,去無限放大房地產泡沫,是愚蠢的。


紅日1570548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