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宋朝之後再無朝代定都河南、陝西?

路上的陽光1

在中國古代,對於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來說,定都長安、洛陽是最好的選擇,長安位於關中盆地,東有函谷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形勝之地,易守難攻,且關中盆地,農田廣佈,八百里秦川足以供應首都的物資需要,洛陽是天下之中,定都洛陽,有利於控制中原,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所以,自西周以來,各個王朝,定都的首選之地是長安,在定都長安之後,還會選擇一個陪都,這個陪都就是洛陽,如兩漢、隋唐皆以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西周則是以鎬京(今西安市)為宗周,洛陽為成周。

(長安未央宮圖)

長安在今天的陝西省,洛陽在今天的河南省,也就說,自西周以至唐宋,中國古代的王朝,要麼定都陝西,要麼定都河南。

那麼,自從北宋之後,為什麼沒有一個朝代定都河南和陝西了呢?其實,這與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有關。

東亞大陸位於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溼潤的海洋氣流,由東南沿海,深入影響到西北內陸,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近一萬年以來,從整體上看,地球的氣候,是逐漸走向乾冷的,氣候轉向乾冷以後,海洋氣流就無法深入影響到我國的西北內陸地區,進而導致了華北平原逐漸變得乾旱起來,華北平原變得乾冷了,而江南地區則由“卑溼”逐漸變得適宜人類居住。

所以,北宋以後,中國的經濟重心由華北地區遷移到江南地區,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實際上也是氣候變化的大背景所致。

(北宋都城開封附近)

到了唐朝的時候,關中平原已經無法供應長安的物資需要了,以致於隋朝不得不開鑿大運河,把江南地區的物資運輸到長安,這是關中平原經濟衰落的表現,但因為長安距離江南非常遠,故而大運河的物資一般運送到洛陽,唐朝皇帝為了解決關中地區物資供應的困難,不得不長期生活在東都洛陽。

到了五代北宋的時候,都城就定在開封,開封位於汴河的旁邊,靠近黃河,有利於漕運,到了明朝的時候,開封也衰落了,於是,明朝皇帝不得不定都南京。

從中國古代都城的遷移趨勢來看,其實是與經濟重心的轉移路線是一致的,都城的位置是隨著經濟中心的改變而改變的。

遼、金、元、清因為其統治者身為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所以都城一般選在了北京,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地區,靠近東北漁獵區和蒙古草原地區,定都北京既有利於他們以本部為依託,又能控制中原。

(契丹人)

這樣一來,自北宋以後,以南京為中心的區域成為了經濟中心,而以北京為中心的區域就成為了政治中心,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同樣面臨著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於是,明朝在定都南京之後,又選擇了定都北京。

河南、陝西到了北宋以後,既不是經濟中心所在區域,也不是政治中心所在區域,所以,就不適合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騰飛說史

宋朝及宋朝以後,各代中央政府定都南京或者北京,再沒有定都長安和洛陽的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大家補充:

其一、黃河流域自然環境生態惡化。不僅黃河經常決堤,肆掠平原奪人性命,毀人財產;更有黃土高原綠林褪去,黃沙漫漫,風沙滾滾,已經不適合作為一國之都了。


其二、關中大地以及中原大地戰亂頻繁,人口減少,經濟蕭條,不適合作為國都了。儘管自然環境惡劣,但是關中與中原人口多,每次戰亂都波及到了兩地,戰爭的破壞力巨大,基礎設施毀壞嚴重。清末的陝甘回亂,民國的中原大戰徹底把關中和中原蹂躪得不適合做國都了。


其三、近現代南方人口與經濟均超過了北方。從秦始皇開發嶺南開始,各代都在不斷的經營南方:東晉南遷、南宋南渡、明清經營江南,大概從明朝開始,南方人口與經濟總量都超過了北方。

其四、元明清三代經營北京,使得北京具備成為首都的條件。不僅陸地交通網暢通,北京還靠近大海,可以快捷地進入大海,這對於現在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大秦鐵鷹劍士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翻譯一下就是——為什麼明朝不定都在河南和陝西?因為宋以後的漢人朝代,就只有一個明瞭。

明朝共有三個首都,也就是南京和北京。老朱定都在南京,後來朱棣把首都遷到北京,南京作為陪都,而鳳陽作為中都。那麼為什麼不把都城定到河南陝西呢?

