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昨日(6月19日),市場暴跌:

上證綜指收盤下跌3.78%,

收報2907.82點,創兩年新低;

深證成指大跌5.31%,

收報9414.76點,創兩年半新低;

創業板指大跌5.76%,

收報1547.15點,創三年半年來新低。

申萬28個一級行業全線下跌,

再現“千股跌停”。

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滿屏皆綠,關於暴跌,小通送小夥伴們幾句話,來點正能量。

1/15

A股暴跌並不罕見

Wind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在4470個交易日中,上證綜指單日下跌超過5%(含5%)的有45次,單日下跌3%-5%的有102次。一年當中,總會碰到有那麼7、8天會遇到大跌的。

創業板指數的大跌更為常見,從2010年6月1日,創業板指數上市以來,1956個交易日中,單日下跌超過5% 有41次,單日下跌3%-5%的有76次。

2000年來上證指數單日跌幅超過5%的情況

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2/15

暴跌難以預測

有許多人聲稱自己早已事先預測到這次大跌,但是如果這些傢伙真的預測到的話,他們早就會提前把他們的股票全部拋出了。

那麼由於這些人大規模拋售,市場可能早在幾周甚至幾個月前就暴跌1000點了。

——彼得·林奇

3/15

大師也躲不過暴跌

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創一戰以來美國股市最大跌幅。

當天,美國股票市值損失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彼得·林奇管理的100多億美元的麥哲倫基金,一天之內基金資產淨值縮水了18%,損失高達20億美元。

沒有躲過今天的暴跌,也不必沮喪。

4/15

市場經常犯錯

市場在短期內大多是無效的,但在長期的視野下是有效的。可是,有效市場理論總是認為無論何時市場都是有效的。

實際上市場在短期內往往錯得離譜。一隻股票三個月前是30元,三個月後是3元,而公司卻依然還是那個公司,並未發生實質性變化,那麼市場有可能還是正確的嗎?

當然,對於聰明的投資者而言,市場犯錯之時,正是他們出擊之日。

5/15

難以全身而退,接受現實

在下跌中,你難以全身而退。

那情形彷彿是坐上了一輛失速的列車,你已經被撞得遍體鱗傷,還要做兩難的生死抉擇:

你若跳車,一定會受重傷;

你若不跳,車可能墜落萬丈深淵。

同時你又還會心存僥倖,想著車可能平安著陸,一切很快回歸正常。

但不管怎樣,你不可能全身而退了,你已被關進了車廂裡。

接受現實吧!

冷靜應對逆境,忘掉已經不可逆轉的損失,把思維從恐慌市場局面轉變為把握市場機會,變被動為主動,根據市場的改變重新審視和配置資產。

6/15

有時候,股價下跌反而是好事

在這個市場上,大概只有不到5%的人會歡迎股價的下跌,因為他們關注的是價值而不僅僅是價格。

就像商品一樣,當股價越來越便宜的時候,他們就能夠越買越多,所以對他們而言下跌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7/15

極端下跌的情形下買入股票,賺錢是大概率事件

有些人總認為買進股票風險極大,但是需要視情況而言。

如果在市場極端下跌的情形下買入股票,此時市場低迷,甚至沒人交易,股票嚴重低估。買進以後長期持有,直到股票迴歸價值,那麼賺錢就是大概率事件。

8/15

虧錢是熊市而不是暴跌

由於暴跌前多為上漲盤,前期累積了相當的獲利籌碼,大多數情況下,暴跌只會讓你少賺錢。

而熊市,則會讓你虧錢。

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9/15

要懂得逆向行動,而不總是順勢而為

逆向行動實際上就是和公眾對著幹。

意味著你會關注那些沒人關注或被拋售的股票,因為只有這樣的股票才有可能被低估;

意味著你買入後可能會承受陣痛,更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蒙受虧損;

意味著公眾正在賺錢而你卻要出局,公眾逃之夭夭而你卻要入場。

10/15

正確投資是知難行不易

投資看上去似乎很簡單,但是卻比我們想象的要難。

問題就出在人性的上面。由於人性的弱點和缺陷,比如恐懼、貪婪、急躁等等,都將使得投資功虧一簣。

正確或成功的投資是戰勝人性的結果,心態決定投資的成敗。

11/15

賣出的最好時機是崩盤前,而非之後

不要驚慌:即使周圍的人都在拋售,你也不用跟隨,因為賣出的最好時機是在股市崩潰之前,而並非之後。

反之,你應該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賣出現有股票的惟一理由,是有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如沒有,便應該繼續持有手上的股票。

12/15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指望最好的市場

市場再好,也有人虧錢。

市場再差,也有人賺錢。

做投資必須要是一個樂觀的人,眼睛要永遠看到光明。

只有不斷地看到光明的一面,你才會堅持下來。

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好的市場,這才是我們應該要的修煉。

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13/15

天道酬勤,但炒股有時不是

股市中,在大多數情形下,“勤”往往得不到“酬”,反而只有“懶”才會得到“酬”。

許多年前,巴菲特就發現了證券市場的一個定律,後來被列入運動“第四大定律”,那就是,運動越多,損失也越多。

14/15

股市裡,有所不為更重要

在大多數情形下,聰明的投資者都很“懶”,他們一般都“無所事事”、“不作為”,既不會頻繁交易,更不會一有風吹草動就迅速改變投資組合。

他們更喜歡研究、分析、閱讀而不是頻繁交易。

15/15

離市場越遠,離財富越近

像巴菲特、塞思·卡拉曼,他們不會身處華爾街,更不會緊盯大盤,為的就是要遠離市場。

實際上,當他們離市場越遠時,財富就離他們越近。

反之,離市場越近,受到市場的影響也越多,反而離財富越遠。

每當大跌,大家都會問,能不能抄底?

正如我們不能預測暴跌一樣,我們也不能預測到底。

照例,我們找來數據供參考:

2015年6月股災後

上證指數歷史低位及最新情況

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2015年6月股災後

中證全指歷史低位及最新情況

暴跌無情人有情,15句話送給還在股市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