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在中國,什麼公司最賺錢?

既不是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新興互聯網巨頭,也並非中石油、工商銀行這樣的大型傳統國企。這些看似巨無霸的企業,在中國菸草總公司面前,都被襯托得無比渺小。

根據2017年《財富中國》的數據,中國菸草一年的利潤是兩個破萬億:利潤破萬億,稅收破萬億!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儘管國家在去年出臺了“史上最嚴”禁菸令,但依然不妨礙中國菸民的與日俱增。這與中國源遠流長的“煙文化”息息相關。中國人講面子、講排場,吸菸不僅僅是一種消遣方式,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菸葉是從明代萬曆年間傳入中國的。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了晚清,已有不少潮汕鄉村生產銷售菸絲。據光緒《潮陽縣誌》載:“煙潮音芬,高數尺,棉產為上,梢葉承露,制煙極佳,幹及低葉用插稻根,可殺害苗諸蟲。”

民國時期,棉城已有多家菸絲作坊,各店少則三五人,多則數十人,皆是前店後坊模式。這些菸絲作坊的生產設備比較簡陋,技術相對落後,全靠手工操作,主要生產工具有煙規、煙椅、煙戽、刨刀等。菸絲加工種類有熟煙、生切、黃菸絲三種。此時,潮陽生產的菸絲由清末的熟菸絲居多,過渡到以生切菸絲為主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由於質優價宜,潮陽菸絲遠銷國內及南洋一帶。民國14年(1925年)出版的《六十年來嶺東紀略》記載:“潮嘉(潮州、嘉應州)兩屬以潮陽、揭陽、饒平、大埔、梅縣栽種菸葉為最多。產品分赤葉、黑葉兩種。赤葉亦為黃菸絲之原料,向上海方向輸出;黑葉則為黑煙絲之原料,為地方人民所需要”。

在外銷中,各家煙號非常注重菸絲的包裝。一般先將包好的菸絲焙乾,在入箱之前,將木箱裡外用紗紙或麻紙裱好,用焙乾的排竹葉墊在箱底,再用草紙蓋上,然後放入包好的菸絲。整理好後立即行封箱,再用紗紙封口,並蓋上各商號的包裝紙商標印鑑。所有包裝品都以乾透為佳,即使是捆箱的小麻繩也要先用炭火烘乾,確保未揭開封蓋的菸絲可保存一年以上不發黴變壞。據傳說,因煙裝箱極為嚴密,其裝箱的菸絲運到南洋一帶時,打開蓋子往往還感到一股暖香氣。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菸絲因採用菸葉產地、生長地點不同而各具特色,不同菸葉品質的混合搭配可生產出不同風格的產品,因此各煙號產品的配方均嚴守秘密,其中最著名的菸絲系郭綿泰煙號出產。

當年在潮陽眾多煙行中,無論從知名度還是生產規模,郭綿泰煙行都是穩居榜首。郭綿泰煙行源於郭氏二十六世祖廣南公所創辦的綿泰延煙棧,後綿泰延煙棧拆分為郭綿泰煙行和郭綿延煙行,由二十七世祖二房運初公掌管郭綿泰煙行,四房迎東公掌管郭綿延煙行(不久關閉)。運初公之子應瑞公繼承經營郭綿泰煙行,精製潮菸,更是遠銷滬寧等地,規模較大,獲利甚豐,成為潮陽煙業之首。二十九世祖覲卿公承父業,捐官至四品,繼續主管郭綿泰煙行,並先後開創同記杉行、五福報關行等,隨後又創建郭義泰煙行。民國初期,覲卿公又開設商號銀票(稱“同記票”),這種“同記票”在棉城享有很高的信譽。潮汕“七日紅”期間,覲卿公還向紅軍捐贈1000大洋,當年紅軍出具的收據一直保留至文革以後,後因搬家,收據不知去向。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郭綿泰煙行商標——“金猊”牌煙標

本號開設廣東潮州潮陽縣,祖傳精製上品菸絲,多歷年所,貨真價實,四遠馳名,有無恥之徒,每將偽貨假冒本號招牌,或以字義相仿,希圖射利損人利己,貽害非淺。茲特加此仿票,以杜假冒,庶免魚目混珠。士商賜顧者,務須細別氣香味濃,口不煩躁,方是真的,並請認明菸絲包內加藏仿票為記,庶不負本號精製之苦心矣。

中華民國二年癸丑冬月,郭綿泰煙號謹白

倘再有假冒本號仿票,或以偽貨套本號舊包紙者,子孫永不昌,再啟

為拓展滬寧市場,郭綿泰煙行的“金猊”牌菸絲和郭義泰煙行的“蝙蝠”牌菸絲在上海全都由美昌行代理,在寧波等地均設有分商號。

郭綿泰煙行還創立了“菸農種植預支制度”。郭綿泰煙行精製的潮菸絲都是棉城周邊的菸農種植的,為了保證菸草的來源和品質,郭氏煙行採用每年年初菸農先到煙行帳房領取預支款進行菸草種植,等到菸草收成驗收合格後,再賣給煙行,最後結算抵扣預支款的經營方式。這種經營方式很受菸農歡迎,菸農也很樂意把菸草賣給煙行。另外,為防止潮陽各煙行在滬寧市場出現惡性競爭,

作為潮陽煙業之首的郭綿泰煙行牽頭成立潮陽煙業公會,召集了龍虎、鄭生利、郭義泰等7家煙行入會,提出實行“銷售配額”制度,經過多方協商,最終按照各家煙行的規模和實力,確定各家煙行在滬寧市場所佔的銷售比例。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四十年代初,因潮汕多地淪陷影響,潮陽菸絲生產遭受打擊,菸絲銷量大大下降,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有好轉。建國初,潮陽的菸絲生產遍及全縣鄉村,菸絲作坊及煙鋪共有42家之多。1951年全縣煙鋪聯合組成菸絲聯制社,擁,產品分梅、蘭、菊、竹4個等級,菸葉選自江西、福建及廣東省各地,菸絲銷售採取配銷方式,按股份配菸絲,年終結賬分紅。1952年起逐漸實現全部半機械化生產,生產有所發展。後來設備不斷更新,規模逐漸擴大,產量、產值相應提高,經濟效益連年上升。這一時期,潮陽菸絲包裝規格一般有2兩、4兩、8兩裝;1兩、2兩、4兩和半斤裝的熟煙或生切菸絲,以及半斤、一斤裝菸絲,菸絲外包裝都印有文光塔、蓮花峰、大南山等潮陽風物。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曾遠銷滬寧及南洋的“金猊”牌菸絲原來產自潮陽……

印有潮陽風物的煙標

70年代後,潮陽菸廠購進部分先進國產製絲設備,進行技術改革,基本上實現了制絲機械化。1977年,潮陽菸廠菸絲產值423萬元,稅金122萬元,利潤48.3萬元,為歷史最好水平。1979年以後,菸絲逐年減產,至1980年底,因不少技術人員轉向其他行業發展,制煙設備老化嚴重,潮陽菸廠停產,潮陽出產的香菸也在潮人記憶中越走越遠。

可以說,潮陽的香菸產業從清末到1980年代的百年發展歷程,既是潮陽地方工業發展的縮影,也是社會變遷的見證,留下一張張頗有時代印記的香菸商標,也留下了一段段難忘的故事。正是:

百年煙業泛餘波,

一杆一絲味若何?

惟有商家殘紙在,

留將故事伴潮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