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羣:甕溝,我的家鄉

說到甕溝,家住洛南的人好多都去遊玩過。她沒有金絲峽——谷深幽長,聞名暇爾,也無法與雙龍灣媲美,更沒有玫瑰小鎮的千姿百態,花溪弄的華貴靚麗……她超凡脫俗,好似一個小家碧玉,向人們展示著她獨特的韻味,吸引著四方遊客,特別是夏季,更是一處天然的避暑納涼,休閒的聖地。來這裡遊玩的人,可以用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來形容。

甕溝河——有象一位偉大的母親,用自已清澈,甘甜的河水滋潤著這裡的農田,繁華著這裡的經濟,給人們帶來福音。附近的農戶為了方便遊客,搭建了停車場,農家樂純手工製作的涼皮,涼粉,收拾得乾乾淨淨,讓人吃得放心爽口,冷飲專櫃應有盡有,人們在負出辛勞的同時也不少轉錢,不用出遠門,在自家門口就獲得了經濟收益。

走進甕溝,映入眼簾的是疊顯,陡峭的山巒,煙霞淡繞,旖旎的風光,淡綠色彎延流淌的河水,以及水中的魚兒,螃蟹,蝦米,蛇蟲。

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高聳的燕子梁——第一道風景突現在眼前,抬頭仰視,山崖邊沿的石頭向空中突出一大塊,象飛燕的翅膀,又象傘一樣罩出一塊陰涼,可容四、五個人在下面避雨,乘涼,或稍做休息。第一道甕的位置恰好在這個山體前面河水的拐彎處,山岩在此形成一個圓形的石壁,裡面注滿了河水,象一個小湖泊,直徑約五米左右,正午的太陽直射水面,暖暖的,很適合打江水,不用擔心暴光,路人只有從高處腑視,才能看得見甕底,否則人藏在水裡,過路人是望不到的,名曰:頭道嶺,頭道甕。甕壁的石板上還有人造的石房子,可容納二三十人藏身,是老輩人為躲避土匪而建的,可惜以上這幾處景點都被採石人做了一些破壞,現在能看到的都是殘留部分。遺憾,悲哉,暴殄天物!

走過綠汪汪的小水庫,再跨過一步橋,到了大石崖,山下河道叫大石浪,有小龍譚,水深適中,有又大小不等的石林做屏帳,有的人就在此停歇,下水游泳。

翻過二道嶺,行走大約一公里,到達老龍潭,近幾年由於泥沙堵塞,淹蓋了往日的盛世容顏,聽老一輩人講,原先這裡水域很大,直徑約十米左右,還有一個小小的傳說,好多年前潭邊大石頭上面,經常坐著一位漂亮的小媳婦,懷裡放著鞋箥籃在做針線活,上山砍柴或採藥的男子路過此地,經不住美女誘惑,就葬身潭下,殘害了好多男士的性命,據說她是位蛇妖,玉皇大帝就派一條神龍下凡捉拿此妖女,經過一凡惡鬥,神龍和蛇妖同時沉入潭底,翻起朵朵浪花,再未顯身,為了紀念這條為民除害的神龍,名日:老龍潭。

緊走數步就來到了最為壯觀的景點:三道甕,上有瀑布,水流直洩而下,濺起巨大的浪花和一波波漣漪。特別是暴雨天,洶猛的河水,使瀑布更加壯觀,可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來比喻,站在甕邊,一眼望去,直徑約五米左右,甕的一邊靠著山體,光線比較暗,綠黑色的水深不見底,沒有人考究過水深多少,有點神秘,給人一種陰冷顫粟的感覺,有些膽量大的人就涉水玩耍,若不會游泳的人,不慎掉進去絕對難以生還。前幾年夏天特別是暑假期間,每年都有人在這裡溺水而亡。萬物皆因果,當你陶醉在美的享受中,她有不得不給你一點警告!生命可貴,安全牢記心中。

同時你還能享受到"只聞鳥鳴聲,難覓鳥蹤跡”的幽靜。

再向上攀爬,迎面有塊長條巨石順流臥在河道中間,長象酷似牛鼻子,兩邊對等,大小相同的兩個水洞分佈牛鼻兩側,視為牛鼻孔,鬼爺神工,維妙維肖。

感謝大自然賜予人們這片淨土,純屬天然,毫無人工雕鑿之痕跡,沿途奇石多不勝數,山清水秀,偶有鳥啼聲和牧羊人的吆喝聲交相輝眏,山上有清泉,溪流,大小寒洞,還有仙桃,黑葡萄,八月炸,五味子等各種野果。秋天滿山紅葉,層林盡染,身臨其景,有種置身世外桃園的感覺,雨後雲霧僚繞,山巒疊障,蒼翠欲滴,有彷彿置身於仙景。

美麗的夏季已經來臨,遠方的遊客怎能辜負這良晨美景,歡迎到此盡情擁抱大自然,領略這條母親河的婀娜多姿。

李衛群:甕溝,我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