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和畢卡索同爲現代藝術大師,他們誰的繪畫技法更高,影響更大呢?

秦小談

梵高和畢加索都是偉大畫家,要把他們兩人分出誰高誰低還真不好比較。

梵高比畢加索早出生幾十年,兩人並非同一時代人,所經受的繪畫思潮和時代觀念完全不一樣。

梵高屬於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創作時設色大膽奔放,強化色彩在畫面中的對比效果,突出強烈筆觸在畫布上製造出音樂般的韻律感,在畫中毫不掩飾自身情感,是後印象派作品的最主要特點。



畢加索•亞威農少女

畢加索的時代,繪畫已經越來越抽象化,用繪畫解釋哲學命題,以人文關懷的角度表達個體生命意識,體現生命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是畢加索繪畫的主要特點。

兩人在技法表達層面,都符合藝術規律,對繪畫的理解和側重點完全不同,很難進行有效比較。



梵高•收穫

如果從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脈絡來看,我認為,梵高的影響要大於畢加索,原因如下。

其一,梵高承前啟後,是歐洲古典油畫與現代油畫的分水嶺。

同為後印象派的塞尚被稱作“現代油畫之父”,其實,我覺得梵高更應該享有這個標籤。



梵高•向日葵

論色彩的絢麗,情感的熾熱,筆觸的奔放程度和寫意性的突出,塞尚比不過梵高。梵高的風格直接促成了野獸派,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抽象派的誕生。連畢加索也受梵高影響很深。

其二,梵高畫畫很虔誠,幾乎沒什麼功利心,為藝術而藝術,是一個用生命燃燒藝術的瘋子,把藝術之路看作是朝聖之旅。



畢加索•夢

而畢加索的功利心和世俗心相當重。畢加索善於包裝自己,善於製造一些熱點來提升自身名氣,追名逐利一直是他畫畫的動力。因此,他在生前就過上了奢華生活。

梵高在經營名氣,用藝術為生活增光添彩,帶來實際效益這一方面沒有天賦,是名副其實的弱者,人們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在口碑上,梵高更好於畢加索。


鴻鵠迎罡

謝謝,非常感謝你給我回答問題的機會。梵高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繪畫成就完全可以更高。但是,無論如何,梵高與畢加索的意義不是一回事情。


梵高有獨創的精神,完全取消了西方古典繪畫的光影定律,而把色彩的表現力和表現性突出出來了,這是了不起的繪畫創造。

當然,他的創造意義上重大的。


西方繪畫,自從出現了“印象派”繪畫風格,就像中國畫發現了寫意畫一樣,給繪畫帶來了一個新時代

梵高是這個新時代的參與者也是這個新時代的創造者,這是梵高的幸運與榮光。

但是,梵高的繪畫經歷太短,他的繪畫作品儘管有不少精品和天才之作,畢竟他還是一個探索者,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自己的藝術使命,就告別了藝術,這是他自己藝術生涯的最大遺憾。

但是,也不是因為生命短促就沒可能完成藝術的完美。


拉斐爾同樣與梵高活了37歲,但是,拉斐爾的每一件藝術作品都非常完美。

也許是梵高的天才有限,所以,生命給他,就是他自己剩下的一切。

即使梵高活一百歲。他的藝術永遠只會在他自己設定的範圍。


畢加索相對是一個專業畫家,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畫家。同時,他的壽命很長,為他創作豐富的作品提供了天才以外的天時。

畢加索的藝術創作從構思到落筆,基本都是胸有成竹的作品,所以,畢加索的作品也是很完美的。

他一生畫風多變,但是沒有改變的,是他的精緻。


事實上,梵高在世界範圍的一代大師之中僅僅是一個小兄弟而已。


我們對梵高的平均有過度的拔高。甚至連梵高的糟粕也五體投地,這是不夠成熟的。

畢加索是現代思想家之一他可以與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相提並論,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繪畫的意義,而梵高絕對沒有這樣的影響和這個資格的。

