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顧城之北

①河南省的優勢是超過一億的人口,以及高層強力推進的中原城市群政策。劣勢省會太強大,省內城市如洛陽、商丘、開封、南陽、信陽等歷史名城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成績。

②湖北省的優勢是高教、國企集群。劣勢是沒有良好的政策扶持,以及省會武漢的一城獨大所帶來負面影響。

③湖南省的優勢是被納入“泛珠三角”經濟區,劣勢是湘南、湘西未被大力發展。
河南、湖北、湖南按照地理區劃都是華中地區。


參照中部崛起戰略規劃,這三省都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主戰場,是全國梯級開發的第二梯隊。

目前,河南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五。湖北省人均GDP位居中部第一,湖南發展相對均衡。


民間查訪專員

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有個共同優勢,就是其省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非常發達。此外三省經濟還是中部六省乃至中西部的佼佼者,至於各自的發展優勢和劣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湖北和其省會武漢。百年前湖北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以及“科教基地”,至今為止這兩項城市發展根本還在發揮著餘熱。此外與湖南、河南相比,湖北高新產業比較發達,整體經濟質量要比其它兩省高,例如光谷軟件園的建設,除有國家投資長江存儲器工程外,還有民營鬥魚、卷皮等互聯網獨角獸公司。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湖北或者說武漢整體經濟活躍度要略高其它兩省,因為去年湖北招商引資資金總量高達三萬億,還有小米、摩拜等公司前後宣佈在武漢成立第二總部,直接將武漢乃至湖北經濟活躍度推向歷史巔峰。

接下來就是湖南,湖南最近幾年發展也是可圈可點,相比較其它兩省,湖南最突出的應該就是“區域優勢”還有“文化產業優勢”。當然民營經濟也算,但湖北與其整體還是旗鼓相當。首先湖南整體略靠珠三角,湘南地區可以很好享受珠三角發展的資源,這就與安徽靠攏長三角是一樣的道理。未來隨著未來湖南的發展,相信湘南地區作為長株潭與珠三角發展之間紐扣,也定將迎來新一輪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另外就是文化產業優勢,湖南文化經濟在中部六省可謂是“一花獨秀”。目前湖南文化經濟主要是由“歷史文化”和“娛樂文化”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其省會長沙娛樂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值得同處中部的鄭州還有武漢學習。

最後就是河南與其省會鄭州。河南發展優勢也非常明顯,眾所周知是“人口紅利”還有“歷史文化底蘊”。人口紅利就不用過多解釋,其省會鄭州航空港還有富士康的建設很大一部分就是依託這一點。至於河南歷史文化底蘊優勢就更加明顯,國內八大古都河南就獨佔四席,其歷史文化底蘊非一般省市能夠比擬。再者河南這幾年規劃“中原城市群”,其輻射範圍甚至包括山西、山東部分區域,由此可見河南中原城市群發展信心之大、發展規格之高,


最後再來說劣勢,湖北、湖南劣勢與河南相比還不是特別明顯,在此我僅說一下河南發展劣勢。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並不是教育大省,其科研教育發展一直是不小的詬病。“教育是城市發展奠基石”。與湖北、湖南相比,河南教育無疑是非常落後的,這樣一來河南在未來城市發展當中就顯得相形見絀,缺少科教的支撐,未來河南發展就像失去左膀右臂。

當然目前在中部六省當中河南經濟實力是最強的,湖北是經濟發展質量最高的,而經濟湖南發展是最均衡的,由此可見三省發展可謂是各有千秋。在此我只希望未來這三省能夠齊心協力、攜手共進,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湖北、湖南的優勢在高校教育、旅遊資源,還有暖溫帶的宜人氣候,交通優勢日益強勁。湖北武漢還有高新科技產業優勢,其劣勢在於山地多,教育經濟發展不平衡。河南交通便利,人口資源後勁足,人文底蘊雄厚。但高教資源太差,一是名校少,二是錄取率低,光是高考分數因素讓西安、天津吸納了中原無數中產移民。同時省內資源過度向鄭州集中,沒能發揮洛陽、南陽、安陽等地的輻射臨省能力,形成更多的區域中心。最後就是行政管理理念陳舊,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與江浙地區反差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