原因很簡單,河南陝西不是朱元璋的根據地。

朱元璋起家自皖中,拿下的第一座大城市就是集慶,也就是南京,當然要以它作為根據地來運行自己的軍閥勢力。而當他以集慶為核心,輻射並且控制全國的時候,他就沒有必要再遷都去長安、洛陽或者開封了,一來那裡早已不是最繁華的去處,江南才是;二來老朱自己一個安徽人,何苦來哉的和一幫河南人、陝西人攪和在一起?

而朱棣靖難以後,要遷都的理由也是因為南京不適合自己,北京才是他的根據地。所以他遷都的地點只有北京,不會是其他地方。至於河南和陝西?算了吧。



青言論史

自然環境變化,西部區出現了惡劣環境,元明清三朝時期西部區開始了氣候變化,導致很多問題,所以才沒有建都西部區,再有就是宋朝,山陝都成邊境了,後期乾脆都不是宋朝管轄了,加之戰火破壞,再加上元朝本就是北方人,北京是最好的選擇明朝時期,根據氣象研究,出現了小冰河時期,西部變的乾燥寒冷,不適合建都,為啥開始選南京,不是沒道理的,明朝把元朝的故宮拆了重建故宮,清朝人來了,沒有在花費金錢和精力修宮殿,直到乾隆那個敗家子出現,才開始敗家節奏,計劃搞個修圓明園,當時就是想修個園子,沒想到,乾隆後人更敗家,修了個巨大的園子,


18847067308

‘‘陝西西安被稱作十三朝古都,歷史上西周,秦漢唐等在此地建都時間長達上千年時間。關中地區在古代物產比較豐富,地形北蕭關,南武關,西散關,東涵關進可攻退可受,而且是周,隋唐關隴集團發源地。唐以後關中地地區戰亂嚴重,經濟破壞嚴重,人口增加當地糧食生產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唐高宗李治時期多次出現君臣千里就食洛陽事件,武則天時代乾脆定都洛陽。907年,梁王朱溫把李唐皇帝和百姓遷到洛陽。長安城被扒掉成為一片廢墟,如今西安古城牆是明朝時建的,僅為唐朝時六分之一。所以唐以後,陝西地區已沒有做都城條件,趙匡胤增打算遷都西安,但力不從心。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以後,洛陽成交通杻紐和最大糧食集散帝,故都把洛陽作陪都。唐以後,洛陽開封成政治中心,北宋時,開封成漕運中心,山東和江淮地區糧食可方便運輸,所以洛陽開封做都城。元朝崛起於大漠,先定都上都後大都,可掌控北方草原勢力,而且元朝海運發達,南方生產的糧食可通過海運方便的運到京津地區。所以北京成為政治中心。明朝朱元璋起於江淮地區稱帝南京,依靠江南地區財力北伐平定中原,統一中原,所以定都南京。自從南宋以後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已經超過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由於戰亂和黃河氾濫經濟已嚴重蓑退。燕王朱棣奪取政權後,為擺脫舊勢力干撓,千到自已老巢燕京。另一方面中原的危脅已轉移到東北地區。定都北京,天子守國門,有利於北方安定,糧食可以通過海運解決。清朝定都北京則是做兩手準備,皇宮和京城防禦體糸是完善的,成可定都北京,不利可很快退回關外,完全是出於政治考量。


關東俠客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南方特別是江南得到了全面開發,經濟中心南移。而北方蒙古和東北女真、金的崛起,政治中心北移,再加之航海事業的發展,才使得長安失去了首都的地位!長安歷史上多次被毀,多次重建,為什麼不能再重建?根本的原因是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河南地處中原四戰之地,戰亂不斷,平原廣闊,無險可守,歷來不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歷史上建都不少,但基本都是分裂割據政權,大一統王朝只有東漢一個強大,而西晉就是馬尾穿豆腐提不起!雖說地處中原,也就再沒王朝建都了!我這樣講,會被人罵,但這是事實!


至樂無如讀書

經濟中心已經無可挽回的轉移了。

北京歷遼金兩朝經營,已經是洲際名城,且地近草原,方便中原政權控制遊牧民族。

南京處於江南經濟帶核心地區,且背靠大江,易守難攻。

疲弊的關中和四戰之地河南已經毫無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