以上千千千裡馬的個人觀點,歡迎你的補充和批評指正。謝謝。


千千千里馬

順道給個原文版的,讓你們可以出去裝逼忽悠小白: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Trinidad Ruiz y Picasso……

那啥,網上有個翻譯他的名字的版本,非常屌:

他的全名信達雅的翻譯是:來自聖三一的Ruiz和Picasso的巴布羅·迪戈·裘斯·法蘭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納波穆西諾·瑪莉亞·狄·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裡亞諾 總的來說呢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文藝而又2b的名字,如果一箇中國人要這麼起名字的話要是:菩薩保佑的張和李的偉子美仲景道子媽祖鴻漸。

記不住?莫桑心,我個人趕腳吧,他自己也不一定全記得全……

由於篇幅問題,按照國際慣例,我們依然稱呼其為Picasso。

先來介紹一下這個酷炫的名Picasso吧!

Picasso是他的母親的性,他本性Ruiz(父姓)。這個姓在西班牙是爛大街的,大師是不允許自己擁有這麼平凡的姓氏。

再加上,他是個徹底的狂熱的鬥牛迷,鬥牛當中用長矛刺牛的騎師的西班牙語是picador,就是騎馬帶甲的長矛手,這個工種在鬥牛中,負責用長矛頭刺扎牛背頸部,使其血管刺破,進行放血,從而激怒公牛,所以,這個詞意味著『挑釁和刺激』。

Picador和母姓Picasso,同樣包含pica,於是他選擇隨母姓【Picasso】。

嘖嘖,這種屌炸天的氣焰!這就是大師範兒!

誰讓人家是Picasso……

——————

能跟他名字長度數據媲美的除了女人的數量,就是年齡了!

他一口氣從19世紀80年代初活到了20世紀70年代,其實,再熬幾年都能看到鄧大大南巡畫圈啦!

他不但經歷了一戰,二戰和西班牙內戰,還先後跨越了近代和現代兩個時代。如此大的時間跨度,對於定義他的作品,產生了極大的難度。

其作品流派的變化,風格的走向,內容的探索,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版的近現代歐洲美術簡史:經歷過『古典時期』,又開創過『立體主義』,在具象世界遊刃有餘後,又用抽象視角打開了人們對藝術的狂熱。

誰讓人家是Picasso……

——————

脫離開藝術家本身去剖析其藝術靈魂,根本就是扯淡!

審美,根本沒有【標準答案】,特別是藝術,尤其是現代藝術。

藝術根本沒有“好”與“不好”的概念,只有你“喜歡”or“不喜歡”......」

帕布羅·迭戈·荷瑟·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裡西奧·克裡託·瑞茲·布拉斯科·畢加索的繪畫-小民不喜歡,也可以說裝不了那個逼。為啥?一來,看不懂;二來,論色彩也看不出比西洋傳統繪畫有明顯的差異與進步。

文森特.梵.高則不同,其作品公認的獨創性,大量鮮亮而明朗的作品,像歡快的歌曲一樣慰藉著人世的苦難,表達了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他將大量鮮艷的色彩放在陽光之下,表現其永遠朝向陽光的精神。梵高雖生活貧困,容易激動,但忘我、甚至瘋狂鑽研繪畫藝術,在現實的冷酷和汙濁之中無法自控,只能靠畫畫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可以說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同時,他的許多繪畫是全球拍賣市場上售價最高的。而且,他的畫品也是一些哲學家的熱門話題。比如,《一雙農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一文中,用了詩意的語言來描述這幅作品「從鞋之磨損了的、敞開著黑洞中,可以看出勞動者艱辛的步履。在鞋之粗壯的堅實性中,透射出她在料峭的風中通過廣闊與單調的田野時步履的凝重與堅韌。鞋上有泥土的濕潤與豐厚。當暮色降臨的時候,田野小道的孤寂在鞋底悄悄滑行。在這雙鞋𥚃,回響著大地之無聲的召喚,呈現出大地之成熟穀物寧靜的饋贈,以及大地的冬日田野之農閒的荒蕪中神秘地冬眠。這器具浸透著對麵包必然需求的無怨無艾的憂慮,浸透著克服貧困之後的無言喜悅,臨產前的痛苦的顫抖以及死亡臨頭的戰慄。這器具歸屬大地,它在農婦的世界得到保護。」這就是梵高的藝術高明之處及畫深富蘊含,就是在於它揭示了農婦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畢加索不能比的~




填格

兩人分屬不同的派別,怎麼比?就好比中國畫分南、北兩派,你說南派畫的更好,還是北派畫的更好?

梵高是印象派(準確的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畢加索是受到印象畫派影響下,發展了自己獨立的藝術理念,創立了立體主義畫派。兩者都對後世藝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都不可取代,在藝術的表現上都是登峰造極。

梵高《向日葵》▼


如果是同一個畫派的兩個人還可以對比一下,但是兩個不同的畫派代表人物,是很難做對比的!因為兩者的藝術理念都不同!

畢加索《格爾尼卡》▼

後印象畫派的藝術主張是不要過於拘泥寫實,要通過色彩去表達畫家的個人情感!所以說,後印象畫派的藝術家們在色彩的運用上達到了巔峰的層次!

梵高《星空》▼



而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畫派,則是主張通過誇張、分割、組合的形式,以二維表現方式體現、突出人物的情感,所以他的作品裡面,人物的表情非常強烈,這是他的一大特點!

畢加索《哭泣的女人》▼


兩者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優缺點,想要單純的在繪畫技法上去區分高下,是不理智也不現實的!就好比你問“為什麼唐代以胖為美,現代人以瘦為美?”一樣,兩者的時代和審美標準都不同,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萬物皆明

問題既然提出了,就先說一下問題本身,梵高先生是後印象派大師,畢加索是抽象派的奠基人,兩人身處年代不同,繪畫理念不同,所以說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

就現代藝術來說,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已經不太屬於現代藝術了,基本已經算是後古典主義的東西了,而抽象藝術當下卻風靡世界,至於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其實也是沒有可比性的。當代藝術的基礎其實還是古典藝術,在古典藝術的基礎上將近代現代的印象派,後印象派,表現主義,野獸派,抽象派等各家學派的藝術理念融為一體,這就是現代藝術的概念,其實就是藝術的大融合,所以說,梵高先生和畢加索先生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力不相伯仲。


既然都是大師,繪畫技法上都是頂級的,無所謂高低,繪畫理念不同,但是都是站在制高點上的人物,各自有各自的高度,後人如何評說都是不合適的,只能是認為他們不能相比,怎麼比都沒道理。


鄞粵強

如果讓我選的話,我會首推梵高

有一期陳丹青的節目《局部》,給出的標題很有意思,是說藝考生技術秒殺梵高?但其實內容是讚賞梵高的藝術造詣。從技法上來說,我們印象中的技法高還停留在古典藝術的範疇內,就像這一幅大衛的《蘇格拉底之死》。

技法是真高,形如雕塑般的人物,精妙的光影變化,主題的深沉和哲思,從這個角度來說,梵高的畫作就像是淘氣的學生在塗鴉了。

下面的兩幅就是梵高的作品《麥田裡的烏鴉》(1890)和《去往塔拉斯空的畫家》(1888)




技法高嗎?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很梵高,而這樣的梵高獨一無二。我自己最喜歡梵高,是因為他用色彩的律動留住了時間。音樂和色彩的相關性,很多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都有涉獵,但是隻有梵高,他似乎把世間萬物的音樂般的律動和和諧表達了出來。

我們常說,餘音繞樑,音樂怎麼繞樑,是通過大氣介質的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是一個發聲的物體,就像是水紋一樣向四周彈開。在大衛的那副《蘇格拉底之死》中,色彩是死的,是定格在一瞬間的情節當中。

而在梵高的畫中,色彩是活的,時間是活的,就拿《田野上的烏鴉》來說,當我看到這幅畫第一眼來說,烏鴉的一個煽動的動作,似乎就已經把周圍的時間空間的律動表現了出來,而這些都是通過色彩。


高高高,梵高的筆下這是真的藝術,讚歎。


藝術世界觀

一,梵高和畢加索都是了不起的繪畫大師,都為繪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梵高和畢加索一個生活於18世紀,一個生活於20世紀。兩人身處的時代背景不同,遭遇不同,成長的環境也不同。

三,梵高屬於印象派畫法,畢加索屬於抽象派畫法,兩人的繪畫表現形式迴然不同。應該說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梵高畫作欣賞



四,梵高一生只活了37歲,創作的作品有近千幅。而畢加索是著名的長壽畫家,活過了90。據說一生創作了3萬幅作品。這個數字是古往今來很少有畫家能夠相提並論的。假如梵高能多活幾十年,情況一定會大不一樣,但是世上沒有假如。

畢加索畫作欣賞




五,實事求是地講,梵高的畫作和畢加索的畫作都不是太合乎大多中國人的欣賞口味的。兩個人在中國的影響力基本相當。但在西方,由於畢加索作品更為豐碩,又是近現代畫家,影響還是比梵高要大一些。

六,實際上,梵高和畢加索兩位大師的繪畫技巧和對藝術的追求探索以及創作精神創作態度都值得後來畫家們學習借鑑。我以為,比較他們誰的影響力大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個人見解,歡迎探討。


誰憐一燈影


開心紅酒1

不過呢,這兩個人對藝術家的影響到是確實很大的。

凡高,對畫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精神支柱上。畫家們拚命的畫著,想象著自己也可能如凡高一樣,在世那怕不成功,說不定死後也能被人認可……

畢加索,絕大多數的世人除了知道他超有名,女人多外……從繪畫藝術來講,有多少人能讀懂他的立體派呢?當時畢加索的畫又主要被什麼群體收藏的呢?

世界是奇妙的,有個職業的人們不但特別欣賞畢加索的畫並化錢買下畫作,而且從畢老頭的畫中得到靈感,轟轟烈烈的玩起了現代建築!現代建築就這麼從立體派中走出來了!

這就是凡高與畢加索完全不同的命運,從中也可推理出他倆的粉絲群了。

我默默的回憶起了儒家與老圧……

我個人不喜歡畢加索的立體派,但是也不否定畢老頭的偉大。

我放幾張中國2000年前的徐洲漢畫石圖片供大家觀賞一下(立體派)




呂永亮

還有不少水果在當地司空見慣,可是販運到別處卻身價百倍。 藝術品,或者題主說的梵高和畢加索大概也和這些水果的命運差不多。

畢竟各人口味不一樣,而且那些常年都可以買的到,人見人愛的水果品種比如蘋果、梨、香蕉並不多。

還有不少由於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不同,能不能算得上水果的如檳榔、西紅柿。有點認為是水果,有的認為是蔬菜。

畢加索和梵高也是一樣。畢加索是西方現代畫派(立體派)的創始人。以寫實為主,而畢加索的作品創作又經歷了從“紅色”到“藍色”到“黑色”幾個時期,為西方主流畫派。

畢加索一生創作的花作據說三萬多件。而且他是第一位活著舊看見自己的作品被羅浮宮收藏的畫家。

梵高,早於畢加索的立體畫派,屬於印象派,也是印象派的開山鼻祖。因精神問題曾經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最後因神經病跳河自殺。

說實話,梵高的作品在西方也是曲高和寡。在中國的欣賞者、追捧者更是寥寥無幾。

這種很難看出(猜出)作者到底表現什麼的畫作很不容易被大眾認可。

換句話說,在中國人看來,他們更喜歡那些寫實的作品,比如中國畫的“工筆畫”;或者畫作中留給人們並非漫無邊際的遐想。

那些純粹用線條,藉助光線、透視而做的意象派、野獸派,或者街頭塗鴉等等超現代的畫作很難在中國人當中找到知音。

說到影響,當然是“大眾化”的畢加索;而絕非“小眾化”的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